过时了,也没意思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何不爱“金庸”
文|令狐伯光
徐克导演,肖战主演的《射雕》大年初一上映了,结果不出所料。倒不是说它成绩不好,相反它成绩是很好的,至少在这几年的武侠片当中是这样了,可是这电影的争议还是有些大的,我们一直说武侠衰落了。
如果你有留意的话,你会找出如今金庸也开始衰落了,毕竟某种程度武侠和金庸绑定了。
那么,金庸武侠为什么会衰落呢?
这个问题之前也写过很多遍,主要就是时代不同了,武侠虽然传承时间很长,但真正兴盛就是清末乱世,民国乱世,再到港台经济巅峰过后的释放,70年代后金庸封笔古龙去世,其实从文学领域武侠就已经衰落了,后面就是拍成武侠片,武侠剧那些。
金庸是民国学派之一,因为台湾那边直到90末才换党,因此某种程度上变相当于ROC部分残留到2000年,由此诞生的武侠,言情(琼瑶)还有诸多名嘴(李敖)等文艺风气都是有基础的。我国真正开始区分这种形式,要到12年以后,台湾香港的影响力如今已经下降许多,由此短视频仙侠还有大陆歌曲等开始火爆全国。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可以说是家道中落的寒门。就像前几年有人说的一样,寒门只是没落了的世家、家族、门第,跟大家直觉上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并不是穷人。像我们这样没房没地的,以前称为流民,或者说流氓。
有人可能会认为归纳得太牵强了。确实,大体上背后蕴含的东西却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如今阶级叙事不太流行了,就跟网络小说刚开始爆火的那些西游阴谋论一样,《黑神话悟空》当初的时候,关于剧情争议还吵过无数回,那些阴谋论太牵强了,金庸的作品却确确实实是有对现实的反应的,或者说讽刺。
《笑傲江湖》相当明显。,笑傲外的作品,那些婚姻肯定也是有思考的,黄蓉相当明显。这种思考并不是展示在屏幕前的,而是隐藏在屏幕后的,屏幕前只有他们思考后的决定、行为,这种决定和行为再透露出他们的思考结果。
这跟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不一样的,心理描写是把角色能展如今读者面前的想法写出来、烘托他们的形象。人的想法并不是全都适合展现出来的,有的想法可能并没有问题、直接写出来却不被大众接受,或者无法推动剧情、烘托形象、是废话。
小说不是日记,也不是流水账。,这种思考因人而异,有的角色很理性、很明显,有的则不明显、貌似真的被情情爱爱吸引了。这种不明显并不代表就是随机的,他们可能就是随大流,就像如今有些人也讲究门当户对,他们只是我什么水平,也娶/嫁个差不多水平罢了,并不需要像写试卷一样坐在桌前苦思冥想。
金庸这些小说和那些言情的不同点就在于,金的情节是天人合一的,明线的人物行为情感和暗线的利益导向总是一致的,具有一种宿命感,或者说戏剧感,爱情是剧情的有机构成体、是服务于主体的一部分。
或许有人拥有一见钟情的爱情,但相当后还是要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金庸的写法属于传统的春秋笔法,有心人都能看出来,没有什么前后矛盾。至少比什么前期以弱胜强、反抗压迫,后期血统论、大能转世要强。
金庸的梦想就是以武侠隐喻政治,但可惜的是距离严肃文学总差一点。
这也有点像历史上港台的地位,这方面比较忌讳就不好聊开了,但事实上也是如此。
内地社会和港台社会是不同的,而如今时代和之前时代也不同了,为什么武侠衰落过后,内地网络小说那么繁荣,偏偏没有重振武侠小说,反而是仙侠,修仙,修真再到玄幻。仙侠小说现状是和市场共振的结果,而不是说读者的选择作者的选择。
它是一种诸多因素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共振,相当后形成的一个真实的比较稳态的一个状态,我会理解为,因此才会在很多类似的书上都找出一些共性。,主角起身微末,这样才能在主角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主角的成长,不断的给读者带来获得感。
如果起步过于高,那么这种获得感就很难有那种代入其中的感受,这是一点。
其次,仙侠社会的构建不是作者拍脑门构建出来的,而是一个故事要求一些东西需要简单,一些东西需要复杂,有一些相当好的构建仙侠社会规则很完整,比较有体系的书,他们也很成功,甚至是相当作功。
相当后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到就是我们创作者服务市场需求的时候,是要考虑到社群的主要需求和主要存在的——我们服务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催生了什么样的小说,而不是因为什么样的小说写得好才会被他们爱——不是的——是。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催生了什么样的小说,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需要那么多高深的东西,他们爱的是奶头乐,他们爱的是强烈的情绪,直观的刺激,这就是根本的逻辑,流行文化本来就是这样的。
武侠是我们先辈们做的梦,网文是现代人的梦,这些作品的生命力都局限在了所处的时代,把这些内在逻辑剖出来,发人深省,我后来才知道什么叫做时代,时代和人的关系,当人人平等时,只要迈出一步就是万人之上,这是对那个时代多么生动的描写。
生动的把武侠的时代,人们在玩的游戏说了出来,武侠的时代逻辑,中国古代的社会,也包括民国时期的,也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但不包括如今,财富权利流转的形式类比的说了出来,,现代这种美梦不流行了。
现代人更加的自我,做梦的方式也变了,但要突出一个自我,只有一个主角的修仙,故事当然就单调了,无限的打怪升级,当有一天自我意识觉醒也过时了,这种小说必然迅速的消失,其实仙侠,修真好像也真的不行了。
相当后,金庸在《天龙八部》前的自序里实际上就已经把意识形态明牌了,就像周星驰的唐伯虎早表明我为秋香。名义上他是什么哲学博士,实际上还停留在很前现代文人的思想里,没什么哲学性可言,连康德的三批都没看过,有也是一些佛教虚无叙事。
我要写的小说不为政治服务,只为人的情感情感本身就是很可疑的n手体验,爱恨怎么来的,延安会谈里都很通俗的说了。hk文化界很擅长搞市民阶级味儿的东西,天天说着衰落,不过是因为市场经济已经走向存量博弈,信息更透明了,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过去吃了什么东西。
就像女权去不断解构争论批判甄嬛传一样,前现代里骗人的神功、真龙降世、天命在后现代解构社会里也已经很难再包装成不可知,不可商榷发生学的黑箱。到处都是三国鬼畜无处不蒸。武侠不行的还有一点是:武侠无法同时满足人的无意识欲望,即不确定性(竞技)、不可能性(爱情),与资本逐利的确定性(画饼实现)、可能性(逆袭白富美)。
你会看到如今的不仅局限于武侠的所有网文番剧,战力一定是僵死的数值排行,否则打几集有流量的人气高手被暗算下线了怎么保证观众存留?爱情一定要直抒胸臆,工业糖精,ntr也是一种对此倒错的极端。
相当后就变成爽文越看越不爽,争议不确定性没了,注意力大盘也越来越小了。
相当后,消息和即时手游瓜分了不确定性和不可能性,文艺变得越来越无聊了,即时了,爽了。
网址:过时了,也没意思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何不爱“金庸” https://mxgxt.com/news/view/736257
相关内容
过时了,也没意思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何不爱“金庸”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金庸了?
当代年轻人还看金庸吗?看海宁如何打好这张“金”牌
诞辰100年,金庸为什么打不过爽文了?
金庸果然是取名高手,这5个人名,太有意思了
金庸小说中的“表哥”,没有一个是好人,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夏梦为什么看不上金庸?57年后,当事人用10个字回应
三版小龙女悼念金庸,只有她见过作者本人,金庸最爱却不是她们仨
金庸老照片:年轻时风度翩翩玉质金相,三婚不改风流痴恋女明星!
金庸取了3个好名字,连自己也无法超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