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瓦岗寨武艺最高十强榜

发布时间:2025-02-18 13:55

提到评书《隋唐演义》,曾经盛极一时的瓦岗寨就不得不说,尽管最终因为李密的倒行逆施,导致一度冠绝天下的西魏覆灭,但曾几何时他们确实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整体。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十强榜”便是由曾效力于瓦岗的最强十员武将组成的。

第十位:单雄信

因生得赤发红须,面似蓝靛,故而人称“赤发灵官”,是七省绿林的总瓢把子,一杆金钉枣阳槊压盖绿林道鲜有对手,更难得的是其为人义薄云天,故而才会得到绿林豪杰的认可与敬佩。

很多人认为单雄信人品无双,但武艺马马虎虎,其实不然,单通之所以显得弱主要是因为他遇见的对手都太强了,随便拿出来一个都称得上一方巨擘。试想,若非武艺不俗,单雄信怕是很难只靠人品令江湖同道认可,所以能坐上响马头,品性和武艺显然都是一流的。

从其为数不多的几次出手看,面对真正的大将,单通确实存在不小差距,但是在多为草莽的瓦岗寨,位列前十还是问题不大的。唯一的争议在于他和程咬金谁更有资格上榜,考虑到老程翻来覆去只会那三招半,所以初次交手单通或许会吃亏,但时间久了,熟其套路后取胜应当不难。

第九位:王君可

绿林五大瓢把子之一,掌管北路绿林,因生得面如重枣,美髯垂胸,常穿鹦哥绿战袍,使青龙偃月刀,而被称之为“绿袍帅,美髯公,大刀”王玄王君可。

尽管在瓦岗位列五虎大将,但王君可的出手次数有限,表现也不多(战平魏文通,大战左天成是另一部评书《兴唐传》中的情节),不过从盗走黄骠马,引秦琼到大王庄,并在切磋中与之大战二三十合不分胜负看,王君可的武艺要明显高过其他绿林中人一个档次,即便是总瓢把子单雄信,怕是也做不到与秦叔宝对战三十合平局收场(如果秦琼让着他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八位:秦琼

“十三杰”中第十三杰的上半杰(秦琼与尉迟恭两人算一杰),《隋唐演义》的书胆,骑一匹黄骠马,使一杆虎头枪,另有家传熟铜锏一对,更兼拳法高明,为人急公好义,奉母至孝,故而人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一百单八县,震山东半边天,交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神拳太保,双锏大将”。

照理来说,以秦琼的武艺,即便纵横天下应该也鲜有对手,但是他比较倒霉,前期碰见的对手全是实力强过他的,闹长安碰上了宇文成都,反山东碰上了杨林、魏文通,四平山碰上了李元霸,攻打临阳关又碰上了尚师徒,再加上早年在北平王府和罗成日夜练武……总之秦琼早年被虐的那是相当惨。

后来随着大将们的陆续陨落,长寿的秦琼才得以渐渐成为近乎无敌的存在,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被成长起来的小一辈赶超了。

第七位:姜焕

亦名罗焕,姜松之子,北平王罗艺的庶长孙。早年罗艺穷困潦倒,在姜家做工,因见到主人教两个少爷枪法,随便跟着练了练便取得了不俗成绩,这让姜老太爷大为惊叹,由于祖训是枪法不外传,宅心仁厚的老爷子索性将女儿姜桂芝嫁给了罗艺,并正式传授罗艺姜家枪法。

姜老爷子死后,罗艺因受不了两个舅哥的挤兑愤而出走,临行前姜桂芝已经有了身孕。而罗艺在投军后,很快便凭借高强的武艺得到太宰秦旭的青睐,纳其为婿。后来罗艺一路做到大隋朝的北平王,期间多次派人寻找姜桂芝,可惜由于常年战乱,曾经的姜家早已人去楼空。

数年后,已过而立之年的姜松在母亲过世后带着儿子罗焕找到了异母弟弟罗成,但他没有直接露面,而是让儿子将罗成引出来。小罗焕才十岁多,却天生傲骨,一杆枪得父亲真传,那也是天下间少有的手段。罗成面对一个小孩,本来没打算认真,结果交手三十合,被一枪挑落了发冠,不由得勃然大怒,登时手中发力,十余合后,小罗焕遮拦不住,只得败阵而走,罗成纵马急追,从而引出兄弟相认的催泪大戏。

说起来,当年罗艺学的姜家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小罗焕跟着父亲学的则是整套的姜家枪法,所以罗成在与侄子交手时既感觉对方的枪法和自己很相似,又隐隐觉得似乎克制自己。但是罗焕毕竟年幼,经验、气力都有所欠缺,故而最终不敌叔叔。但是能和全力以赴的罗成大战十余合,这份本事整个瓦岗都没有几个,秦琼、单雄信都做不到,故而罗焕虽然年幼,却依旧能够在这份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第六位:秦用

秦琼的义子,是书中出了名的少年英雄,在北平与秦琼相遇,面对番邦大将红海,秦琼尚且不是对手,但秦用出马数合之间便锤震红海,一战成名。由于他善使一对铜锤,故而人称“大锤公子”。另外在有的版本中亦使一对八楞降魔杵,所以又叫作“银面韦陀”。

秦用的武艺展现其实不算多,但几乎所有听过这部书的朋友没一个人会小觑他,而作为“四猛”中的第三位,更多人觉得其实力尤胜位列其上的来护儿。比较可惜的是,最后替秦琼接玉玺,结果在打开盒子时被里面暗藏的毒箭射中而死。

第五位:侯君基

虽然也是绿林中人,但不属响马,而是飞贼,轻功天下无双,如猿猴一般灵敏,故而称作“小白猿”。他不归单雄信统辖,去历城为秦母祝寿一来是敬仰叔宝的大名,二来也有会一会天下英雄的意思。曾在众目睽睽之下施展轻功盗宝,惹得群雄又惊又怒,甚至齐国远一度认为是鬼魅作祟。

按照单老的一向习惯,在战争类评书中如果出现武侠类人物,那么他必然比同级战将要强上三分。简单点说,侯君基的武功硬实力可能只是秦琼甚至王君可、单雄信的水平,但是由于他的路数特殊,所以在实战中这些人对上他大概率是要吃亏的。书中侯君基曾和罗场交过手,结果上蹿下跳完全不按套路,打得罗成很是憋闷,最终三十合平分秋色。

能够三十合战平罗成,侯君基足以凌驾瓦岗多数将领之上,位列于此。

第四位:罗成

北平王罗艺世子,世称“少保”,天赋过人,得父亲传授“罗家枪”,纵横边境从无对手,为人心高气傲,阴狠毒辣,所有人与他相处基本都留着小心,怕哪句话不对罗成翻脸。

罗成的运气比表哥秦琼好得多,作为天下第七杰,他和排名二至六位的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都没交过手,大战李元霸还是联手哥哥罗松和侄子罗焕,结果十余合一枪将李元霸刺伤。

此外,他的义父丁延平双枪之法天下无双,结果因将单枪破双枪的法门传给了罗成,导致后来不仅两次被罗成所伤,最终还在其逼迫下横剑自刎。而他父亲罗艺的另一位结拜兄弟靠山王杨林,在大破铜旗阵后被其堵住,一句“老匹夫,还用我费事吗”,直接令老王爷放弃抵抗,自刎殉国。

整部书下来,罗成只败过一次,就是不敌同父异母的兄长罗松。

第三位:罗士信

王君可的表弟,天生痴傻,但神力惊人,在大王庄放牛时,因牛经常打架,所以把牛犄角基本都掰没了,后来认了秦琼当哥哥,很得秦母疼爱。

群雄大反山东时,来护儿奉命捉拿秦琼家眷,结果逼急了罗士信,将其打倒在地,硬生生将首级拽掉。魏文通兵伐瓦岗时,同样栽在罗士信手中,被拽掉了首级。

裴元庆随父亲裴仁基征讨瓦岗时,先是被齐国远弄了满脸石灰粉,后又被引到无人处,和罗士信比试气力,最终罗士信胜出。四平山李元霸大杀四方,无人可治,又是罗士信出战与之斗力,最终二人双双昏厥。

凭借惊人的神力,罗士信在某种情况下几乎算得上当世无敌。但他有一个短板,就是不会武艺,若非裴元庆和李元霸对自己的气力都太过自信,按照正常斗将的方式,罗士信恐怕未必是这二人的对手。

第二位:裴元庆

裴仁基之子,曾随父亲征讨瓦岗,后归顺,是瓦岗的战力担当,尽管曾在斗力中败给了罗士信,但是从过程看,罗士信并不能在力量上对裴元庆形成碾压,只是略胜一筹,再结合裴元庆武艺高强,后来还经过二次深造,所以若是按照综合水平看,个人认为裴元庆的实力当强过罗士信。

四平山之战,裴元庆曾趁宇文成都力竭将其打得抱鞍吐血。后李元霸奉旨救驾,高傲的裴元庆不肯插黄旗自保,并与李元霸展开交锋,交手后发现自己的力量不如对方,所以采取游斗的方式尽量避免和李元霸碰锤,结果斗到三十余合,实在躲避不开,被元霸连砸了三锤,虎口裂开,败阵而走。

与其他隋唐类文学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书结束时裴元庆并未战死,而是选择了隐居。直到《大唐惊雷》,单老为了突出新出世的英雄薛仁贵,采取了“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裴元庆因而沦落为“云”,死在了番将猩猩胆手中,而后薛仁贵出场将猩猩胆斩杀。就个人感觉,这样的设定还不如一早让他死在庆坠山来得好。

第一位:姜松

又名罗松,罗艺长子,罗成的异母兄,祖上为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姜松天赋过人,修行时间又长,所以精通整套的姜家枪法。母亲过世后携子认祖归宗,数枪之间大败罗成,后兄弟相认,又到北平见父,再演催泪大戏,王妃秦蕊珠对罗松父子颇为疼惜,视如己出。

四平山一战,李元霸与罗士信斗力,结果两件兵器缠在一处,谁也不松手,时间一长很可能双双脱力而亡,群雄对此斗束手无策——神仙打架,哪有凡人插手的余地?关键时刻,罗松飞马赶到,一枪破开二人兵器,致使李元霸和罗士信双双昏厥,这便是书中的经典桥段——一杰一猛会一绝!

后来在混战中,罗松又联手弟弟罗成和儿子罗焕围攻李元霸,数合杀得天下第一条好汉手忙脚乱,被罗成刺伤大腿而逃。

罗艺战死后,罗松一直留在秦蕊珠身边服侍,待其过世后再度携子隐居。

客观讲,罗松并未正式出仕瓦岗,但他确实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而且为瓦岗出过力,故而算入其中,并在实力上冠绝诸将。

以上便是瓦岗势力中武艺最强的十员大将,一切以单田芳老师评书《隋唐演义》为依托,无关其他隋唐类文学作品,切勿混淆。

网址:隋唐演义:瓦岗寨武艺最高十强榜 https://mxgxt.com/news/view/735708

相关内容

隋唐演义:瓦岗寨武艺最高十强榜
《隋唐演义》中哪些人物死得最惨?
人众粮多地盘大且智商在线, 隋唐瓦岗军一手好牌为何打的稀烂?
《隋唐演义》大隋为何灭亡,九王争雄!
隋朝最后的擎天武将,他死后,隋朝最终走向败亡
隋朝最后的擎天武将战死后王朝最终走向败亡
隋唐演义里的问题请问隋唐演义里的四绝、四猛、十三杰是谁?他们的绰 爱问知识人
隋唐演义中,秦琼和单雄信两人联手,能击败排在第八的此人吗?
张翰自曝隋唐梦从小崇拜罗成 为练枪曾多次受伤
张须陀:靠山王杨林的原型人物,瓦岗新人李密杀了他,暴得大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