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出上联“龙骨一根,退烧止疼又生津”,郎中对出下联让她脸红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让人惊叹,其中对联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地位,至今都一直为人们所用。对联,又叫对子,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主要原因还是它的创作难度不高,可以做到雅俗共赏,让普通的百姓都可以使用,并且乐在其中。那么,对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普及到大众的呢?
对联的大范围普及,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低微,没什么文化。因此明朝建立后,他对文化培养格外重视,在他的提倡之下,对联文化快速进入了巅峰时期。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和条件,虽然得到了天下,但是他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具备一些文化知识。
不过,朱元璋早就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期,于是只能学一些简单的文化,比如对联。它相对于诗词来说简单易懂,让人们的接受度更高,于是他便开始大力推广,楹联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朱元璋的提倡之下,在红纸上写春联也日益盛行。为此,朱元璋甚至还特意颁布了圣旨,要求人们必须张贴春联,为了考察民间百姓的执行力,他经常会亲自去微服私访。
有一次,朱元璋出巡的时候发现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因为写不出贴切的对联。于是朱元璋亲自操刀写了一副对联给他们,虽然言语简单,但也算贴合了他们的营生。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对联文化逐渐普及开来,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会对上几句,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平,也可以用来进行消遣娱乐,当时关于对联的趣事还有不少呢。
据说,明朝中期的扬州有一姓陈的大户人家,虽然家财丰厚,但子嗣单薄,只有一个女儿。家人对这个唯一的女儿十分宠爱,将她培养成了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但遗憾的是,这位陈小姐在最美好的年华患上了恶疾,几乎到了药石无灵的地步。眼看着她即将香消玉殒,家人只能到处想办法,不管是名医还是江湖郎中,他们都决定请来给女儿治病试一试。
有一次,家门口来了一位姓劳的游医,听说了这家人的事情后,主动上门来医治小姐。这位游医相貌不凡,脸上信心满满,陈家人抱着一丝希望让其医治,没想到他确实有两把刷子,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治疗之后,小姐很快就有了好转。但小姐的病情不轻,想要彻底治好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游医就这么住了下来。直到半年之后,小姐的病终于好得差不多了。
陈家人十分感激这位劳先生的救命之恩,对他感激备至,还准备了丰厚的酬劳想要报答对方。殊不知,在治疗的过程中,陈小姐早已对劳先生芳心暗许,而劳先生也对小姐产生了情愫,但碍于两人的身份差距,一直都没讲明心意。直到劳先生要离开陈府的时候,小姐才忍不住想要表明心迹,但作为女子也不好过于直白,于是就写了副对联给他:“龙骨一根,退烧止疼又生津”。
这对联的意思很明白,既称赞了他的医术,又对他的人品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有着爱慕之意。劳先生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便回复了下联:“陈皮两片,消肿化痰还解渴”。这幅对联算是完整了,劳先生也回应了陈小姐的情谊,但意思过于直白,让陈小姐害羞的脸红了。
陈家人本以为小姐活不下去了,没想到如今不仅身体恢复如初,还找到了如意郎君,全家人都为他们感到高兴。陈老爷也十分赞同两人的事情,很快就为两人筹办了婚礼,就此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历史上关于对联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对联在当时确实非常流行。它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气息,但又没有那么晦涩难懂,极易让人接受,才会广泛融入到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网址:少女出上联“龙骨一根,退烧止疼又生津”,郎中对出下联让她脸红 https://mxgxt.com/news/view/735168
相关内容
中西结合,郎朗夫妇联手方锦龙父子上演《四大名著》金曲串烧新婚夜新娘巧出刁钻上联,却不想新郎直接对出
她6岁被成龙抱上春晚,出演《花千骨》被骂到退圈,如今美到认不出
互联网时代 那些一夜爆红的草根明星之现状
55岁晶女郎关秀媚近况曝光,一脸冻龄如少女,隐退15年气质不减
美女调侃和尚出一上联,和尚不留情对出下联直击女人痛点,绝妙
才子出一上联,却被一丑女对出下联,才子大喜:我要娶她为妻
龙女郎
「天津大爷」退出跳水,文旅部门如何承接长尾流量?
差一点翻船,女子对联征婚,难倒天下才子,谁料被一僧人对出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