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武大教授陈文新——哪吒从何而来,唐代已初见眉目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电影《哪吒2》热映引爆春节档,热度持续至今。“我命由我不由天”“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试试”“若是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不屈服于仙界权威,勇于打破仙界和魔界不平等的生存规则,捍卫亲情与正义,哪吒的精神内核,让一部动画电影有了灵魂。再加上它那令孩童们喜爱的几大法宝——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和火尖枪,魔童哪吒身上的儿童习性,让这个人物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对象。
中国人对哪吒(也有称那吒)这个神话人物从不陌生,哪吒是怎么来的?他的形象和故事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
■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哪吒,有“剔骨还父、莲花化身、寻父报仇”等情节
陈文新教授介绍,哪吒的故事早在唐代就已初见眉目。唐人郑綮在他的《开天传信记》里记载了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太子,但文中没有关于哪吒神通的具体描述。哪吒故事在宋代初具规模。北宋惠洪《禅林僧宝传》有记录了一则禅宗公案,提到“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这里“析肉还母,析骨还父”其实是个比喻,比喻从先辈得到的经验最后都可以还回去。与惠洪同时代的苏辙,其《栾城集》中有一首《那吒》诗:“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后人据此生发,于是有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哪吒出世、闹海、杀龙抽筋、射杀碧云童子、剔骨还父、莲花化身、寻父报仇、父子相认等情节,其中哪吒闹海流传最为广泛,陆续被改编成戏剧、电影和卡通。
■《哪吒2》在故事上有较大改动,“照顾了大众观影者的感受和情感”
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比对《封神演义》中看到,对于传统神话小说,电影《哪吒2》在故事上有较大改动。
比如《封神演义》中哪吒与父亲李靖不睦,因哪吒犯错,李靖要惩罚他,两人打得不可开交,痛下杀手,以致哪吒“剔骨还父”。电影《哪吒2》中李靖、哪吒二人父子情深。《哪吒2》中哪吒最大的反叛,不是对父亲的反叛,而是对不公平规则的反叛。
“这样的改动是照顾了大众观影者的感受和情感。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小时候对严父是有不服和反抗的,但长大之后又能体会到父亲的爱。如果过多地表现对父亲的反抗,可能会引起观影者的不适。”陈文新教授说,“这样的改动,照顾了大众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调整,让哪吒更接近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大闹三界,反叛的是不合理的规则,有一部分是成年人认同的,有一部分是成年人不一定认同,但也是理解的,因为毕竟是孩子做的事情,成年人也会觉得好玩、有趣。”
(来源:极目新闻)
网址:专访武大教授陈文新——哪吒从何而来,唐代已初见眉目 https://mxgxt.com/news/view/734753
相关内容
原创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谈起,浅析哪吒形象的历史变迁春节档三大问:唐探能否称霸?徐克能否复苏武侠?哪吒能否赢躺赢
哪吒简介
哪吒到底是哪里人?
2025大年初一上映电影有哪些(持续更新)
之子所奉,授以洋洋——专访数学学院杨洋副教授
《繁花》之后又见“繁花” 专访金宇澄: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央视元宵晚会节目安排有深意,哪吒、敖丙在内,武汉将再次火出圈
《哪吒2》“后发制人”、《唐探1900》“稳”,春节档营销谁是赢家?
从配音哪吒开始制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