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教科书上被称为圣人,背后却是个混吃混喝的骗子,名字很熟悉

发布时间:2025-02-12 10:56

引言

学者黄锦详认为,“德才高睿,闻诵天下”的人称得上圣人,而在古代,圣人一般有所特指。比如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为亚圣,他们上有“耳”与“口”,耳以闻道,通达天地道理,口以传礼,教化普罗大众,因此被称为圣人。

在清朝晚期,也有一个历史名人被后代的教科书尊称为圣人,而他的行事与作为恰恰和他的称号相反。没有做到立德、立言、立功,反而到处骗吃骗喝。说起他的名字还非常耳熟,他就是号称“戊戌变法第一人”的康有为。

名为圣人实非君子

“戊戌变法”在近代历史上占据这一席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政治体制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从公车上书开始,到百日维新失败,最后的结果是留下了杀身成仁的谭嗣同等六君子,而主要发起者康有为却逃往了法国。

其实就维新失败后逃亡并无可耻之处,梁启超同样也前往日本,但是康有为之后的所作所为着实让许多人大跌眼镜,颠覆了他的“圣人”形象,甚至连君子都称不上,充其量只是一个伪君子。

学识不够

康有为自幼就有神童的称号,可是他出生于咸丰八年,同治十一年开始参加科举,却直到光绪二十一年才中进士。历时24年,皇帝都换了三个,这位神童才高中科举,步入仕途。可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康有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还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他当时文坛之首的地位,然而这两本书中的观点却并不是他首次提出,而是借用晚清经学大师廖平的想法,然后挪为己用。他的弟子梁启超又一次就说漏了嘴:“(康有为)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

人品不足

据1924年的《申报》报道,揭穿了康有为的一件糗事。有一次去西安卧龙寺游玩,却趁着僧人不注意,悄悄将寺里珍藏的古佛经装上骡车,试图带回家,却被僧人发现追回。或许真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人的事不能叫“偷”。

康有为还有一件最为人诟病的事,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谁能想到毕生都在致力于推行一夫一妻制度的康先生,自己却娶了六房姨太太,甚至避难日本时,四处演讲筹集资金救亡图存,转头就拿钱娶了一个16岁的日本少女当姨太太,此时的康先生已经55岁,依旧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精力。

行事荒诞

康有为一生行事颇为荒诞,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比如拿着假衣带诏筹来的组建了一个反对慈禧的党派,然后钱多的没地方花,就在瑞典买了一个小岛,住了三年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因为风景优美土地价格上涨于是被瑞典收归国有。

在高拜石的著作中记载了康有为最奇葩的一件事,在他68岁时依旧妻妾成群,渴望“性福”生活。奈何人老体衰,于是要求德国医生给他换睾,来源则是一只黑猩猩。结果在移植手术中发生器官排异,最后不治身亡。虽然这件事有强行附会的嫌疑,但是康有为好色却是出名的,在他落魄上海时,即使没钱也要去青楼走一趟,结果被人追帐追到广东,发现他躲在船舱夹板中,狼狈不堪。

结语

康有为不可否认确实对历史有所贡献,但是如今他的名声却被许多人夸大,甚至被神话。就事论事康有为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圣人”的名号,而他的所作所为,有许多都受人批判诟病。正确的历史观就是不带有其他因素的去评价一个人,他的功绩不能罔顾,同时他的过错也需要铭记,这才是最客观的评价。

网址:他在教科书上被称为圣人,背后却是个混吃混喝的骗子,名字很熟悉 https://mxgxt.com/news/view/734211

相关内容

朱圣祎个人资料被扒,混血家庭背景起底
揭秘邓超背景,原来在南昌是混混,你知道吗?
究竟该称为“明星”还是“名星”?很多人都搞混了
4位杀过人的明星,他为护师妹踢死小混混,他撞死粉丝仍很圈粉!
鲁迅的后人今何在?儿子是高官,孙子成了大明星,名字很熟悉
娱乐圈有多现实!苏芒的社交方式堪称教科书,18年名利场没白混?
炫富和混圈子:消费至上背后的阶层流动
鲁迅后人如今在哪?儿子是物理学家,孙辈是大明星,名字很熟悉
与黄霑倪匡金庸并称“香港四大才子”的蔡澜来青,他说人生意义在于吃吃喝喝
​朱圣祎双眼皮是割的吗被爆整容,演员朱圣祎怎么不像混血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