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难以产生轰动性的文学作品了?

发布时间:2025-01-22 15:31

现在难以产生轰动性的文学作品,即便一些文学奖评奖之后,有一些获奖作品出现,也不会引发轰动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古代文学灿烂辉煌,无论是先秦诸子的散文,还是唐诗宋词,都有各自的地位,也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古代,统治阶级重视文学,因为统治阶级的人物大多有知识,有文化,可以通过文学来叙述事情,来表情达意。文学成了文人士大夫们怡情遣兴的工具,也成了他们互相联络情感以及搞利益输送的工具。他们会互相唱歌,互相吹捧,以求获得更大的名气,连同唐宋的皇帝都耐不住寂寞,要写诗作词,要写文章,但他们写的东西并不是文学作品。即便有的唐朝皇帝和贵妃的诗被选进了《全唐诗》,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诗人。乾隆写过四万多首诗,却仍然不算个诗人,因为没有一首诗在民间广泛流传,倘若只是在文人士大夫圈子里流传,也只是靠权力推动而已,却并不具备经典文学作品的属性。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属于知识分子,即便没有做官,也仍然自视甚高。因为他们懂知识,懂文化,有别于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大多都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只能通过听说书的,看唱戏的,听别人讲故事等形式来了解文学作品。文人士大夫们写高雅的文学作品,也写通俗的文学作品,都能获得一定的文学市场,也能获得一些读者的青睐。

古代的科技不发达,传播语言和文字的书籍不是太多,只有权贵才可以兴建图书馆,而普通老百姓想要买书就要攒钱,想要读书也要攒钱,交给书馆先生,不然凭借自己自学是万万不能的。在媒体消息闭塞的情况下,书籍成了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载体,一旦有作者写出了好诗词或者好文章,就会被纷纷传阅,一时洛阳纸贵。倘若那个时代有了互联网,那么也会出现和现在一样的情形,就是轰动性的文学作品不会出现了。人们大多都在接受互联网上的信息,以为看的多了就懂得多了,其实只是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被互联网分析了,接受了互联网的精准推送信息,当然就觉得自己很博学了,其实只是懂得一些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的是人工智能为了讨好读者而制造的虚假信息,目的只是增强用户粘性,并最终把用户引向消费。沉迷互联网的人往往自视甚高,就像古代没有考中的书生一样,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被骗了之后的假象,而在旁人看来,他们简直就是神经不正常的人。

古代媒体不发达,一旦有作者写出了好文章,就会被人们传阅,而在传阅的过程中还会加入群体创作的智慧。有的作品刚写成的时候是一个样子,传播了上百年之后,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甚至出现版本众多、众说纷纭的情况。古代社会的人们普遍重视文化,尤其是书生要参加科举考试,需要学习知识,懂文化,不然就考不中。古代的读书人功利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读书做官。即便是不识字的农民,也重视文化,重视书生的读书行为,希望书生可以通过读书考中,进入统治阶级内部,也希望书生能够做官之后为老百姓做主。而事实上,书生掌握了文化知识以后,进入官场,却并不一定为老百姓做主,而是为自己谋福利,还要善于搞各种官场运作,最终自己享受荣华富贵,而不一定为老百姓办实事。越是这样,农民就越要花费几代人的辛苦,培养一个学生,让书生去参加科举考试。书生考中之后可以光宗耀祖,也可以著书立说,实现立言的目的。

当人们普遍重视知识和文化的时候,倘若没有统治阶级进行严格控制,文学作品就会出现繁荣的局面。尤其在一些战乱频仍的时代,是文学繁荣的时代。无论是先秦诸子的文章,还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成就,都出现在战乱的时代,统治阶级无暇管控。作家畅所欲言,写出了真话,当然也就具有经典的魅力。而这两个时代的人们都重视知识和文化,也都认为书籍可以传播文化。而到了现在,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大多接受了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却不会认为书籍能够传播很多优秀的文化。无论互联网上的内容还是书籍传播的内容,都受到了权力系统的严格管控。作家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要讨好读者,甚至为了讨好读者而改变自己的创作计划,最终弄得作品毫无生气,也没有什么创新可言了。并不是作家创作乏力,也不是作家写不出创新型的作品,更不是作家写不出经典作品,而是社会环境不允许,作家们即便写出了所谓的经典作品,也不一定能够流行,因为人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渗透,人们的头脑已经被互联网信息洗刷,怎么也不可能再接受所谓文学经典了。在人们的意识里,经典的文学作品只会出现在古代和外国,而当代所谓的经典作品都不算是经典作品,即便出版社吹嘘得非常厉害,作家现场签名售书,也不一定能改变人们的固有认识。

资本投入到互联网领域,同时投入到网络文学领域,诱导很多人创作网络文学作品,最终弄得文学作品鱼龙混杂,成了人们寻求刺激的东西,也成了可供买卖的商品,当然可以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却不是经典文学的样子,也就稀释了文学的精神,不会再启迪人深思,也不会给人以智慧。作家毕竟要吃饭,就要写一些媚俗的作品,而一旦媚俗的作品成为常态,就会刷新人们的认知。就好像商业电影充斥市场之后,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让人们认为真正的电影就是这样子的,也把人们的认知水平拉到最低,最终损害了电影艺术,而所谓的电影经典作品也就不会出现了。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当大量烂俗的作品充斥市场的时候,就会拉低了读者的欣赏水平,而大量不说真话的严肃文学作品出现,也照样会拉低读者的认知水平,当然也就不会再出现经典的文学作品了。

网址:为什么现在难以产生轰动性的文学作品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729038

相关内容

高学历女性工作家庭平衡为什么那么难?
为什么以前的明星靠作品,现在的明星靠人设?
哪些名人的时尚品牌在时尚界引起了轰动?
网络文学为什么再难出三少猫腻这样的明星作者
轰动一时的“水哥”,在《最强大脑》被警方看中,现如今怎么样了
2024年有哪些明星的个人艺术作品引起了轰动?
家长课堂:高中生为什么和父母难以沟通
文学出圈与作家的公共形象——以余华为例
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文化传播.doc
如何看待文化产业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