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馅无馅能否区别馒头和包子?中国古代馒头和包子的漫长演变史
馒头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馒头也逐渐有了甜的和咸的之分,很多人都会把馒头作为早餐或者晚餐,搭配着小菜和稀饭味道可是一绝。
那么馒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呢?
看一些古装剧里好像店小二叫卖烧饼和包子为大多数,并没有太多馒头的身影。
难道是因为古代人不喜欢吃馒头?
有人会说了,既然都有了包子,那么做馒头也一定不是什么难事,所以真的就认为古代人不喜欢吃馒头。
答案并不是这样的,其实馒头和包子有一段纠缠不清、藕断丝连的漫长演进史。
传说馒头名字的由来跟诸葛亮有关,诸葛亮七擒孟获,做带馅的馒头祭祀神灵
这是一个传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捉拿孟获进而平定了南边的蛮夷之地,但是由于战争死去了很多士兵和百姓,在诸葛亮过江的时候常常受到这些冤魂的阻碍,一直没有办法顺利前进,这可急坏了诸葛亮。
古时候人们都比较信祭祀,认为河里应该是有河神,希望河神能够帮助他们打走那些妖魔,得以顺利过江。但是那时候祭祀一般都需要用人头来表达对神的敬畏,本身打仗就损失惨重,这种时候诸葛亮自然不会拿士兵们的性命做这样的事。
聪明的他觉得应该找一个和人头差不多样子的东西祭祀,想来想去终于有了一个点子——他叫人杀些牛羊过来,取出它们的肉用面团包起来,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这样大大的面团裹着肉扔进江里还真像人头。诸葛亮的军队非常开心,因为是想代替人头才制作出来这样的食物,加上刚刚征服了南蛮之地,所以就被取名为馒头。
这时候的馒头是指用面粉、水和糖条在一起,把肉放进面团里蒸熟的食物,这有点像现代的包子,毕竟馒头应该是没有馅的它们的外形也会受到当时烹饪条件和蒸笼的具体状况而影响,长相也和现在的馒头大不相同,呈现出长条形。虽然这只是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但是馒头这个词语确实是在三国时期出现的,这也就不得不让人相信了馒头是诸葛亮首创。
因为第一次使用馒头是为了祭祀,加上祭祀确实也需要牛羊的肉才撑得起场面,所以后来馒头并没有在百姓家的餐桌上广泛流传,而是大多作为祭祀品出现在贡台上。这时候馒头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了吧,原来古时候还有吃不起馒头这个说法。实际上吃不起的哪里是馒头,是里面包的货真价实的牛羊肉啊。
除了这样的故事中出现过馒头的身影,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也有出现。武松在小餐馆吃饭的时候,看到妇人从后厨拿来一屉馒头,他顺手拿了一个掰开来,问人家这个馒头是人肉的还是狗肉的,那位妇人笑着回答:
"客人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那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
这样的记载也足以说明古代馒头中是夹馅的。
虽然它在说法上是馒头,但是食品分类的时候古人还是会把它分为"饼"类。在很多有关饼的制作书中也都会找到馒头的制作方法,甚至到了唐朝,馒头还有另一个官方认证的学名:笼饼。首先馒头是要在蒸笼中蒸熟的,所以叫笼,其次关于馒头的分类古人并没有怎么研究,所以就管它叫笼饼。
在古书中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蜀中杂彘肉作巢馒头,佳审,唐人正谓馒头为笼饼。"
但是有关笼饼和蒸饼之间的区别有时候编者自己也分不清。比如在《辞源》这本书中就把笼饼和蒸饼混为一谈,认为笼饼就等于蒸饼。在后来有人推翻了这样的说法,因为汉代时候蒸饼被改名为炊饼,炊饼大家都不陌生,和馒头完全就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又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辞源》这本书是后人编纂的,由于没有大量的史实可以供他考察,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
陆游还说过一句有关馒头的话:"一盘笼饼是豌巢",巢这个字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巢在古代基本是作为野菜和豌豆的意思出现的。可以分为大巢和小巢,大巢就是指那些不太饱满的豌豆,而小巢就是野蚕豆的意思。
苏东坡对于美食的执着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他的东坡肉直到现在还是人们垂涎三尺的美食。而小巢就是苏东坡为自己的友人打造的一道菜。从这里可以解读出,当时陆游吃的馒头也是夹有馅的,可能是豆沙包或者混着猪肉的豆沙包。
时隔多日终于有包子问世了,馒头不再和包子混为一谈,人们关注包子和馒头的做法区别,将二者区分开来
由于祭祀的需要,人们对馒头的制作方法一直都比较看重,在三国时期馒头第一次问世开始,就不断地有新做法的出现。人们对祭祀的重视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迷信观念的根深蒂固,为不存在的神魔尽心尽力准备食物。
在《祭法》中有明确提到馒头的复杂做法。这本书中指出春天祭祀的时候需要用到馒头。饼和丸子之类的东西,是其他季节需要的,但是也同样需要馒头的出现。
在前文中提到的有关饼的制作方法的《饼赋》里详细记载了怎样蒸馒头:
"尔乃重罗之面,尘飞白雪,胶粘筋韧……珠连砾散,姜枝葱本……。"
这里不仅记载了要放多少食材,就连什么时候拌进什么馅都有讲究,可以说,那时候的馒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出现了类似今天小笼包的做法。
这样的馒头"薄而不绽""笼无迸肉",这样的效果能够出现在古代的烹饪技巧上也是让人为之震惊。
说了这么多"馒头"的知识,还是没有让古人把馒头和包子区分开啊。不要着急,包子马上就来。宋朝时候出现了包子这样的称谓。但是真正这样说的人不多,毕竟馒头是从三国时期就被人熟知并且叫到现在的名字,即使中途换成了笼饼,也并没有改变大多数人依旧称为馒头的习惯。
在《梦粱录》里这样记载了"包子"这个词的经过。
"荤素从食店,则载有笋肉包儿、蟹肉包儿等。"
这里虽然并没有启用包子这个名称,但是已经有了馒头和包子的分别。在宋仁宗出生的那天,宋真宗非常高兴,所有的大臣们都来庆贺,一片祥瑞的景象,于是宫里用包子来款待前来贺喜的大臣们。
在记载中明确提出,这里是包子,而非馒头。
"宫中出包子以赐众臣下。"
从这样的记载中足以证明在宋真宗的时候"包子"这样的名字已经逐渐启用了。
馒头的名称虽然很混乱,但是其发展历史一直都是有迹可循的,古代的馒头和现代的馒头区别明显,完全不是一个食物。
明朝以后包子这个名称越来越普及,后来彻底把馒头和包子分开了,尤其是在北方人的说法里,没有馅的面食用蒸屉蒸出来的就叫馒头,而有馅的被称为包子。这个时候自然也把馒头从饼的分类中单独挑了出来。
明末清初是馒头正式与包子和饼分离的重要时期,多年来的改名字事件也逐渐被人们习惯,所以新名字的使用其实也要一定的过渡期的。
在《康熙字典》里记载道:
"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者谓之馒头。"
从这里开始馒头的称谓已经界限不太明显了,所有面蒸出来的食品都被称为馒头,这也是过渡的表现。
直到现在也有些地区和特殊的方言把馒头称为包子,不管馒头的称谓如何,它都是在中国历经多年的传统食物
现在的一些特殊方言区依然没有把馒头和包子区分得很详细,比如吴语区,他们还是会把包子称为馒头,后来人们逐渐知道了这样的说法会引起误会,于是通常会在馒头前面加上包着的馅,比如牛肉馒头、羊肉馒头,这样一来大家就能理解他说的并不是自己理解的没有馅的纯馒头了。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就连一个称谓都要经历多年的习惯才能改口,更不用提根深蒂固的一些东西了。
综合以上说的,馒头这样的说法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至于是不是诸葛亮首创还不能完全确定,当时的馒头只是包子的一种称谓,与现在的馒头差别明显,经过很多年的演变,人们才把包子和馒头区分来说,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进步、语言体系逐渐丰富的体现。
参考文献:
《祭法》
《梦粱录》
《康熙字典》
网址:有馅无馅能否区别馒头和包子?中国古代馒头和包子的漫长演变史 https://mxgxt.com/news/view/725143
相关内容
旅行青蛙吃温泉馒头明信片介绍 吃温泉馒头图鉴马贝珠和馒头珠的区别,你知道吗
红楼梦中的馒头庵到底是什么地方?曹公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史上吃馒头最有型的男士 刘学义
明星来助力,讲究到“饹馇”!王哥庄大馒头的流量密码
伴娘包括七朵花的赵小侨、赖薇如、小洁、馒头,伴郎则是明道和郑元畅!
饺子馅怎么调才好吃
韦东奕暑假放松全家游,不再只吃馒头升级吃大肉包,引发热议!
明星狱中生活:张默啃馒头 刘晓庆要求标准间遭拒
重口味来袭韭菜馅菠萝馅粽子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