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轻人捧上神坛的“吗喽表情包”,为啥是猴子?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天下大事可真不少。今天我要和您聊一件表情包领域的大事,那就是“吗喽”表情包火遍全网,点开好多微信群,就像上了花果山。
“吗喽”是南方好些方言里对“猴子”的叫法,是个记音词,文献中也写成“马留”“马流”“犸骝”什么的。普通话里有个表示敏捷的词叫“麻利”,在好多方言里读成“麻溜”的,其实就是“马留”们的派生词。毕竟说到敏捷,谁比得上猴哥呀?
在明清时期,“马溜”也是一种小船的名字。图片来自《续纂淮关统志》卷七,嘉庆廿一年刻本。
这个“马留”可不是啥新词,起码在大约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已经很流行了。这个词看着很简单,可要说起它的起源,专家们从宋朝吵到现在,一直都没吵明白。
在明代小说《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中,观音与孙悟空吵架时曾骂孙悟空是“大胆的马流”。图片来自世德堂本《西游记》,《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
耍猴摆小摊,写诗赠状元
北宋的首都是汴京,就是现代的河南开封。据北宋学者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诙谐上》引《倦游杂录》这本书记载,当时汴京有一种猴戏,就是在地上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喊哪个东西的名,猴子就去捡哪样东西。如果猴子拿对了,耍猴的人就喜滋滋夸奖它:“着也,马留!”
“着”(zháo)是“命中,达到”的意思,“马留”当然就是猴了。《四部丛刊》影印明代月窗道人本《诗话总龟》书影。本文采用的《诗话总龟》文本依周本淳校本,与月窗本略有差异。
北宋熙宁三年(1070)科举考试,有个叫叶祖洽的人靠拍皇上、朝廷的马屁,从第五等一跃升为当年的状元。有没中举的考生送给状元一首诗:
着甚来由去赏春,
也应有意惜芳辰。
马蹄莫踏乱花碎,
留与愁人作醉茵。
这诗表面上是在哀求大状元: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可看着点,我们这些失败者正躲在草坪上喝闷酒呢,求求您别把草坪踩坏喽!可诗里暗藏玄机:它是一首藏头诗。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那就是咱刚才见的那句吆喝:“着也,马留!”您看,这人是骂状元就像那个人家指啥它拿啥的大猴子!
听完故事,咱们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故事除了告诉咱们“马留”一词产生时间不晚于北宋中期的熙宁三年,还讲了它流行的地点。今天“吗喽”是南方话,可您仔细看看,故事里可强调了,那句吆喝声来自“京师”,那是正宗的河南话。
无独有偶。生活在两宋之际的学者胡仔(zǐ)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十五《宋朝杂记下》引《桐江诗话》说,同样在北宋中期,山东的东平县里,有一伙人专门给人起外号。有个大官叫吕惠卿,长得瘦,说话时手上动作又多,这伙人就叫他“说法马留”。
“说法”是讲说佛法的意思。那时有一批人到处讲佛教故事宣传佛教,为了吸引路人注意,嗓门大,动作多,这是后来说书人的前辈之一。那些东平人说吕惠卿是“说法”的“马留”,把吕惠卿气坏了。
从这两段记载看,“马留”一开始就是北方人的说法。
南宋前期重要韵书《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明足本)书影。这本指导宋朝人科举考试的“字典”上对“猴”这个字的注解就是“猕猴,马留”。可见在撰写注释的浙江人毛晃、毛居正看来,“马留”这个词并不比“猴”更复杂,所以可以用来给“猴”做注解。看来,到了南宋前期,浙江人也很熟悉这个词了。
那“马留”这个词从何而来呢?其实,古人的看法已不一致。
假说1
大军南征气势足,突然变猴找谁哭?
《水经注》卷三十六《温水》引用的东晋《俞益期笺》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留下过一小支驻军,都让他们姓马,这些“流”动到云南的“马”家人后来形成了一个小族群,就叫“马流”人。《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武英殿聚珍版本《水经注》书影。
在后来的几百年里,这段故事被讲了无数遍。在这些转述中,“马流人”的户口数一直都没变(可见这些记载极有可能都是从《俞益期笺》里抄的,记录者自己根本没调查过这群人),但故事里别的佐料多了不少。比如《新唐书·南蛮传》吧,其中“马流人”写作“马留人”,特爱打架;当地还盛产“猩猩兽”。
汲古阁本《新唐书》书影。
再到宋朝,指代猴子的“马留”这个词出现以后,有些学者就联想到了文献中的“马留人”。比如两宋之际的《邵氏闻见后录》说:“马留人”长得像猴,所以用“马留”喻指猴子。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则说,“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这是因为“马流人”说话声音很怪,听着像猴叫。
《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涉间梓旧》本《云麓漫钞》书影。在爱伦坡的小说《莫格街惨案》中,听到大猩猩的叫声,法国警察以为那是西班牙语,法国银匠以为是意大利语,荷兰老板猜它是法语,英国裁缝则说像德语……当然,真实世界中大猩猩的叫声不太可能被误会为人类语言,不过“奇奇怪怪的外语或方言听着像猿猴的叫声”这种刻板印象在古今中外都很常见。
可是,马流人(或称马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二百户的小族群,晋代以后是否还独立存在尚不好说。就算这个族群到宋朝还有,当时生活河南、山东一带的人想必也和这群人不太熟。北方人为何选用这样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族群去借喻常见的猴子呢?所以,后世学者一般都觉得这种假说只是古人的脑洞,谁也不信它。
假说2
活蹦乱跳小猢狲,留在马厩“辟马瘟”
古人相信,把猴子和马养在一起,马就不容易生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六引《术》说,养马人:“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一大堆常用古籍中都引用或转述过类似说法。明人谢肈淛《五杂俎·物部》甚至明确地说:“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辞也。”
汉代画像砖中就有一些马厩里出现猴子的场景。上图为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出土的画像砖的局部,马头右边的就是猴子。图片来自《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文物》1981年第10期。
按照李时珍的说法,“马留”就是“留在马厩的动物”,也就是猴子。这种假说避免了地理位置上的疑点,但它本身也有问题:假如古人想用两个字表达“养在马厩的动物”这个意思,最可能采用表述大概是“厩兽”“侣马”“马医”什么的。偏说“马留”,谁听得懂呢?何况,如果“马留”之名真的来自这条传说,那这个名字可以快速流行,说明这一构词理据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宋代那些熟谙文献掌故的学者却给出了“错误”的解释,这说不通吧?所以,在现代,李时珍的这种观点也没得到广泛认可。
假说3
百思不解怪“马留”,古音、外语两处求
“马留”的来源如此神秘,现代学者开始怀疑它会不会来自古语或外语。比如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在学术名著《上古音系》中将上古汉语的“猱”(náo)拟音为*ml′u:(星号表示后面的音是现代专家推测、构拟的古音,下同),这和现代的“吗喽”听着有点像;另一位学者潘悟云在《汉语历史音韵学》一书中更是将“猱”的上古音构拟为多音节的*malu,与“吗喽”近在咫尺。不过,上古音一般指六朝之前的语音,如何与北宋中期才出现的“马留”记录联系在一起,是需要解释的。
再看外语。王小盾《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一书提出,南方侗台语中,不少语言对“猴子”的叫法都和郑张尚芳、潘悟云对“猱”的上古构拟差不多,比如“武潘壮语”中“猴子”叫ma4lau2,仫佬语中“猴子”叫mu6lau2,都和“吗喽”差不多。不过,宋代文献中提到的“马留”大抵是当时豫鲁地区的方言。如果与侗台语有关,也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
此外,呼斯乐《“马流”词源考》一文又提出它可能来自女真语表示猴子的单词*monio。可是,在北宋中期,女真尚未崛起,它的语言恐怕尚且很难影响到辽朝的腹地,更别提进入遥远的北宋了。更何况,按照现代学术界一般理解,不算声调的话,“马”的宋代发音很可能与mo不像;“留”的宋音与nio相差更远……
除了以上三大类学说,专家们还提出过好几种不同的可能,但同样各有各的问题。时至今日,学术界仍然没法确定“马留”的词源。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清洁工 南开大学博士生
审核丨刘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网址:被年轻人捧上神坛的“吗喽表情包”,为啥是猴子? https://mxgxt.com/news/view/722790
相关内容
杨紫为什么被大家喊小猴子 杨紫的生肖是猴子吗辛巴太敢说:明星就是戏子,是供大家欣赏的,不该被捧上神坛
封神演义:实力平平却被捧上“神坛”的9大人物
猴哥说车:一个懂车的小胖子,被誉为车坛明星,时常美女相伴
都是跟杨紫合作男艺人,李现喊她“小猴子”,谁留心肖战喊了啥?
辛巴怒怼明星:戏子别捧成神,撞脸包贝尔算啥福气?
恬不知耻!没有一首代表作,却被捧为歌坛顶流,这7位明星羞不羞
藏族小哥丁真一夜爆红,被捧上神坛!又是资本孵化下的一场骗局?
深度长文:人是猴子进化的吗?为什么现在的猴子没进化成人?
揭秘!贵阳黔灵山“网红猴”和它背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