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大学学生王潇点开微博,发现自家粉丝又和别人“撕”起来了。王潇的偶像是国内一个男团的成员。她无奈地说,这个团自带"腥风血雨"体质——即矛盾大、互撕多、粉丝之间积怨很深。
从“屠广场”“刷黑词条”“控评”,到攻击、造谣、“人肉”搜索……不少明星“饭圈”常年“腥风血雨”,粉丝动辄争斗不休。“饭圈”为何屡屡失控互撕?
谁在刺激粉丝为“爱豆”厮杀?
“‘哥哥’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他只有我们了!你们为什么不给他打投…… ”
是不是我错了?为“爱豆”(偶像)付出太少?四年前的一天深夜,当时还是中学生的“00后”女孩小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她粉上一个选秀明星不久,圈子里几个大粉丝持续煽动性发言,让她对自己"淡定"的追星方式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内疚。
最终,这场反思以小辰半夜从床上爬起来为"哥哥"打投告终。
现在,小辰已经深谙“饭圈”之道,虽然知道当时是被“粉头”刺激了,但打投等习惯已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所谓“打投”,就是粉丝为偶像投票冲榜单、买东西、做数据。这只是"饭圈"规定动作之一,假粉丝"披皮黑"引战、有组织地维护偶像形象"洗广场"或者去"屠广场"黑对家偶像等都是"饭圈"常事。
“饭圈”乱象背后的原因就此呈现出来——大量粉丝,年龄太小,甚至没有基本的判断力;一些偶像没实力,徒披着"美丽废物"的画皮,只能靠粉丝送出道;经纪公司、网络平台、自媒体营销号等各方只想从中赚钱。
而这背后似乎有着一个巨大的利益体。
通常来说,"饭圈"会围绕某位明星或偶像组合形成虚拟社群,建立常态化联系,为"爱豆"打榜、购买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以及组织见面会等活动。
也有人将追星行为与收入挂钩,这些人就是"职业粉丝",通常在"饭圈"中被称为"脂粉"。让整个"饭圈"的追星动作"整齐划一""指哪儿打哪儿",这些"脂粉""功不可没"。裹挟在资本运作和平台控制之下的"脂粉",究竟在"饭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赚钱跑路"的"站姐" "指哪儿打哪儿"的"脂粉"
付女士是国内某一线流量男艺人的忠实粉丝,已追星七八年,对各家"爱豆"的"饭圈"新闻都有所耳闻。让她印象最深刻的"饭圈"大事,莫过于某位偶像知名"站姐"的"跑路":"站姐"管理的后援会以代买专辑为由收取粉丝的钱款,粉丝不但没等到专辑,连"站姐"的人影都没见到,钱当然也没退回来。付女士介绍,圈内曾广泛流传"站姐"用这笔"专辑经费"买了别墅。
所谓 “站姐后援会”,分别是粉丝经济中“意见领袖”“社群”的代名词。实际上,除了那些有时间、懂技术,能真金白银砸钱的“大粉”,还有一些仅把“追星”作为职业的人,这些人中甚至会有部分直接受雇于艺人经纪公司。这种将追星行为与收入挂钩的人就是职业粉丝,通常在“饭圈”中被称为“脂粉”。
除了在经济上与普通的个体粉丝打交道外,“脂粉”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借助专业能力和公司资源,在“饭圈”中做到“一呼百应”。付女士认为,“脂粉”一定程度上也扮演着“水军”的角色,年纪较小的粉丝很容易被“水军”引导的舆论所操控,“他们会被教一些‘饭圈’规矩,很容易被‘饭圈’的气氛裹挟,‘指哪儿打哪儿’。”
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粉丝来说,都是需要花钱的。
"饭圈"乱象"三件套":集资、打投、骂战
除了在十余个平台进行不用花钱的签到、投票外,很多打投要依靠财力。
粉丝后援会在微博上一句“今晚团建,老地方!”粉丝们应声而动转战专门的“团建”App,你买2份“酥肉”,我交3碗“冰粉”,一会儿就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饭圈”黑话,你看得懂吗?相关部门打击“饭圈”集资以来,“吃火锅”、JZ、橘子表情、“团建”成为集资暗号,“酥肉”“冰粉”等不过是金额的代号,有的代表50元,有的代表10元,集资过程就像在电商平台购物一样,区别是只付款,不发货。
集资是“饭圈”乱象“三件套”中的一个,和打投相辅相成,除了在微博超话、爱奇艺泡泡等十余个平台进行不用花钱的签到、投票外,很多打投要依靠财力。
前段时间,读大学的旭旭在集资App上为偶像花了约5000元,“我真是出钱比较少的,‘小孩儿’(指偶像)在公司受了委屈或者有活动,‘大粉’肯定先集资,最近管得严,点不开链接,不过还是有网店集资渠道。平时‘大粉’会在微博开直播,教新粉集资和打投。”
据受访对象介绍,“桃叭”“摩点”“Owhat”是“饭圈”常用的集资平台。记者在“桃叭”首页看到,“桃数据”清晰显示着粉丝购买力排行榜,范丞丞、EXO、刘宇位列前三,三人近6个月的月均粉丝筹款金额均超过200万元。
继续浏览可以看到女子偶像团体SNH48排行榜,孙芮点赞和经费位列第一,其经费页面展示着十余个正在集资和已完成集资的项目,进行中的7月数据专项用途是日常维护数据,七月总选日常链接第四弹已集资4万多元。
如果说集资和打投是粉丝“为爱发电”,那“饭圈”乱象的第三项——骂战,可谓各家粉丝纷纷出战,掀起“饭圈”江湖的“腥风血雨”:
“一般是从豆瓣上开始骂,比如有人说我家偶像坏话,一些‘大粉’会转到微博上,带着对家偶像一起撕,屠对家的广场,骂一些比较难听的话,P人家的鬼图。”
“随便说点什么都可能会被骂,有不理智的粉丝会扒对方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煽动大家一起网暴他。”
“你看着是某家粉丝骂偶像了,但其实那是‘披皮黑’,像谍战一样,别家粉丝假装是那家粉丝来引战。”
“很多大粉都觉得自己是‘女明星’可火了,经常撕来撕去。但我们也不敢说,怕被他们恐怖的‘小腿毛’们骂,感觉‘小腿毛’都不是在粉偶像了,是在粉大粉!”
事实上,“脂粉”的作用正是如此。
"脂粉"的作用:圈内"洗脑""固粉",圈外"出征""引战"
对不少偶像艺人来说,粉丝流量极其重要,它在彰显热度的同时,更是明星商业化的重要考量指标。
为此,一些经纪公司通过“脂粉”的运营、维护,平衡好粉丝与艺人间的关系,甚至不惜对粉丝从偶像效应到情感认同再到精神控制,比如不得有“墙头”,也就是对其他艺人有所喜爱,再比如只有“氪金”才是真爱、必须大量重复购买同一张专辑……
最终将粉丝转化成实打实的“粉丝经济”,以此获得经济效益。
“饭圈”内部种种定义粉丝层级和忠诚度的仪式或行为准则,让曾经渴望开心“追星”的付女士倍感心累。
“我一度深入过,然后发现太复杂了,赶紧抽身了。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被道德绑架,我一个可以自己独立思考的人,还要被别人‘教育’我应该在社交平台上说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付女士希望自己不管作为谁的粉丝,都能以普通观众的身份客观地评论一个文艺作品。
对粉丝内部,“脂粉”的工作多表现为“洗脑”“固粉”;而对外部、其他艺人的粉圈,他们的工作则是“引战”、扩大艺人和组织的影响力。魏女士分析,控评、让粉丝为了明星骂人,都是“绑架”粉丝的规则、提升粉圈忠诚度的手段。“很多粉丝其实并不是真的乐此不疲,也不是真的毫无察觉,只是无可奈何。”
谁在"虐粉"中赚得盆满钵满 ?
对于粉丝个体常被“绑架”的“饭圈”现状,在演艺行业从事艺人经纪工作的牟女士认为,除了“脂粉”外,还有平台机制、资本操控等多重因素影响着粉丝的情绪和行为。
没有哪个粉丝在进入粉圈的初始不抱着一份快乐“追星”的心态,但“饭圈”文化在逐渐的发展和变化中,衍生出对偶像不限于品牌数据、社交平台KPI、各类层出不穷的榜单排名等要求,“都在让这个圈变成一个漩涡,然后你进去了,想出来发现还不太行。因为人是天生有从众心理的,当所有人都在不停重复说一件事、做一件事,你的耳边太嘈杂了,什么都听不到,你只能被裹挟着往前走,然后机械重复地做同一件事。”
只有把粉丝虐到既苦又甜,才能让粉丝心甘情愿投入感情、时间和金钱,让“饭圈”彻底“卷”起来 !
“粉丝被包裹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意识场里,所有人都在向你灌输:“‘哥哥’四面楚歌,只有我们能帮‘哥哥’!”“90后”粉丝思敏说,经纪公司、网络平台、实体企业、自媒体营销号,还有一些大粉和拥护大粉的”小腿毛“都是“虐粉”的参与者。
这些参与者深谙“割韭菜”之道——如果让粉丝一帆风顺的追星,就没机会”割韭菜“了,只有把粉丝虐到既苦又甜,才能让粉丝心甘情愿投入感情、时间和金钱,让”饭圈“彻底”卷“起来。
作为“造星工厂”,经纪公司在刺激粉丝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旭旭介绍,他粉的偶像是某养成系偶像经纪公司旗下艺人,该公司旗下有数十名艺人,他们年龄相仿、实力略有差别。一方面公司刻意制造艺人竞争,将粉丝的点赞、打投金额作为艺人的”考核排名表“,宣称排名决定出道机会;另一方面经常营造出部分艺人被打压、被欺负的现象,让粉丝们心疼,进而为守护偶像而PK。
旭旭说,”粉丝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默默花钱默默爱‘哥哥’。“该公司近年来还热衷举办打歌舞台,获得入场门票的方式非常奇葩。粉丝需要比拼购买电子杂志的数量,每份48元,购买数量前100多名才能入场。算下来,一张门票最高要花2万元,也就是购买同一本电子杂志400多份。该活动虽然最后被叫停了,但经纪公司类似的操作还有不少。
与此同时,网络平台、实体企业以及自媒体营销号、大粉相互配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面是经纪公司、网络平台与实体企业联动。联名的牛仔外套和短袖上衣要卖小一千元,还要各家粉丝比拼”一秒售罄“的速度;奶制品与票绑定,价格更贵的”青春限定版“在微信平台上没有投票数量限制……
一面是网络平台加剧粉丝PK,几乎凡”饭圈“平台必有榜单。某选秀在爱奇艺平台打榜时,购买了爱奇艺会员的可以投2票,否则只能投1票;微博平台不仅设置了明星榜单,榜单还有晋升梯队,偶像”搬家“进入下一个榜单也要花好多钱……
还有部分粉丝后援会、营销号煽风点火。有的粉丝后援会与经纪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组织地引导粉丝;营销号发布各类偶像行程信息、刻意拉踩、煽动舆论以赚取流量和推广费用;大粉则在言语上施压”你动动手就可以给他一个奖,他都坚持下来了什么,你们怎么不可以”……
是谁让互撕停不下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今年5月发布的一组追星专项调查数据显示,63%的受访者反感来自“饭圈”的相互谩骂攻击。既然有这么多人反感,为什么互撕不能停息?
王潇说:“反感是一定的,但粉丝总是希望自家‘饭圈’越能打越好,毕竟没有人想输。”
对于粉丝来说,互撕不仅来源于对偶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伴生感,还有偶像之间的竞争压力和“饭圈”内外的煽动力量。
“现在的追星更像是粉丝给偶像赋予意义的过程。”一个追星时间长达8年的粉丝说,在一个偶像出现后,粉丝首先会为其打造出一个理想“人设”。“就像盖楼,‘人设’就是地基,粉丝们会按照自己心里的图纸,通过视频、文案、照片等各种物料当中的蛛丝马迹,对偶像进行规划施工,让他变成期待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和偶像之间形成一种精神伴生感。“偶像为了流量会迎合粉丝的喜好;而粉丝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打造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这位粉丝说。
正因如此,当一些偶像因行为不端而“塌房”时,一些粉丝才会发狂。
此外,偶像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也让粉丝“出征”比拼加剧。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等因素,偶像产业不断发展。今年初,艺恩数据发布的《2020年中国偶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产业总规模或超1300亿元。
“偶像数量实在太多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黄典林说,“以唱跳偶像为例,2018年以来,通过选秀获得曝光的偶像就有几百人。偶像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很容易影响粉丝,产生竞争、比较的心理,从而引发相互攻击。”
粉丝竞争让资本尝到甜头。“为了‘割韭菜’,品牌经常会找一个组合的几位成员代言同一款产品,然后开单链统计每个人的销量。粉丝为了证明偶像的人气旺,不得不购买大量产品。”一名选秀节目粉丝丸子说,买得多的嘲讽买得少的,买得少的质疑买得多的。品牌赚够钱抬腿走人,粉丝只剩下用不完的产品和没完没了的骂战。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多方努力塑造健康“饭圈”生态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培训导师王春谊认为,“饭圈”生态的恶化,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资本和流量的绑架。“对‘饭圈’的规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比如,对社交账号、集资账号等设置年龄准入门槛。网信部门也应加大对恶意营销、互撕谩骂等内容的监控、清理力度。”
更重要的是,业内专家认为,应当加强文娱行业的行业自律,对“饭圈”生态进行正面积极引导。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姜巍说,偶像对“饭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应主动作为、积极发声。“经纪公司、后援会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努力引导粉丝文化迸发出更多正能量和积极创造性。
日前,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此外,中央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如何让“饭圈”走出怪圈,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尚处在规模化发展快车道上的中国偶像产业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洪涛建议,一要规范资本市场,遏制娱乐经济在失序中野蛮生长,尤其是资本热钱对于偶像经济的掌控,偶像的产出应该有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取向的成熟完整的偶像生产机制;二要敦促演艺人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一个真正的偶像一定是有艺术造诣、人格修养、优秀作品的人;三要呼吁青年人理性追星,针对粉丝的一些情绪化和不理智行为,要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演艺行业共同努力,规避“饭圈”消极影响,净化娱乐生态。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新华社
原标题:《站姐是谁?脂粉是哪位?原来“饭圈”是这么忽悠青少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