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就是满天的星星,讲字理的时候就说到满天的星星我们怎么画,有两个画法。
一个画法就是亮晶晶的那个“晶”字,晶体、晶体管的“晶”,三个日字。
“晶”的字形演变
这个字在古文字当中就是星星的意思,星星再小也像太阳一样有光可见,但是它数量很多,画三个表示多。“晶”古人把它画了三个日表示很多像小太阳一样的发光天体; 造字的本义是指闪烁发光的星群。
字源解说:当“ 晶”的“ 星群”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生” 另造“ 曐” (简化为“ 星”)代替“ 晶”。 古文中“晶” 与 “星” * 互相通用。所以在阅读古文的时候遇到“晶”字,要记得它的这个本义。
还有一个画法,画一个既不圆也不半圆,而是个多边形、多角形的一个星,就是夕阳、朝夕的“夕”字。
我们来看看这个“夕”。
“夕”的字形演变
“夕”字,从甲骨文来看不是一个星星,看似跟月亮差不多,如果“夕”是月亮,你再画个月亮干什么呀?
所以,甲骨文的“夕”字很多学者把它跟“月”混淆了,因为画的一样。
有的说这个字就是“月”,有的说就是“夕”,还有的认为说是一个字,其实不是,它俩是有区别的。
自然界中月亮和星星,它俩是同时出来的,都是在晚上,当然画个月亮就更容易联想到晚上。
甲骨文的“夕”加上一刀实际是表示把这个月亮再切掉一点,那就是星星。 所以“夕”的甲骨文有时被解释为“残月”。
但事实上“夕”指的是“启明星”,它是个星星的形象,画的是最亮的那个启明星,它才是“夕”。
启明星,一般出现在西或是西南方向,就是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天开始暗了下来,别的星星还不显,这时在西南方向上有一颗明亮的星星,这就启明星一一金星,这颗金星才是“夕”字的原照,用它来代表。
涨姿势
关于启明星的别称
启明星又称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古代中国民间称为 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 启明星、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 长庚、黄昏星。由于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于想象力的古代中国人民的幻想,因此中国有关于它的传说也就特别多。
所以星星的画法实际是两种,但是后来我们使用的时候,把画三个日字那个星星“晶”,读成了“jīng”,就认为那是晶体块、结晶物,也是很多闪光,用到那边了,大家不知道了。
在古文字当中,有时候“晶”就表示星星的“星”。小篆中星星的“星”就有一个写法上面是三个日,下面一个生“产”的“生”,即“曐”(xīng),什么意思呢?
其实是说这个星星小,太阳和月亮大,太阳和月亮是一阴一阳,就像人的男女一样,星星是它们的孩子,所以“星”下面一个“生”字,既表声音还表意义,这属于造字法的部分了。
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讲《双法字理》“文”的部分,字根部分,造字部分以后我们再讲。
天体部分在汉字中,古人造了“日、月、夕”这三个,造的这三个象形字就把天上的天体基本说清了。
天上除了看得到的天体,还有一些看得见,但摸不着的变化——“天气”。
比如天上的云、雨、气,这些现象古人又是如何表达呢?我们下次来讲,您会发现这些字也是非常地有意思~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