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的时候,官服是不分颜色的,所有官员一律穿黑色。到了唐朝,官员衣服的颜色就开始多起来,唐朝初年,皇帝下令,官员职务在三品以上的穿紫色袍子,佩戴金鱼袋。
五品以上为绯袍,即红色的袍子,佩戴银鱼袋。这里的鱼袋,是一种挂在腰间的袋子,外表用金银铜来装饰,里面放上鱼符,鱼符是一种鱼形信物,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六品以下穿绿袍,这些人不佩戴鱼袋。如果是八、九品的文官,那就只能穿青衫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的司马就是八、九品官。
因此,“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这两个成语都是从官服的颜色来的。穿红色官服的是五品以上,穿紫色官服的在三品以上,穿的衣服从红色变成紫色,就意味着这个人升迁了,所以古人也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官运亨通。现在这个成语则主要形容一个人名气很大,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有讽刺意味。
到了清代,官服的颜色又有所变化,清朝规定所有官服一律都是蓝色。清代人怎么区分每个官员的官职大小呢?差别就在他们衣服胸前的图案上:如文官为鸟形,一品官绣仙鹤,二品官绣锦鸡,三品官绣孔雀……武官为兽形,一品官绣麒麟,二品官绣狮子,三品官绣豹子……通过衣服胸前的图案,其他人就可以来看出这个官员的地位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