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关爱中华白海豚,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蒲冰梅 初腾飞
谈到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保护我国近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往往离不开保护一种栖息于近岸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中华”冠名的生物,民间亦有妈祖鱼、白牛、乌白忌等称呼,其命名深深体现了国人对这种特色生物的喜爱。中华白海豚,隶属于海豚科驼海豚属,是一种小型齿鲸类,生活在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沿岸浅水区。中华白海豚是我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的称号,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同时,它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物种。
来源: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摄影 林文治
设立保护宣传日,致敬妈祖鱼诞辰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鲸类动物,中华白海豚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旗舰动物和指示性生物,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然而,随着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华白海豚等鲸类动物的生存面临着栖息地丧失、船舶撞击、观豚活动干扰、水质污染、水下噪声干扰、渔业兼捕等巨大的威胁。
2018年5月8日,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确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日)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每年此日,沿海各地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活动。
体色由灰渐变粉,偏爱近岸浅水区
虽然名字叫“白海豚”,但它们的体色并非一直那么“白”,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年龄越大,它的颜色会越来越白。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中华白海豚年龄变化与体色变化关系图(图中数字为年龄,来源: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
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多为岸边水深较浅的地方,它对河口和海湾区域有着独特的偏好,通常栖息在距海岸线不超过30km且深度不超过30m的近岸浅水区域。而这些近岸浅水区往往遭受着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严重威胁着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影响了近岸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全球种群数量少,我国海域揽半壁
据初步估计,全球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不足1.3万头,我国海域的种群数量约占全球中华白海豚种群总量的一半。已有数据表明,珠江口-香港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是全球驼海豚属动物的最大种群,约为2000头。湛江雷州湾水域种群是全球驼海豚属动物的第二大种群,约为1000头。海南岛西南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大于200头,其数量可能在珠江口-香港水域和湛江雷州湾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之后,位列我国第三。
海南新种群出现,奠基新保护措施
作为近岸、浅水海域的旗舰物种,中华白海豚近年来在海南岛西南海域被发现,刷新了学术界对该物种地理分布的认知,也对海南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摄影 林文治
2014年10月,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的科研人员首次在海南西南近岸水域发现有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和出没。这一科考发现,将此前已知中华白海豚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向南推进了近300km。科研人员通过渔民问卷调查、海上实地调查、记录搁浅信息和被动声学监测工作,基本确定了海南中华白海豚的主要分布范围,即三亚崖城至昌化江口一带。
科研团队通过照相识别技术,建立中华白海豚数据库,目前已累积识别超过200头个体,但这些个体与海南临近水域的中华白海豚(雷州湾、三娘湾、珠江口种群)并无重复个体,这意味着海南中华白海豚与周围种群处于低交流甚至无个体交流的隔离状态,这种可能的隔离状态也得到了行为学、生物声学、遗传学和栖息环境特征方面的证据支持,表明海南中华白海豚种群是海南所特有的独立种群。这些科学研究结果为海南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生存威胁正迫近,多样保护亟待行
近年来,栖息地丧失、渔业活动以及航运业是目前已知的影响中华白海豚生存的几个主要威胁,科研人员的调查和研究数据表明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且所遭受人为威胁因素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中华白海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保护,这个物种很有可能会像白鱀豚灭绝那样,从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
中华白海豚近岸栖息环境被养殖业侵占(来源: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
渔业活动对中华白海豚生存的威胁(来源: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
航运业对中华白海豚的伤害:螺旋桨打伤、致残/死(厦门中华白海豚,来源:海洋三所学术成果)
1、学习中华白海豚保护知识,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科普宣传活动,向更多人普及中华白海豚保护知识。
2、改善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减少塑料制品使用,不向海洋乱丢垃圾,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生存环境的污染。
3、建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护,及时对受伤搁浅的中华白海豚进行救治。
4、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用科学的方法和设备监测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况,为中华白海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视公众关注
海洋不是人类专属的资源。我们在享受海洋环境提供的丰富资源时,也应该考虑到同样栖息于海洋环境里的海洋动物。海洋是鲸类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鲸类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甚至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近几十年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以鲸类动物为代表的海洋珍稀濒危生物的研究、保护和管理。
南海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域之一。2012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成立,2014年批准成为三亚市重点实验室,并于2019年8月正式成为研究所下属的独立研究室。研究室以中国-东盟海域的小型齿鲸、深潜和远海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声学、生态学、演化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科研团队组织了“南海深潜鲸类科考航次”,在国际上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开展了鲸类资源科学考察。海上考察期间,科研人员发现深潜和远海性鲸类动物十余种,包括抹香鲸、喙鲸、短肢领航鲸等神秘的深潜鲸类动物。调查结果显示,考察海域生活着大量鲸类动物,并有丰富的鲸类物种多样性,同时也证实南海北部海域存在抹香鲸和银杏齿中喙鲸/德氏中喙鲸等动物的定居群体。这在全世界尚属首次。
随着国家的重视,公众对鲸豚动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4月19日在浙江象山海域搁浅雄性抹香鲸的救援就是很好的例证。救援工作牵动无数人,当地渔政、消防、科研院所及社会公众连夜救护,即使凌晨1点依然约有1200万人在线关注。而搁浅抹香鲸也非常坚强,于4月20日早晨5:20左右在渔政船只的牵引和护航下成功抵达目的海域,回归大海。
近几十年以来,这样的动人故事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海南也不例外。自2012年至今,我们每年都会不定期地接到来自各种渠道的搁浅鲸豚、受伤海龟需要救助的消息。
例如2019年在三亚崖州区救助了一头名为“萌丫”的短肢领航鲸,2021年4月在文昌铜鼓岭救助一头小抹香鲸,今年4月初在昌江棋子湾救助了一头印太瓶鼻海豚。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及各市县农业农村局水生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我们联合中科院深海所、海南鲸豚救援队、蓝天救援队、消防救援大队等众多机构、人员和力量做了大量的鲸豚救护工作。中科院深海所的科研人员将近30年以来的整个海南岛的鲸类搁浅情况做了系统整理,相关记录可在海南岛鲸类搁浅记录专业数据库里查询(http://www.cetacean.csdb.cn/page/record)。
2019年6月三亚短肢领航鲸“萌丫”救援(来源: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2019年6月三亚短肢领航鲸“萌丫”救援(来源:张桅,海南诺亦腾海洋科技研究院)
保护中华白海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我国海洋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公众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在此,我们呼吁公众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中华白海豚,尤其殷切希望更多的保护工作者能够尽快参与到海南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行动之中。
希望通过本次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让更多公众认识中华白海豚、了解中华白海豚、关爱中华白海豚。同时也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保护工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中华白海豚,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最后,感谢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室科研人员对本文的指导。
(蒲冰梅系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活动宣传推广总监;初腾飞系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黄莉
网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关爱中华白海豚,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https://mxgxt.com/news/view/698260
相关内容
海南中华白海豚保护地保护海洋 保护我们的家园
揭秘冬季海洋生物:白腹海雕与中华白海豚的生存与繁衍
“中华白海豚通人心,有灵性”
海豚:海洋中的智者与友善的象征
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海豚——智慧与灵性的海洋使者
湛江这片海域,常有近百头中华白海豚出现
海洋明星海豚的智能生活:探索它们的智慧与神秘
Angelababy与中华白海豚
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是什么?,保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