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社会学了没
ID | socialor
作者 | ClaudiaM
编辑 | 张雨楚
本文已获得社会学了没授权
“
其实我追的不是明星,是更好的、更向往成为的一个人。
”
● ● ●
今天的男粉,
终于在饭圈拥有姓名了
粉丝,来自英文”fans”的音译,又被称为“追星族”,多指明星的狂热支持者。而男粉,顾名思义,就是粉丝中的男性群体。
“一个大男人还追星啊?”这大概是很多人听到“男粉”这个词的第一反应了。一直以来,男粉都是饭圈中充满违和感的存在,他们在饭圈的边缘徘徊甚至与其对立,他们想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却始终无法拥有姓名。
每一个男粉的追星故事,都可以写就一段辛酸史。
男人为什么不追星?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男明星女粉和男粉数量分别占95%和5%,本着“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规律,女明星的粉丝中男性相对较多,但平均也只占到了40%左右。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追星的男人怎么这么少?最常见的答案就是男性更加理智,不会轻易陷入虚幻的憧憬与眷恋之中。同时男性更加关注电子游戏、体育运动、商业等方面的名人而非娱乐八卦明星。乍看之下,这些分析似乎有些道理。可仔细一想,这种解释背后隐藏的是“理性优于感性”、“男女天然有喜好偏差”的逻辑,既剥夺了男性要为爱豆疯狂一把的权利,又一概而论地将饭圈女粉贬低为不切实际的脑残粉。
(图源来自网络)
私以为问题的关键恰恰在“脑残粉”这三个字。回想起来,和“你一个大男人还追星”这样的调侃类似的,还有“都三十了还追星呢”。大众污名化追星族的原因,也许并非是针对男粉或者女粉,而是认为追星本身就是一项无意义、不成熟的低龄活动,男粉在饭圈的缺席只是这一偏见的附带效应。
社会普遍要求男性更早独立成熟,将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事业及社会事务中,以承担起个人及家庭财务上的责任,而非将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毫无干系的人”身上。久而久之,男性就“自觉”地远离了追星这一“幼稚行为”。
另一个将男人从饭圈劝退的原因则是中国几千年来“男强女弱”的择偶观。一直以来,长期处于居高临下心理状态的男性不习惯放下架子去追捧高高在上的女性。每一个女粉都向往灰姑娘的故事,但却不是每一个男人都相信青蛙变王子的奇迹。相比于遥不可及的明星,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女性。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哪怕打赏女主播也不愿花钱追星应援,因为前者是他们所习惯的掏钱付费的顾客模式,而后者则是“跪舔女神”的丢脸行为。仿佛只要一追星,就瞬间从“高富帅”的形象跌落到了因现实爱情失败而被迫寻找虚拟亲密关系的“肥宅”——微胖,黑框眼镜,热爱二次元的宅男,大众对于男粉的群体画像与世俗文化定义下的Loser形象高度重合,这让许多男性对追星这件事敬而远之。
大部分男性不追星产生的结果,就是进一步造成了男粉无星可追。资本总是逐利的,当女性粉丝群体消费能力日益提高时,市场就自然会投其所好。仅2018年上半年新出道男团而言,叫得上名字的就有NINE PERCENT、NEXT、C.T.O、AWAKEN-F、MR-X、MR.钛戈、D7少年团等三十多个,平均每6天就有一个新男团出道。而女明星却面临着小花断层,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场面。逐渐地,男性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排除在了娱乐市场之外。
(明星资本论:国内男团榜单)
男粉的爱,为何不大声说出来?
尽管寥寥可数,还是有男性选择加入了追星大军,但他们在饭圈的生存空间一度被无限挤压。这些在众多舆论空间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竟难得地在饭圈吃了瘪。
有趣的是,饭圈对于女性的接受度一直都比对于男性要高出许多。“女友粉”、“姐姐粉”、“妈妈粉”的标签让无论处于哪个年龄层次的女粉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声的空间。她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接机、跟活动行程,在床头贴满“老公”露腹肌的海报,在演唱会高喊“妈妈爱你!”,在网上放言“XXX,我要睡你!”。
(TFBOYS粉丝应援灯牌)
而这一切对于男粉而言则要困难得多。如果性别转换一下,一名男粉对着女明星大喊“爸爸爱你!”,“我要睡你!”,哪怕不被保安以性骚扰的罪名赶出现场,也难免会让人感到哪里有些不对劲。正如《创造101》一经面世,就不可避免地踩中了物化女性、消费女色的雷区,但在以《偶像练习生》为代表的男性偶像产业中,这样的操作早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如果男粉喜欢的是位男明星,事情就更显奇怪了,不仅会被社会大众怀疑性取向,连自己的偶像有时都会嫌弃自己。曾有媒体公布数据,称最受同志喜欢的男明星前三名分别是彭于晏、刘昊然和吴彦祖。不知道这几位上榜明星如果得知这一消息内心是什么感受,但号称“钢铁直男”的昊然弟弟就曾在面对男粉表白时惊呼“怎么还有男生!”。当TFBOYS的众多“阿姨粉”对着小三只大叫可爱时,多名年纪稍长的“叔叔粉”则被网友指称为恋童癖。
男粉有爱却无法高喊的另一个原因,可以用俗话“男儿有泪不轻弹”来解释。社会对于男性公开表达情感是有许多隐形限制的,他们仅被允许表达冷静、无畏、攻击性等情绪,而痛苦、懦弱、脆弱、感动等等则需要被掩埋,然后自我消化。追星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宣泄这些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撕心裂肺地喊完一场演唱会之后,仿佛生活中的所有压力和烦恼都烟消云散。但习惯于压抑自己的男性,由于被禁锢在社会形象之中,不得不放弃大声说爱的机会。
大数据时代,男粉变废为宝
回望2018年,我们发现男粉正在不知不觉中崛起。从蔡依林男粉称自己考研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跳《舞娘》,到周杰伦男粉演唱会上放言“我不能娶你,所以娶了和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姑娘”。从杨超越男粉军训式应援现场,到虎扑长安为保卫女神李一桐集体出征。男粉这一年来的频频出圈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战斗力,使得曾几何时“得女粉者得天下”的饭圈铁律逐渐变为了“保护我方珍稀男粉。”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男粉已不再是珍稀动物了。一位虎扑热心网友统计了有“史上男粉比例最高女明星”之称的杨超越13个省市的应援群后,发现其中56%用户为男性。主打宅男群体的养成系女团SNH48这两年握手会现场的男粉数量则可高达八成。
(SNH48握手会现场)
这一变化的原因,除了社会性别议题的开放讨论使饭圈对男粉包容度日益提升以及男粉的自我表达意识觉醒以外,还有资本在发现女性市场被瓜分后,已慢慢开始转向男粉这片有待开发的蓝海。
更重要的是,粉丝文化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在前网络时代,由于娱乐产业尚未成熟,无论男女,都追着同一批明星。八十年代几乎人人都听四大天王的卡带,九十年代几乎谁的床头都贴着小虎队的海报。同时因为尚未形成粉丝社群的概念,当时的追星族可谓是真正地“圈地自萌”。
2005年《超级女声》的爆红,让粉丝们一夜之间走到了一起,各种歌迷会、粉丝后援会的建立让追星这件事愈发公开化。男粉在这个阶段开始遭到社会文化的偏见以及来自群体的压力。而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再次为男粉提供了一层保护色。北京大学博士高寒凝曾提出罗曼蒂克2.0的概念,即粉丝通过社交网络账号与虚拟数据库建构的偶像人设建立的亲密关系。在数据的海洋之中,谁又知道那一个个打榜、控评的账号背后,究竟是男粉还是女粉呢?
继续纠结男粉和女粉也许根本没有意义,毕竟追星只不过是纯粹地欣赏和喜欢一个人罢了。这是人类作为动物的本能,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时代无关。一个真正优质的明星,应该是能够跨越这些因素、打破市场壁垒的国民偶像,这证明了他的影响力并非仅仅来自性吸引力,还包括了一些与性别无关的、普世的、具有更高价值的美好品质。
2019,祝愿大家无论男女,都能快乐追星,找到更好的TA和理想中更优秀的自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