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人的狂诗,你可能会反对前两句,但一定会赞同后两句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唐朝诗歌已经达到了巅峰,是无法超越的。李白的激情澎拜,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迤逦朦胧,王昌龄的慷慨激昂,都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也是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许多后世文人,都将他们顶礼膜拜,然而,也有不少文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渴望突破,盼望能够超越前贤,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比如清朝诗人赵翼在《论诗五首·其二》中就不甘寂寞地呐喊: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艰涩难懂,意思的表达也很简单明了,但诗中透露出的自信,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诗中第一句,作者就显得十分“狂妄”: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传颂了几百上千年,到现在已经并不新鲜。现代人这么说,也会被喷死,更何况是保守的封建时代。
其实,赵翼这么说,是有两个原因的。首先是当时的环境背景,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赵翼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间,虽然属于相对的太平盛世,但文化上十分压抑。清朝对文化的束缚很深,又是大兴文字狱,又是八股取士,让文人们噤若寒蝉,不敢随便开口。
这种思想上的禁锢,反映到诗歌创作上,自然是死气沉沉。虽然也有袁枚、蒋士铨、赵翼这样的“三大家”,但更多的诗歌是应景之作,刻板保守,毫无新意。长此以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便只会望峰息心,又怎么会写出不落窠臼的好诗呢?
这是赵翼“大放厥词”的最主要原因,但李杜的诗文,经过时代的变迁,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从风土人情,还是制度变迁来说,都不足以反映千年之后民众的心声。这不是诗歌本身的问题,也不是说它们的艺术魅力有什么衰减,纯粹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赵翼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也指出了李杜诗歌的问题所在。也许还有人会不服气,会嘟嘟嚷嚷说出“你行你上”之类的话。其实,只要看完最后两句,您就不会提出太多反对意见了,因为那是真正的至理名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们回顾历史,确实也是如此。唐朝之后,宋诗其实也是相当不错了,尤其是在叙述哲理方面,更进一步。而且宋词的大放异彩,也让无数文人站在了艺术殿堂的最高峰,苏轼等人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李杜。到了元朝,“元曲四大家”再一次开启了殿堂宝库。
即便就是在唐朝,李杜之后,又有小李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后者并不逊色于前者。
赵翼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以“性灵”著称。他提出的诗歌主张,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这最后两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是对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对后生晚辈的期待和勉励。
看起来,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还有贬低李杜的嫌疑,其实这在诗歌发展中并不新鲜。李白在世的时候就是全民偶像,死后更是受到万人景仰。白居易也不例外,还特意写下《李白墓》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但为了推行“新乐府运动”,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他毅然和元稹一起,扛起了尊杜贬李的大旗。
所以,为了呼唤诗歌创作的革新,甚至是为了打破沉闷的文坛风气,赵翼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写入其中。其实,后人普遍认为,赵翼的诗歌优点不少,但议论太繁,美感、诗意以及形象性都有所欠缺,当然无法与李杜相比。不过,他在最后两句诗中表达的勇气,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责任编辑:
网址:清朝文人的狂诗,你可能会反对前两句,但一定会赞同后两句 https://mxgxt.com/news/view/68296
相关内容
赵匡胤随口作的两句诗,宋元两朝无人能续,到了明朝才有人续上李白的一首“烂诗”,前两句十分普通,后两句救活了整首诗
谢眺的一首古诗,其中两句千古流传,李白读后也拍案叫绝!
他是史上“最懒”诗人,一生一首诗都未写完,但这半首诗人人会背
赵匡胤说出两句诗,四百年间无人续写,朱元璋却大胆续写
辛弃疾最狂放的一首词,其中名句化用李白诗句,却更妩媚更有风致
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对上,宋朝才有了下半句
他只是唐朝二流诗人,却因为一句诗而永垂不朽!
一首奇诗,包含四句诗,八个“至”,诞生了一句爱情的至理名言
妻子讽刺夫君“无能”,写4句诗把夫君气死,诗却成经典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