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一生仿佛就围绕着一件俗事:挣钱养家
原创 码字的甘草子 民国女子
我的家门口,就是白石广场。每日晚饭后,我要到广场沿着白马湖走一圈才自在。有时在朋友圈晒图,也喜欢晒“白石古莲城”在湖面上的倒影。倒是湖边的“白石纪念馆”,每年进去参观的次数屈指可数。
昨日照旧,吃过晚饭后踱到湖边,却发现作为一普通市民,不能进到广场里了。广场四周被一人身高的栅栏围得个密不透风,里面传来华丽丽的弦管丝竹声,撩拨得人心痒痒。随着众人一顿乱窜,瞄准一个空隙,却有保安把守,原来在举办以“齐白石”为名的艺术节,来了许多重要人物,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有一刹那,有点失落。我每日从广场经过,他老人家大大小小的雕像,或蹲、或坐、或立,我视若无睹,常目中无人地从他身边走过,早就把他当一寻常老头。谁知一个什么艺术节,突然让我醒觉,这老头虽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与我相隔的,岂只十万八千里?
隐隐想起二十年前,白石第一届艺术节举办,那是我与白石老人走得最近的一次。
那年艺术节,齐白石的孙辈从世界各地跑了回来,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也被请来作陪。他们坐在我的前排,台上的主持是我心仪的男神——陈铎老师,他一头璀璨华发,风度翩翩如少年,让人印象深刻;和他搭档的,是我的美女同学,文体局的“一姐”;而我身后的观众方阵,是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因这些缘故,我陡生一分主家的自豪,左右顾盼,分外兴奋。
现在回想这一切,是颇为惭愧的。说句实在话,当时的我,除了知道老人家画虾有名,知道老人家曾自命“八大山人”走狗,知道老人家成名后的一些街谈巷议,其他,所知甚少,我甚至,都没在他的画前安静站过。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这二十年,世界多少有些变化。我自己,大大小小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但还好,和平年代,太阳底下无新事。我身边来来往往的,无非是生老病死,是是非非。
不过,我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安静地坐下来看画了,看老人家的画。也读书,读与老人家有关的书。
渐对老人家有一些了解。因这份了解,我心生一份敬重,这份敬重,是真情实意的,与他是不是“世界文化名人”倒没有什么关系。
他出身湘潭乡下,没受过什么教育,入世之前,只认得300个字。这300个汉字,他祖父勉强认得,便手把手教他识得。祖父要求他不仅仅看见那300个汉字,一眼认出来,还要懂得它背后的含义。所谓认识,大抵就是认得与懂得。
等祖父把自己认识的300个汉字全部教完后,紧跟着,他去上了学,可是家穷,只勉强上了一两年,便从此辍学,讨要生活了。跟多数村里孩子一样,砍柴、放牧……乡下的树枝多呀,随便搛一截,就可以作画。他东画西画的,居然博得同伴们好评。有一年岁尾,他拿了一张纸,站在高高的凳上,摹描人家张贴在门楣的驱邪图,很像那么回事,然后,村里大人为省下买画的钱,就把画神符的任务交给他了。
这意外的本领,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原本作不了什么数。不过是又因着要糊口,十几岁的他出门去拜师傅,学做木匠。在乡下,学一门手艺仿佛是唯一体面的出路,比如砖匠、篾匠、木匠等。因为天资异秉,木匠这一行他干得可不赖。到了后来,为了赚得更多的银子养家,他又自学起雕花来,不晓得从哪里得来的两本图谱。就凭借这两册古书,他无师自通地把木雕这个活计做得风声水起、别具一格——慢慢地,小木匠的名声渐渐大了,眼界也宽了,偶然的机会,又遇到好老师,念他家穷,自费教他作画。
就凭着那300个汉字的底子,在这一行怎行得通?他重新拿起《论语》等古籍。老师告诉他,学古籍是为日后的画上题诗打基础。因为勤奋好学,他的画屡受乡邻捧场。曾经,砍柴的时候,他因为痴迷绘画,回回误了正事,日暮时分,挑一根空扁担回家,祖母便好言相劝:孩子,吃饭活命是最紧要的事情……后来,卖画的银两终于可以将一大家子养活,祖母原本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有什么比养家糊口更重要,在这世间?
有一年,因着白石老人的缘故,毕加索的画展在湘潭举行。我去凑了一回热闹,可能是文化阻隔的原因,那一场“盛宴”我真的难以下咽,惟觉抽象画太抽象,失去了美的实质。后来跟懂行的朋友这么一说,出了一回“丑”。但我就是个乡下人,只这点见识,我坚持我的具象的“俗世之美”。
在我眼里,齐白石就是一个深谙“俗世之美”的人——他将日常的平庸与艺术的高韬微妙地统一在绘画里——他甚至画大肥猪。但就是这样看似粗鄙的画,偏生透着人世的惜怜和温煦。
折回来看,他的一生也仿佛就围绕着一件俗事——挣钱养家,一开始是养长辈、兄弟。后来,养自己数不清的儿孙。到了75岁上时,第二位妻子又给他添了一个儿子。他从20岁开始生儿子,一直坚持生到75岁,庞大的家庭分别在湖南、北京两地扎根,儿女与画作总是层出不穷地涌现。他唯一能做的是跟自己的妻子比赛着“生育”,他的生育方式是篆刻与绘画,以润格所得去养那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就这么一个俗而又俗的老人,以自己农民般的质朴,“衰年变法”,自立门户,开创了一个属于生活,也属于大众的艺术世界。
艺术从来不高尚,它是贴着地面而行的。那些把艺术捧得高不可攀,把一幅幅画作哄抬到天价的人,都别有用心。
曾经,因交游的缘故,我在座间洗耳恭听过某个名家的高论。但到底,我悄悄溜出席去,到外间去透一口气——
窗外的庭院,两只白猫正慵懒地趟在地上,斜着身体,微眯着眼,安享着一株玉兰树的荫泽。玉兰树盛大的花期刚刚落幕,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那些初出茅庐的叶子绿得祥和安宁,那样的绿是不谙世事的绿。一切都是浑沌的——无论白如飞雪的猫,玉兰树新绽的嫩叶,还是门外迎面走来的人……
这是白石老人眼中的人世,也是你我的人世:虽混沌,但安宁;虽日常,但圆满。
难求安宁的,是人心;难得圆满的,也是人心。
而他,齐白石,这位活了近百年的老人,是单靠作几幅画活成人瑞吗?
曾经,自我标榜为“读书人”的我,非常清高,时时为日常的琐碎平庸而苦恼,觉得一日三餐地陷于柴米油盐,简直是对生命的莫大浪费。每日仿佛赌着气一般,自书桌前起身,去到厨房,那些五彩斑斓的瓜果蔬菜,纷纷被我恶狠狠地高举菜刀打发。忽然有一天,我从齐白石老人的画里获得了解脱,学会了用一双静目,捕捉这汁液淋漓的俗世之美,过好每一天,不苟且,在长柄煎锅的反光中去寻找虹彩,从厨房里的一缕烟雾中,努力捕捉傍晚天空中的一抹云霞。
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原本就是超越名利的,它,不过是一种心灵的修炼。谢谢白石老人,非常感恩。
原标题:《齐白石的一生仿佛就围绕着一件俗事:挣钱养家》
阅读原文
网址:齐白石的一生仿佛就围绕着一件俗事:挣钱养家 https://mxgxt.com/news/view/677434
相关内容
齐白石:一生只爱两样东西,一个是钱一个美女90岁齐白石,将25岁新凤霞拉进卧室,指着一个放满钱的立柜
齐白石vs齐黑石,反差巨大的人生! 齐白石为何成了大师,齐黑石又为何流落街头?书法思考 前天 图/齐白石画像齐白石与齐黑石原为同胞兄弟,年龄相仿,志趣相投,...
还原一个真实的齐白石,传说他结过五六次婚
齐白石不闯北京难成大器
齐白石的画出现在鉴宝现场,专家认定为假,美女说齐白石是我爷爷
齐白石的爱情故事:究竟是艺术还是人生的真实情感?
画家齐白石的历史传奇
??1952年,快90岁的齐白石看...@诗画人的动态
《从“抠门趣事”看齐白石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