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怎样教诲人获得身心安顿——看蔡志忠大师说

发布时间:2025-01-06 18:23

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他就是蔡志忠老师。

梁冬先生对蔡老师的一段采访,让我们一起看看蔡志忠大师对儒、释、道有着怎样地独道见解与深度体味。

如下:

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讲的是人与心的关系。

儒道两家的区别。

《孔子》里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见仁,智者乐。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智,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儒家追求有所为,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就是说天下太平时我们要出来谋事,造福一方,当天下大乱时我们就归隐,因为乱世的所为意义不是很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道家则刚好反过来,道家源于黄老之术,道家思想表现出聪明,智慧。

天下名儒多出道家,如:孔子、张良、管仲、范蠡等。

他们乱世出山,出来做完事不居功,功成身退。如范蠡,帮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他就一定要走。留下信一封,归隐山水间。

同时他告诉了文仲,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

这直接反应了道家的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他们不需要趋炎附势,他们可以独行天下。

孔子在周王朝也早就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人是可以走自己的路,生活并不难,一栗一饭三尺卧床,仅此足以。

楚庄王子氏庄子,宁愿穿草鞋,绑绳子,穷困潦倒也不愿意回到楚国过安逸的日子,宁愿做泥巴里滚爬的乌龟,客死太庙,可见道家人对名、利、权、贵的看淡。

蔡老师对禅宗佛学的看法。

大部分人都误以为,一心念佛,做好事。死后就可以去往西方净土。说好事做多可以在极乐九层,做得一般的就会低一点。

这不过是以耳代目,道听途说。《金刚经》5176字无非讲的是一个“空”字。万事空相,无相为空。

何为无相,我们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过去的委屈成就现在的自己,这不符合佛学。

我们要把我当下过好,当下就是天堂,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的。

如一根竖着的绳子,我们一刀剪断,下面为过去,上面为未来,断点为当下,当下没有时间,或者可以理解为很短,短到接近于零。

正如印度大乘佛认为,一刹那等于900个生死轮回。一瞬间的生死900次就无限小,最后化为零。

所有的当下就是生命的微分,所有的当下相加就是人的一生。

用心若镜就是告诉我们要像镜子一样反射当下,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还没来。无论风雨如何变换,我们都要兑现当下。

所以禅宗说的开悟,就是百分之百止于至善。感恩一切,喜乐自在。

蔡志忠大师的画遍布世界,思想也照亮着很多人。他说当我们水准很低的时候,正如在一座山的脚下,每个人的看法会不一样。

当我们往上走,大家到半山腰的时候,看法参半。有一些看法开始有了同等的声音。

当所有的人都到达山顶,站在最高点的时候,那所有的看法就会相互认同。

这时后会发现,无论是儒、释、道、天主、国学都在做一件事,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情况,困难,都能够得到身心安顿。

网址:儒、释、道,怎样教诲人获得身心安顿——看蔡志忠大师说 https://mxgxt.com/news/view/676469

相关内容

从“儒释道”中见国人美学
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论文选粹
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儒释道相互关系之思考
浅谈儒、释、道三家对“命”的看法
刘先银经典点说《论语》君子儒小人儒,子张之儒,列为“儒家八派”之首
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
紫砂壶与儒释道文化的融合
儒释道三者的关系是什...
2021茶文化与儒释道的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