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你凭什么被奉之为喜剧之王?!
《新喜剧之王》讲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把《演员的自我修养》当成圣经的龙套女青年如梦,以为最懂表演的她,从挖苦真受伤假碰瓷大爷的恶搞开篇。紧接着她就进入漫无边际的悲剧之中,她坚持不懈地在剧组、友谊、爱情、家庭和人生中所有场景和场合持续地跑龙套。
实际上从剧组里的敷衍了事的副导演、场务,到塑料姐妹花,从合约深情男友,到嘴硬心软色厉内荏的父母,从傲慢和脆弱启蒙导师,到颐指气使嚣张跋扈的大导演,每一个人的演技都比她好,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方位无死角龙套。
她和她的表演启蒙导师马可互为彼此,相爱相杀,相杀相爱。实际上每一个羸弱的人,都渴望毫无条件、底线与节制的赞赏,和虚弱、浮夸到体无完肤的所谓体面,所以在绝境中的他们,无比需要一丝哪怕假到令人发指的自我安慰的稻草:
所以七个小矮人出现在了白雪公主的世界;所以落魄到可以在化妆间睡着、面无表情地播放马老师生气了!吓死人了……的女助理出现在马可的世界;所以,嘴上说着激赏却一直盯着闺蜜的胸部、深情款款地欺骗、合约吹捧谈钱不伤感情的明渣男友出现在了如梦的世界。
历经千辛万苦,饱经辱没的他们,最终被命运安排的意外洞穿了最后的底线的时候,他们满含绝望和悲伤,痛苦之至,终于理解了最好的表演不是理论也不是套路,而是来自生活,生活才是最伟大的演技学校,领悟到这个真谛的他们都因此逆袭。
本来应该是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吧,然而,结尾的诡异叙事和荒诞梦幻又在昭然若揭地宣告逆袭了又如何,还不是就像是一场梦……这种习惯性对严肃的消解,让本来看起来是个说教尬演的廉价鸡汤故事变成了无比深刻的暗黑童话。
前两天,我又去看了一下《长江7号》,看了看你在大荧幕上表演的最后一个镜头,最后一段台词。
袁老师:那你现在觉得自己身体怎么样?
阿铁:我最近身体有点问题。
袁老师:那是什么样的问题啊?
阿铁:我觉得我靓仔好多。
袁老师:蛮好笑的。
阿铁:我是说真的,哈哈。袁老师,你敢说我不是靓仔吗?你再看清楚一点!
竟然一别十多年了,夜半唏嘘不已!
自定义的周星驰 从一而终的星爷
“好想看你再演戏啊,好想!”看到王宝强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恍若隔世。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了,再也看不到你主演了吧。看完电影之后,忽然觉得王宝强这个角色,其实你应该自己演的,因为他确实还未曾到巅峰,也未曾体会到过气的滋味,理解过气是时间在内心和表情刻下的痕迹,演绎和呈现是两件事。不像《HELLO 树先生》是个巨大的隐喻,怎么演绎都可能是正确答案,而过气明星就是过气明星,正确答案观众是可以意会到的。凭你的能力和经验,如果是你自己演这个白雪公主的角色,质量会更值得期待,当然并不是说你真的过气了。
幸好,你还爱电影,还在拍,所以不管是怎么拍,拍什么,我都感激。只是,我们中很多人都老了,老得不再天真,他们都在怀念表面上更加过去的你,而,实际上,你并没有什么变化。他们怀念的是一个自己随意定义的你,而你始终是你,他们变了,所以口味也会变。而你把变当成不变,你又把不变当成内核。你的哲学永远是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个跟以无厘头为基调的高度自由高度自洽。你抛弃传统形式,忠诚地表达自我。你始终是你,变了的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不再需要那个真正的你。他们曾经是你过去成功的筹码,而今天,他们则是埋葬你声誉的代价。
他们毫不羞耻地把自己的认知障碍和平庸责任推给你,甚至希望你如果拍完《功夫》死了,就可以维护他们认为的那个自己定义和误读的周星驰永恒的正确,实际上周星驰正不正不正确关他屁事,他们只是不希望自己曾经的最爱,今天被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大声呵斥甚至是鞭尸,破口大骂:老而不死,是为贼!广场的人群,真是让人悲伤吧。塑像和推倒塑像的原来是同一批人。所以,离开就离开吧,误解就误解吧,推倒就推倒吧。其实,做好一件事,不是道理有多复杂,正是那些简单,却又无法取巧的过程,让你和那些分道扬镳的合作者分出了高低。
面对质疑,你只是沉默不语,或者尴尬一笑。电影总要继续拍,故事总要往前讲,而每一次只要你开始讲,那些真正懂你的人,都会安静地坐下来,和你一起经历共同的记忆,以及一切关于超越自我的成长之痛。只是,或许不再会有新一代人,再可能真正理解你,或者甘愿一起经历一个被称作过气的人生了吧。
残酷的现实 温暖的童话
这一次《新喜剧之王》故事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所谓绝妙情节,如果熟悉你的人,都应该知道,其实一直以来你一直拍一个相似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核就两个字:救赎。无论是窘迫的自我救赎,还是跋扈的自我超度,都离不开角色的觉醒和自我救赎。无论是卑微到时刻死磕自己的如梦,还是有情有义低到尘埃的尹天仇,或者痴迷于功夫的垃圾佬阿星,以及嚣张跋扈的食神史蒂芬周……他们生命的历程就是在电影中偶遇一份缘或者遭遇一个劫难,都是为了最终的自我救赎。
《新喜剧之王》显然只是把性别变成的女孩而已,熟悉的悲欣交集,笑中带泪,抑或莞尔捧腹,抑或泪洒衷肠,不同的是,你给到了她一个完美的结局。现在我才发现,所有的你拍的新续集,都是为了完成当时影片中埋下的遗憾,或许是你老了,如梦完成了尹天仇的梦想,西游降魔里唐僧说出了《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想说却没机会说出口的话一样。这才是真正的老梗,所谓人生如戏,戏又如梦,也便是如此而已。所以如果非要在你这里看一个常规意义的剧情片,就像观众想要看得懂姜文,差不多概率,甚至概率更低。如果不是这样,哪里会有什么周星驰风格?
但是,大众总是想要一个合理的剧情片,隐喻和童话要是合理,就失去了童话的映照意义。三十年多年来,从不名一文到人声鼎沸再到孤家寡人,其实都是这个世界对你的误解与偏见,潮水退去,留下来的那些坚定的支持者,有一半是狂躁的蒙眼吹捧者,有一半是那些灵魂中就和你本是同路人,前者嘴上喜欢喜剧,其实毫无幽默感。后者可能更希望你成为一个小众从业者,真正的高级幽默本来就属于小众,流不流行都无所谓,因为你只对自己的感受诚实,这就够了。但是这两种人的灵魂深处都是同样的卑微,只是前者自负狂躁,后者静水流深。谁不是个卑微的草根呢?但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草根,除了你说的努力和奋斗,除了守望相助,真的也别无选择吧。
之前认真看了好多遍两款预告片和专访以及各类特辑物料,也在做预告片的公司看到了半成片,今天在电影院第一次完整地看完,越来越领会到你内心一种不寒而栗的绝望感,其实回头想想,才发现这几年的你片子里面这种暗黑又超脱的气质越来越强,你常说悲喜是两个互动又互补的元素,但是实际上孤独是个最重要的变量系数,把悲喜都放大了,就是暗黑和超脱,往小处说就是,残酷与温暖。这是隐喻和童话电影的最重要特点,这部电影之中随便列举一些反向对比隐喻,都足够佐证作品本身立意的伟大和洗练。比如如梦的痴妄和真善,马可的傲慢和虚弱,查理的卑微和凌弱,父亲色厉和内荏,小米的自利与貌美……几乎所有情节和角色都是一个个矛盾的结合体,没有真正的坏人,也没有毫无瑕疵的好人,只是因为,这都是你眼中一贯的人间百态。暗黑是,你从来不惮去直面人性的悲凉底色,温暖的是,你总是用微弱的光,温暖着彼此同行的人。
被束缚的梦想 被奴役的幸福
《新喜剧之王》中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梦她面对各种Diss、奚落、嘲讽、辱没,从来没有抱怨过,永远都强颜欢笑:我没事,我很好。我可以,我会很努力做得更好,再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面对这样处境的人,要么是真的蠢而不自知,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梦想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否则她靠什么才能支撑她这样坚持下来?其实,我们要看什么才是她真正的动力源泉?我们常常会问你为什么会觉得幸福?如果我们细致地想,就不难发现,我们是被一种神秘的东西所奴役的时候,才会真正觉得幸福。
无论是《新喜剧之王》里面的如梦,还是《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他们被自己的梦想深深的奴役,尽管尹天仇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但是他们都是真正最幸福的人,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内心对信念和使命的追求,表面越不自由,内心越自由,所以他们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梦在巴士上和骑电动车听音乐时候的忘我,就是一种超级心流的状态。
梦想的束缚,成为他们内心最大的自由,也是最大的幸福,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被游戏、财富、宠物、孩子、爱情……等事情所牵绊的时候,才是我们幸福的根源。当下很多人缺乏幸福感,就是因为缺乏真正心甘情愿被束缚的事物。所以富二代李洋说,真羡慕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的梦想一直不能给你正向的回报,哪怕你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也只能落寞地承受平庸和无能,我们还会觉得幸福吗?还愿意永远去追随它吗?
想想,如果我们即便这样也愿意,那才是真正的梦想啊。就像已经死心了,醒悟了,投降了的做了服务员的如梦,听到入选周星驰电影候选角色的时候,她在吃饭就已经六神无主心不在焉了,先夹了一根青菜,又放下,再夹别的菜,还是放下……这种迫切的想要奔赴梦想的力量就像鬼使神差一样,驱动着如梦,如飞蛾扑火,不为名利,只为遵循内心的声音,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表演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这是最大的自由和幸福,哲学家安·兰德说,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就是无所求、无所待、无所靠。所以如梦才会痴痴地等,苦苦地笑,却又无怨无悔,她把表演当成了最大的信仰和使命,她找到了找到一种远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成为这种使命的奴隶,所以,她那么幸福。
或许你更加可能比其他导演更能体会到命运的无常与虚无,所以那种永远没有安全感的绝望和悲悯,共同幻化成了两个字:如梦。《金刚经》里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拍电影或者追求更高的成就这些一切有为法,就如同梦和幻影一样。但是你对世人的告解,并不消极,而是鼓励我们不要投降,不要放弃,努力,奋斗,用力去实现自己的幻影,哪怕撞破南墙。只要追求自己的内心的真爱,因上努力,而果上随缘,就是幸福的。
其实今天,你做幕后编导工作,遭遇的窘境难道不就是这样吗?几乎所有人都说你是个烂到极点的导演,劝你收手,放过节操,饶过电影,甚至早点死了也好。但是,你仍然不依不饶地努力拍,哪怕与整个世界对立。但是,我能理解,你早知道,孤独是你饮下这杯烈酒注定的结局。
穷人的钻石 黑夜的微光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香港电影操纵纯普通话的演员演出的台词问题,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第二,就是制作质量需要提升,好好的表演和故事,让烂制作给毁了,因为形式有时候比内容重要,演员出身的你可能这方面需要全面品控一下,摄影、音乐和制作花钱不多,对片子品质提升很关键。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说烂片绝对不妥。这部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都值得你反复揣摩,哪怕是远到听不太清的群演的对白,都是精心设计和打磨过的,这一行的从业者,如果看到这里,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所以,你可以不喜欢这个风格,但是你说烂片,不是侮辱周星驰,是侮辱你自己。众人对你真正的误解还是你成为导演的水准,网上统计过你电影评分的排序。排名前十位的电影中,有8部是你独立和主要参与执导的电影。不会做导演,这个结论,不知何从说起。
很多人说你并不是真的快乐,八流的艺人也都在说自己底层悲凉,正如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你或许就是在这样的路上一直默默孤单前行的人吧,万物皆有缝隙,电影是你灵魂里漏出来的微光,而星星是穷人的钻石,也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喂,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啊,天亮之后就会很美的。”
很多人都觉得你2000年以后一方面变成了仙风道骨的老者般通透,另一方面又如孩童般简单纯粹。童真与超脱,殊途同归,塑造了今天你,这一切也牵扯着你,无法逃脱悲伤和孤独。我记得有位女记者采访完你,请你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一段话留念。她说你有那么一刻,怅然若失,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几个字:“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你真的是无可取代的。所以也竭尽全力地维护着你的尊严,维护你只是借口,实际上,我们用苦笑和不屑维护着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中年平庸者最后一点点自尊。哪怕是反对者,有些骂和黑的人,也是不想看到自己内心苦苦守候的一点点初心、柔软、嗔痴抑或癫狂,就这样被拉出来随便鞭挞。悲伤的中年人,要么是滚刀肉,要么是脆弱狂。无论怎样,都找到了自己自洽的呵护方式。
年幼时,你拍的是喜剧,我们只把你的电影当成恶搞一切的武器,嘲讽所有;后来,你拍的是励志片,我们把你的电影当做自我的写照,每个小人物都好像有自己的影子,告诉我们再难也要向上,再向上,因为那里有光;到如今,你的电影甚至变成了哀伤婉转的文艺片,笑着笑着就流出了眼泪。有一天你退出这个舞台,我们也老了,你的电影也许就是纪录片,记录和埋葬着好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与爱恨情仇……
( 再次重申《长江7号》至今仍是中国21世纪最好的儿童电影,没有之一,上映之时豆瓣评分低于6分,如今6.5分(2021年3月6.9分);《功夫》在2014年还是7分左右,如今8.2分(2021年3月8.7分),《喜剧之王》当时大家批评品客薯片等广告强行植入,张柏芝演技浮夸声音难听哭相狰狞结局烂尾,如今都被奉为圭臬,大众的记忆和判断能力真的堪忧,准确地说情绪化的评分,非常的娘,人们是如此的健忘和不靠谱,但是我记得这一切,而且,细心的人,每次都能看到我呼号的身影吧)
⭐影评到此结束。
撇开《新喜剧之王》,再谈下我个人对周星驰幽默的一点理解。
实际上,写下这些文字,证明了,在认知上,如果不是同一维度的,理解一件事物是非常容易有偏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周星驰的确有这些认知,这是重要的事实。所以,作为香港最不缺钱的导演,却因为圈钱被指责,这简直是这个春节最大的笑话。而且在此认知基础上的周星驰,绝不会,也不可能拿出烂东西。你答应,他也不答应。他的面子比这十几二十亿票房值钱多了。优质的认知,不懂,不代表他不存在。针对尬粉的一群乌合之众,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我一直在问在想,究竟为什么三十多年来,你一直被观众喜爱,被奉为实至名归的喜剧之王?想了很久,其实并不是你有多搞笑,或者擅长小人物悲情,最近我才发现,你是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你是真正的“幽默爵士乐手”。
很多人对幽默的认识停留在了最简单的层面,认为它只是形容掌握了一种有趣或可笑且意味深长的智慧。实际上,幽默是一种高度动态平衡的冒险,也是一种主动的勇气,还是一种高维的灰度认知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哲学。
你永远知道和昨天说再见,你总是挑战不同题材、技术、片型、合作伙伴,你喜欢新鲜的创意,你永远觉得这一部最好,下一部会更好。这种冒险的意识是你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很多人批评你老梗太多。
其实,是因为对你出新梗抱有极大的期待,这是我们和你的心理契约。我们从来不会强烈要求王晶、刘镇伟、李力持、谷德昭……甚至陈嘉上、徐克、杜琪峰新梗迭出,就是因为你每次都带领我们体味感官的新鲜冒险之旅,而且每一次都恰如其分。你是始终中靶的那个万中无一的高手,而他们并不是,所以我们也从来没要求,对你严格是因为你可以做到。
冒险是幽默的底色,没有冒险就不会有失衡,没有失衡就不会有冲突,没有冲突就不会有意外,没有意外就不会总是喜欢。因为喜欢就是意外×熟悉,你高度动态平衡的冒险能力,就像太阳马戏团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好像每一刻都会掉下来摔死,但每一次又都在尖叫声之后化险为夷。所以你说:“我常常喜欢用喜剧表达悲情,这样一来,再苦的事也可以变得有趣味性、有挑战性。”
你用一种叫无厘头的方法,在熟悉和意外之间总是能奏出最顶级的爵士乐章,总是随意即兴,但又总是严谨靠谱,从来没有固定套路,却又总能扣人心弦,这就是所谓的幽默爵士乐手,这是幽默感的第一层理解。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主动。没有幽默感的人都是很被动的人,甚至可能是很专横跋扈的人”。
其实“狭隘”“自负”“脆弱”和“专横跋扈”是缺乏幽默感的不同症状,非此即彼,自以为是,恼羞成怒,专横跋扈,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面对变化,却无法用主动的态度去应对,所以毫无缘由的自负狭隘偏激是缺乏幽默感的常见的最轻症状。
得势的时候滥用自己的权势,所以很快乐极生悲,2018年很多艺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至暗时刻,吴某,冯某,范某……准确地说,他们的认知思维里缺乏那种主动性的幽默感,所以很容易在不利的情况下陷入极端被动的状态。
鲁迅先生说过,“恶霸的另一副面孔是奴才”,颐指气使的小人得势,媚上必定欺下的恶霸一旦失去权势,他奴性就立刻暴露无疑。
而你在最底层的时候从未放弃过自己,用力向上,那个时候你说:勤力上进莫气馁,哀咗饮樽矿泉水。当你成为万众敬仰的一代笑匠之时,你说我是小人物龙套周星驰。所以别人说你炒冷饭,你就发布海报:除了炒冷饭,你还会做什么?这种高处不自傲可随时自嘲自黑,低处不自贱不苟且的品格,是为真正的幽默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说:幽默起源于不太认真的看待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注定是缺乏幽默感的,但是毫无自尊的让度自我,只能是轻浮和滑稽,喜剧界这样的人可谓俯拾即是。
不仅如此,你还常常主动陷自己于被动和危险之中的认知和行动哲学,让你学会了永远寻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在非A即B之间,寻找那种“C选项”新的方案。所以幽默感最终变成了励志,变成了童话,变成了一种叫周星驰风格的幽默感精神气质。
这样来看,为什么找王宝强,鄂婧雯,张全蛋……这样的终极草根出演一部春节档大戏就不觉得大惊小怪了。用一帮真正掩埋在尘土之中的烂咖冲击春节档,堪称现实版的“少林足球队”,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这种主动性,真是堪称清奇。我们回望《喜剧之王》《少林足球》《长江七号》《美人鱼》甚至所有你主导的作品的底层,你总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一败涂地的人如何赢得尊重,一个卑微的灵魂如何平凡又伟大,你所有的作品无一不透露出这种近于本质的主动精神。义无反顾地主动,是为幽默感的第二层意味。
拥有幽默感的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的认知处于一种“高级灰”精神状态。什么是高级灰呢,就是高维的灰度认知能力,很少以“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态度来应对所有冲突和困境,面对任何变化都拥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反本能、反常识的精神气质。比如有人挑衅羞辱你的时候,你并没有本能地正面反击或者忍气吞声,一瞬间就抛开了这两种选择,寻找到另外一种反应。
比如当年《功夫》在台湾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和导演奖,记者问你如何看待曾志伟认为杜琪峰《黑社会》更有资格拿奖?你说,我觉得他都好过我,我得奖真是爆冷了!真是落落大方,又态度鲜明,我都替曾先生汗颜啊。不把眼前的这个冲突太当真,也不把自己太当真,当然也不把对方太当真。没有这种一本正经的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发散式的逆向思维方式,才是幽默的真义吧。
拼命维护优势和权威感,恰恰是真正的幽默感缺乏的重要征兆。所以,我现在就能理解,为什么你要退出演的台前圈子,进入导的幕后圈子,因为,在你把戏剧表演发挥到极致过程当中,你的能力已经是新的喜剧演员成长的最终的障碍,长期制霸喜剧之王位置永不退位,已经成为新人崛起无法逾越的巅峰,如果你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威,继续不断演出,那么怎么会有黄渤,沈腾,徐峥……等新一代喜剧高手的崛起呢?
所以,退到幕后,才是你真正放得下的高级灰的认知思维。一个非黑即白的人,是缺乏认知的弹性和灰度的,也就是容不下反对,讨论和多样性,喜剧生态里,其实最缺少这样的幽默的氛围,就意味着为什么很多大师都是长期制霸,弟子众多,喜剧领域撕逼大赛已成为权力倾轧的江湖,而不是幽默感的真正孵化器,在这个圈子里,无人敢对权威说不,这哪里配得上幽默二字啊?
而且,粗暴地说“不”,并不是真正的幽默。幽默是一种高级灰的方式,不是黑也不是白,对两难境地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实际上,幽默意味着冲突和温和,好的幽默就是温和地冲突,旗帜鲜明地冲突,但是态度是温和的,它将一种很有攻击性的冲突态度,伪装在一种很含蓄与友好的界面之中。即使我们并不喜欢其中的观点,但是我们却无法拒绝对它的界面的激赏。就像你始终对外界的质疑只字不提,从来不论他人是非的选择,就是最大的幽默。黄秋生说,你总见他人说他是非,你可曾见过他说过他人半句不是?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你无心关注这种低维度的一般冲突,这才是真正的幽默。所以不解释的品质,也被英国的贵族视为是一种高级幽默精神,被他们崇尚为最顶级的人格与品质。这也是幽默的第三个层级的要义。
这三个层级的要义交叉在一起,反复定义和打磨那种叫周星驰的风格,甚至是叫周星驰的哲学,所以人们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电影,一种叫周星驰电影,一种叫其他电影;所以人们还说,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在玩扑克牌,为什么K代表的King的王者,并不是最大的牌?在它之上还有三张牌,第一是A代表的Ace,这是第一流的意思,在第一流之上还有两个猫,就是我们说的大小王,但是他的英文名叫Joker ,意思是搞笑的小丑,为什么小丑反而是真正的王者?我们理解了这三层意思,就知道为什么西方哲学智慧之中对幽默感的极度推崇了,就连国王和一流名士都要让他三分啊。因为一个真正伟大的Joker 是很难做的,要做到恰如其分地冒险,无所畏惧地主动,含蓄温和地冲突……真的太难了,为此你早生华发,容颜憔悴。
而华发正是你智慧的光茫,至暗处,才见星光,星光是穷人的钻石,所以你藏到暗处,把光都给了别人,这才是所谓的新喜剧之王的真意吧。所以,虽然我们都很想看你演,但是到这里,我也想开了,演不演,也全部都是你的哲学和价值世界。
幸好,岁月和时间是最公平的衡量尺度,你将因为这种伟大的幽默感更能超越时间。我们是时间的微尘,愿你和光同尘,永不磨灭!
网址:周星驰:你凭什么被奉之为喜剧之王?! https://mxgxt.com/news/view/675029
相关内容
“喜剧之王”周星驰结婚周星驰当伴郎,拍《喜剧之王》却愤然离去,万梓良遭遇了什么
《喜剧之王》周星驰,为什么会沦落到没有离线明星合作的地步?
周星驰:《新喜剧之王》包含了我20年的人生感悟
王晶对周星驰态度显温和:喜剧之王非他莫属
周星驰,喜剧之王,为何性格却被指极难相处?
《喜剧之王》细节描写,周星驰的成名之路究竟有多艰辛
“喜剧之王”周星驰人缘不好 当年搭档皆成陌路
周星驰为什么不结婚,周星驰喜欢的人到底是谁
王晶眼中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严谨苛刻,退居幕后,不是没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