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阿育王与佛教是相互利用?——古印度简史

发布时间:2025-01-06 12:14

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出了个阿育王(相当于咱中国汉武帝、宋太祖这个级别的),使得古印度在上古史中留下了一抹亮光(否则古印度上古史在同时期范围内那真是没有一个能打的,就是个弟弟)

同时阿育王时期宣扬佛教(前期阿育王妥妥的暴君,嗜血成性、穷兵黩武,后期皈依佛教性情大变),使得佛教一度盛行于古印度大地上(还将佛教传播到了国外)。

但是阿育王与佛教实际上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各怀鬼胎”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咱就得从古印度佛教开始讲起

佛教

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讽刺的是今天的印度反而信佛教的人远少于信印度教的人),随着日后佛教在亚洲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三巨头之一)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佛教在公元前5世纪,由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真是一个富二代、官二代创业的励志故事),因此后世尊奉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虽然传说当中释迦牟尼害死了全族的人)

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基本教义是四谛说,即

苦谛:就是人生皆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苦(所以以后碰到大街上有和尚说人间本乐的 ,甭问一定是骗子,人佛教基本教义就是人生皆苦)集谛:也就是人受苦的原因,就是人的各种各样的欲望,有了欲望再付诸行动就有了因果,那么来生就要为今生行为买单,就变成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所以咱就能理解为啥中国神话里为啥神仙一动凡心就要打入下界转世投胎,因为凡心就是欲望,有了欲望再下凡就是行动,那么转世投胎就可以理解成下一世,为上一世的动凡心的欲望买单)灭谛:是说如何消灭导致你“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也就是为啥你要按照佛教的方法来修行)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要修道,也就是按照佛教教义修行不断去恶积善,最终阿罗汉或成佛,达到智慧和解脱的彼岸(也就是脱离人世的苦海,换句话说也就是当你死了以后就不苦了)同时佛教还不要求信徒花费很多钱财(所以佛教的入门门槛低了不少,并且一般民众供养僧侣成本也很低,也就舍一两顿饭的事,当然越到后世越与佛教原始教义相去甚远,后世的佛教动不动就让人捐钱捐物甚至捐土地)

并且佛教不主张折磨自己的苦行(古印度诸多宗教都有类似自残的苦行行为,甚至今天还有,所以佛教这一点是积极的,而且佛教也不主张过于舒适,佛教教徒一天就化缘三次,三次化不到今天就不吃饭,并且化的多了也不能存起来要给其他需要的人,不留余财,而且一天就吃两顿饭,过午不食、不吃油腻荤腥刺激性食物,因此古时候和尚长寿的居多,因为人饮食健康)

印度苦行僧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佛教的发展很快,传播速度也同样快,但是在古印度这片除了人就是神的极多宗教的土地上,佛教还是举步维艰,直至遇上了阿育王

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而孔雀王朝又是古印度摩揭陀王国的其中一个王朝,摩揭陀王国又是从之前古印度十六雄国当中突围的其中一个王国(无限套娃ing)

孔雀王朝(BC324-BC187)由旃陀罗笈多所建立,首都华氏城,是古印度上古史最出名强盛的一个王朝(几乎快要统一整个古印度)

孔雀王朝

阿育王(BC273-BC232)是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是通过政变才当上的国王,因此前期的阿育王穷兵黩武、嗜血成性,铁血手腕打击国内外各方势力(对内稳定了王位,对外扩张了王国疆域)

阿育王

所以当内部与外部都趋于稳定之后,阿育王皈依佛教,性情大变、努力行善,后期阿育王推佛教为国教,大力弘扬佛法,并且使得整个王国风貌为之一变

阿育王本身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加之他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兴盛,于是关于阿育王的种种传说不计其数(有兴趣的可以查看相关资料),其中比较有名的还是阿育王与佛教之间的故事

阿育王弘佛

由于阿育王前期与后期的强大反差加上之间阿育王皈依佛教,于是后世经常把阿育王前期残暴与后期仁厚之间的转变归功于皈依佛教后佛教对他的感化,但是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253年,阿育王召集佛教高僧,在首都华氏城举行佛教史上第三次集结编纂整理佛经(众所周知佛教佛经以数量奇多而著称,据说一个人花一辈子全看佛经都看不完佛经的1/3)

这次集结解决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对教义不同理解而产生的争论(世界上任何宗教或者思想,只要它的创始人本身是大家,那么他死后这个学派一定分裂,因为他的弟子往往有不同理解和领悟,比如孔子死后儒家分为诸多学派、伊斯兰教默罕默德死后也分成派别)

最终统一了佛教教义(只是一时的,因为后世佛教又有诸多分裂),并将佛教教义固定化,还宣扬佛教,定为国教,一时掀起了“佛教热”,极大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从历史事实来看似乎佛教确实由阿育王政策而大踏步发展了,另一方面也确实好像阿育王被佛教所影响变得善良仁厚。但是这其中更多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阿育王与佛教

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阿育王不会因为个人感情才去弘扬佛教,事实上历史上所有大政治家都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影响国家决策,尤其在宗教方面

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难道只是因为不信佛或者讨厌佛教吗?(事实上中国历史灭佛运动大多都因为佛教势力过大,养了太多不纳税还兼并土地的僧侣阶层,加持政治上的影响、经济的迫切需要等因素才有了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的南朝梁武帝萧衍、武则天弘佛难道只是他们个人信佛吗?(事实上梁武帝早期是依靠佛教的加持来吸引民众稳固政权,毕竟梁武帝刚刚开国,加上北方灭佛导致北方信佛的民众纷纷逃到南方,当然后期梁武帝失去权力被软禁起来后这个时候作为普通人的他才真正皈依佛教,同样的武则天崇佛也是为了舆论加持,唐朝道教是国教,武则天就崇佛来削弱李唐王族势力,同时《大云经》当中预言的女主正可以作为她女主登基的理论依据)

所以阿育王不会简单只是信佛才崇佛,阿育王早期的穷兵黩武两个目的:一为了对内稳固政权,因为阿育王是靠政变当国王,内部尚不稳固;二为了对外征服,孔雀王朝本身强大,但是阿育王在位期间才是鼎盛,这个鼎这么来的,不就是对外征服和对内发展吗?

阿育王后期性情大变也不是因为受到佛教影响(佛教肯定有影响,但是绝不是决定性影响),而是当内忧外患都解决了就必须发展经济了,一昧的穷兵黩武最后只能是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的下场(汉武帝虽然后世评价不错,但是他的穷兵黩武差点让大汉王朝灭亡,要不是万年刘彻醒悟加上昭宣之治,西汉撑不住后面的几百年)

征服战争

但是此时正值佛教兴起,阿育王一方面顺水推舟改信佛教来调整国家政策(感觉像找个台阶下),另一方面削弱此时已经阻碍社会发展的婆罗门教的力量,培植在当时看来还是比较积极的佛教势力

后来的佛教自然也是很愿意接受阿育王的“招安”,于是民间的佛教与上层统治阶级合流,佛教也逐渐引申出一些为统治者服务的“条款”

作为阿育王借佛教完成了国家与自己的华丽转型,并通过宗教加强对民众控制稳固国家;作为佛教本身也借着阿育王的扶持政策一路直上青云,扩大影响力,在周边地区传播。

阿育王

因此咱们可以说阿育王与佛教之间是一个互利的利用关系,这样的利用在当时是积极的,使得两方面都收获利益,并且第三方(国家民众)也同样可以“喝汤”

这就是“为什么说阿育王与佛教是相互利用”的原因。同样的以史为鉴,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些例子当中作为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网址:为什么说阿育王与佛教是相互利用?——古印度简史 https://mxgxt.com/news/view/673041

相关内容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佛教与印度固有文化的关系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啥现在印度仅剩500万信徒?印度和尚太贪财了
舍利供奉:塔与佛教的关系
刘淑芬:佛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多元互动
伟大的佛陀与瑜伽有什么关系?
印度要改名,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南传佛教与泰国佛教的关系
藏传佛教的兴衰与蒙古(3)
佛教简介
黑海东头望大秦:亚欧佛教、宗教交流与合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