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声声

发布时间:2025-01-05 00:08

  近期,娱乐圈集中出现是非颠倒、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的乱象,当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有违职业道德、伤害民族情感,引发社会各界强烈不满。针对杂音乱象,文艺评论家纷纷发声,亮明观点,剖析原因,正本清源。现呈送《啄木声声|微评“饭圈”乱象(第一波)》。

  “饭圈”勿迷狂

  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饭圈”粉丝的偶像崇拜,是自身人格尚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投射与贴签炫耀,这种“粉态”达到“骨灰级”时,就会丢失自我、放弃主见。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把虚拟世界的心性创伤带入现实生活,这种迷乱必然会伤害和冲击文明社会的机能和秩序。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遮蔽性,令粉丝看到的是自我价值选择的投影甚至是幻像,把主观的一切追求和美好都附加、融入到偶像身上。这种“镜幻像自恋”的无边框无理性,往往把那些“娘炮”的发型、耳坠、站姿、语态等当作礼赞和效法的模板。“饭圈”中的迷狂错乱应休矣!

  净“饭” 破“圈” 势在必行

  卫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名人圈粉,世人追星,古来有之,既为世间常态,亦为人之常情。周公吐哺、洛阳纸贵、看杀卫玠等等,不一而足。思想的光芒、德行的馨香、文艺的才气、身形的俊美……往往成为世人向往追逐的亮点。这些特质均是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外现,滋养人们精神原野,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但是,剑含双刃,物孕两极,任何一件事物,如果不保持合理的度,往往适得其反。

  近段时间演艺圈频繁发生的违法违纪、失德失范案例,着实让人触目惊心,不得不让人警醒。建立健康的“星粉”关系,营造良好演艺生态,既是时代所需,更是人民所盼。对于艺术而言,只有越纯粹,才更显真诚;只有越真诚,才更有价值。

  演艺事业应是美好的、道德的

  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艺是美丽的事业,但是演艺圈不能以美丽之名行丑陋之事。娱乐资本的逐利行为将明星经济推入背离行业常识以及道德伦理的境地。所谓顶流明星日进斗金,为了档期工作有“身替”和“手替”,台词“1234”替用,人格嚣张膨胀。演艺事业是道德事业,非道德之事必不可持续。近年来,演艺圈的乱象,早已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线,触及社会公平的底线,危及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底线,需要全社会郑重深思,国家主管部门严肃对待、“重拳”治理。

  “翻车”的“流量”:虽已成名,却未“成人”!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近年来,一些“流量”明星屡屡“翻车”,成了当下健康清新文化环境中的不和谐音。“流量”明星的产生,离不开娱乐资本、粉丝群体等推手。“流量”明星的外形条件是优先考量因素,隐含大众流行文化“颜值崇拜”“颜即正义”等偏颇价值观。

  “流量”们也需要专业技艺的加持。“流量”们年少成名、社会阅历不足、家庭引导不力,都可能让他们在公民素养、平等意识、人文情怀、职业道德方面先天不足。虽然成名,却远未“成人”!而缺乏理性约束的饭圈恰如决堤的洪水,不仅让粉丝个体迷失自我,也让“流量”们忘乎所以、为所欲为,迟早“翻车”。

  “流量”理应有“流量”的担当,须立身成人、不断提高修养,才可能成为发挥正向影响力的时代明星。

  “脑残偶像”的治愈良方

  胡海迪,文学博士、副编审,辽宁文学院文艺创作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粉丝若是有些傻,会被称为“脑残粉”。粉丝追的偶像傻,是否应叫“脑残偶像”?放进滴滴畏的可乐,喝掉会中毒;不带降落伞来个高空飞翔,会摔成肉饼。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傻叫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珍惜,什么都敢干。我替有些人可惜。长得美美的,帅帅的,有些个才华,也有机会发挥,可就是不学好。丢弃亲生孩子的,吸毒的,出轨的,糟蹋人家姑娘媳妇的,跟自己国家和百姓一点感情也没有的……因为缺少起码的道德自律,把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机遇齐刷刷毁掉,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吗?

  “偶像”,不仅仅脸形体形、唱歌跳舞要很偶像,品行道德也得很偶像。其实,也不指望娱乐圈个个成为道德模范,但也不能让它成为道德失范的集散地啊!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约”之一字,是治愈所有“脑残偶像”的良药。

  “饭圈”乱象:不能只是“一封了之”,而需引导“三观”

  孙佳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特定趣味的特定群体通过虚拟空间凝聚在一起,同时大多也有公共表达的诉求。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考虑公共传播的各种因素,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能侵犯我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价值、情感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在我们的近现代史部分,有一些耻辱、痛苦的历史记忆是我们不能冒犯的民族情感底线。

  面对这些有特定趣味、诉求的粉丝群体,不能“一封了之”,而应加强“三观”引导。我们需下大力气引导青少年粉丝群体充分辨析和认知“爱豆”“饭圈”等文化现象的当代生成。广大演艺从业人员务必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民族大义面前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动摇。这都是我国在完善、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和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问题,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文化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一大考验。

  让粉丝成为翻转的力量

  林玮,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流量明星频频“翻车”,病态粉丝不时“现眼”,使“饭圈”成为一个“两难”的话题。圈内人乐此不疲,以陪伴偶像为价值寄托;“圈外人”难以理解,欲除之而后快。有人说,粉丝多是在校生,心智未熟,三观待正,明辨是非能力容易在“爱豆”(网络流行词,英文idol的音译,意为偶像)的光环之下节节溃败,因此药方应开在社会和学校美育上;也有人认为,重要的是对艺人的监管,强调公众人物的的职责与义务;还有人提出,要对平台进行规范,避免“算法黑箱”诱导下的应援行为和造星模式。

  今天,公众对“追星”现象早已不再持有妖魔化的异样眼光,粉丝群体更是有高度的自我认同。在“年轻主导互联网”的语境中,从粉丝群体的内部入手,细分其情感认同与价值诉求,在粉丝社群中培育必要的发言人,发展规范化的社群运营机制,使“饭圈”团结在正确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之下,既避免资本的“流量收割”,又正向地促进国内娱乐产业的文化消费,亦不失为一条路径。

  告别“圈养”,突围困境

  赵宜,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

  “饭圈”文化是粉丝经济和偶像工业在流量资本时代的产物。粉丝经济围绕特定文化产品的主动消费行为建立,有时还创作出所谓同人作品;偶像工业通过粉丝的情感、物质支持,建立起有高度认同感的虚拟养成关系。在新媒介技术的赋权下,两者形成了双向流通的文化生产-消费系统,成为反哺文化生产的创造性力量。

  但配合流量经济短期变现的思路和算法文化下的圈层化趋势,互联网文化日趋显现出观点极化和“长尾效应”。娱乐资本动辄挑动粉丝对立,偶像则被“人设”“CP”等“快捷键”批量生产出来;而如同“饭圈”一词所暗示的,粉丝成了被“圈养”的对象和“圈地自萌”的封闭社群。

  因此,“饭圈”乱象不能简单归咎于粉丝的“无脑”。它是当下网络文化困境的极端表现。而治理的关键,则在于引导文娱产业走出以流量经济为支撑的粗放型发展道路。

  失范当范,失控必控

  张凌云,央视网传媒+工作室统筹策划总监、光华锐评主编,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着、灵魂、思想。”在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中,主人公的这句台词似乎说出了普通人对于“偶像”的期待。普通人需要“偶像”,需要用“偶像”的光芒来照亮平凡的生活,让生活和生命更有光彩和意义。可以说,粉丝和偶像构成了一组审美关系,承载了与时代风气紧密相关的社会责任。

  然而,当偶像不能承载应有的社会责任之重,当粉丝不能形成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正向价值流量,他们共同建构的网络审美乌托邦就已经变形了。为“偶像”立规范,为“饭圈”做疏导,此役势在必行,相关各领域、各行业到了必须精细化管理的时候了!

  “流量至上”为祸深,“创作向钱”太畸形

  许莹,《文艺报》艺术评论部编辑、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

  近期,《文艺报》针对“饭圈”乱象集中组织编发三篇稿件(查看专版三篇:病灶,粉丝,治理),深入肌理探讨了“饭圈”乱象的症结所在,并指出资本垄断及“流量至上”的思维范式为祸之深之广。这种违背艺术生产规律的方式对影视创作本身带来的伤害极大。饭圈粉丝通过网络暴力对影视剧制作方施压,加之平台的纵容,辛勤劳动的影视剧创作人员寒了心,无奈敢怒不敢言。饭圈粉丝意见已经深度介入影视创作的全流程,而短视得利心态进一步助推向“钱”看而非向“前”看的畸形生产模式:前期选题IP改编唯流量论、耽改剧甚嚣尘上;中期创作流量明星高薪片酬挤压其他创作投入、定剪甚至要依饭圈粉丝喜好行事;后期宣传数据造假、热搜刷榜反向影响制作发行决策……行业需要更多务实与超越,工作者需要更多自知、自省、自律与自觉。

  为“数据造星”划上休止符

  陈俊池,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规划部主任,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娱乐圈失德艺人频现,引发公众强烈愤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也眼见他楼塌了。在数据造星中,粉丝花钱购买投票机会,让牛奶饮品变成“奶票”,催生出一条“奶票”产业链,有人专门买奶、有人专门倒奶、有人专门收集“奶票”,“倒奶打投”丑闻出现。而吴某凡的私生活丑闻早在两三年前就有人在网上曝出,但最后吴某凡安然无事。这离不开资本与平台的力捧,既助长吴某凡的嚣张气焰,将魔爪继续伸向其他受害者,同时资本和平台也遭到反噬,被打个措手不及。数据造星形成闭环,失德艺人土壤产生。

  在造假的流量面前,一些优质的文艺作品就显得“小众”了;一些有实力、有演技、有艺德但不屑于炒作的艺人就显得“冷门”了。如何让数据造星体系崩塌?需要系统思考。

  艺人失德折射对正确价值观的集体践踏

  王晓芳,供职于北京广播电影电视研究中心

  面对广大粉丝、顶级流量、巨额资本,艺人及其背后的经纪团体,都丧失了对正确价值观的学习和坚守。面对正确价值观遭集体践踏,需要艺人、演艺公司、行业甚至是整个社会及个人作出多层面的反思。

[责编:王营 ]

网址:啄木声声 https://mxgxt.com/news/view/659651

相关内容

啄木鸟服饰代言人是那位明星?
“啄木鸟”来“找茬” ,“啄”出街头不规范用字
法国啄木鸟女明星排行榜前十名 奥莎娜·德·哈考特是签署长期合约的明星
相声界再起内讧,师胜杰徒弟刘伟和李宏烨,上演一幕菜鸟互啄
你们每一饮一啄 无愧于心彻底疯狂
啄木鸟mariska作品
都对着你们两个扔菜叶子了还不懂吗?别再让菜鸡互相啄了
玉骨遥时影朱颜宿命感 一饮一啄,两不相欠,这份宿命感让我大嗑特嗑
海来阿木抵达南昌,那歌声简直美妙绝伦!
《狮子王:木法沙传奇》首映,明星配音献声经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