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年少有为、天资过人这些词形容何碧玉并不为过。14岁考入清华,后在美国著名学府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这样的经历平不常见。令人感叹的除了她的才华还伴随着争议,至于是非功过,时间会给出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每个人也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也有实现抱负与理想的权利,这与爱国并不冲突。
一、年少有为
何碧玉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从小何碧玉便天资聪颖,当同龄的小伙伴还在认字时,她就已经能熟练地背诵诗歌、朗诵中国经典文学,身边的长辈朋友没有人不赞叹她的聪明。这并不是如王安石《伤仲永》中方仲永那样的昙花一现,便随之凋落,而是随着何碧玉年龄的增长,她的能力才华越来越突出。
智商远高于常人的她经过严格选拔,在10岁那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河南省新乡市一中少儿班。与三十多个同样是“神童”的孩子一起学习。
何碧玉在14岁时便进入了高考考场,以满分750分取得了河南省理科的高考状元,随后年仅14岁的何碧玉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这成绩是老师的骄傲,同时也使她成为同学们讨论、家长称赞的小神童,直到现在依然是如神话一般的存在,时时谈论的对象。
她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以及父母的引导外,还有她惊人的学习毅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天才是需要1%的天分和99%的汗水。”没有人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即使有的人步子比较大,却也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下去的。这正是她有着不同常人的天分也有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才有了14岁夺得河南省理科高考状元,以满分75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何碧玉不是一个只会读书考试,只有学习突出的神童。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聪明的孩子只会埋头苦读,没有其余的兴趣爱好,而何碧玉自小就不是一个只会待在房间里埋头苦读的孩子,在艺术方面也有自己的爱好,如唱歌画画等,她也在课余时间参加艺术活动,喜欢锻炼,不仅是是人人称赞的“神童”,也是人人称赞的“窈窕淑女”。
二、远渡重洋
2004年19岁的何碧玉完成了清华大学本科学业,为了深造,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何碧玉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因感谢母校培养以及师长前辈教诲,何碧玉曾在出国留学前,立志将来学有所成后必将回国,报效祖国。之后19岁的何碧玉便开始了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活。
当何碧玉取得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进入了美国国立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她自身拥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有了实践工作的经历,拥有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此时何碧玉打算结束远渡重洋的留学生活,到祖国的怀抱,用自身在外所学的知识与经验报效祖国。
三、面临选择
原本她只是希望在美国国立研究院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点经验便回国效力。正当何碧玉打算回国时,早就已经注意到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工作能力的美国纽约大学,邀请她出任学校神经学系助理教授。
面对向往学府的邀请,准备回国的何碧玉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若留在美国,会拥有良好的学术和研究氛围以及深厚的专业资源。自己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可以更进一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接触到更多的优秀资源和设备。
而另一边是在远渡重洋前母校的培育以及导师前辈的谆谆教诲,以及自己立志将来学有所成后必将回国,报效祖国的誓言。这个选择让这个“神童”纠结万分。
在2016年,何碧玉接受了美国纽约大学的邀请,成为该校神经学系的助理教授。回国的计划便被耽搁了下来。后来在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至今。
四、猜测质疑
何碧玉不愿回国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引起了极大的议论。何碧玉在大众眼中从年少有为、天资过人的神童变为了不愿带着远渡重洋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回祖国报效祖国的人,枉顾母校培养导师前辈的教诲、不爱祖国、白眼狼等诸多议论与非议铺天盖地的袭来。
其实她做出留在美国做助理教授、进入NIH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选择与她不祖国、辜负了母校培养导师前辈的教诲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这样的议论就像是对何碧玉的精神捆绑、道德的绑架。
因为她是“神童”,她就必须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吗?其实不尽然,世事皆千人,千人有千面。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且人无完人,所做出的选择也不可能世事尽如人心,使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大多便是毁誉参半。不随波逐流不一定是坏事,只是不同。
正所谓学术无国界,不论她现在身处何处,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而奋斗,能为人类进步而奋斗,又何尝不是在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而我们不能去遏制任何人实现抱负和理想的权利。无论何碧玉如何选择,她都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何碧玉留在美国是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与爱国并不冲突。只是每个人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我们也无法也不能去干涉每一个人的选择。随着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经历、所受教育的不同,在面临选择或处理问题上也会因此不同。无论何碧玉回不回,在于自身选择,无关道德品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