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应援,何为原罪?

发布时间:2025-01-04 00:35

何炅遭遇了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大的口碑危机。他也许怎么都不会想到,一年前那番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收取粉丝礼物的言论,被考古后引发的蝴蝶效应。

舆论矛头除了指向他、与他并肩主持的同僚,和长寿王牌综艺《快乐大本营》,还有位居电视台第一梯队的湖南卫视。

在事件发酵失控前,湖南卫视终于出了一份“声明”,旋即党媒人民日报转发,重点放在“湖南卫视调查主持人收受粉丝礼物”。

雪球越滚越大,牵连出的粉丝应援产业链,令路人叹为观止。有人苛责这种颠覆三观的饭圈奇观,有人诘问娱乐圈的腐化风气。迥异立场交锋的根源,是以明星——尤其是流量艺人为中心制构建的利益链的失衡。

粉丝应援的氪金游戏,虽偶有极端,但或许不该被一刀切冠上“脑残”罪名。在为爱发电的过程中,粉丝对偶像狂热的“爱”无形中被一些逐利者利用。当人性的恶隐藏于暗处,身处明面的一方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或出于自愿或出于被迫,粉丝应援不过都是为了完成某些KPI。甚至,在一些时候,粉丝纵使内心叫苦不迭,也得握紧拳头忍住。背后那只瞄准粉丝金矿肆意开采的手,加速了粉丝应援文化走向歧途。这趟偏离正轨的列车,将驶向何方?

“舶来品”本土化的阵痛

在互联网浪潮掀起的新娱乐时代下,追星不再单纯发端于寻求快乐的初心,而是背负着KPI的大型工程。如今数据象征热度,粉丝要给偶像的人气添砖加瓦,应援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应援,放在娱乐圈语境下,意指粉丝为自己喜爱的偶像加油助威的行为。

这个舶来品源于美国体育界,随后漂洋过海在日本体育赛事中落地生根、之后被跨界运用到音乐产业,接着又浸入韩国音乐圈,并伴随席卷全球的韩流偶像大放异彩。

从应援色、应援灯牌、应援口号到食物应援、米花篮应援,再到户外广告屏、报纸、交通工具广告……粉丝应援愈发五花八门。一些韩国明星也会拍照认证,让粉丝觉得心意到达、物超所值。

不断进阶的韩国粉丝应援文化,不仅成为连接明星与粉丝的图腾符号,也让各国粉丝逐渐达成追星共识并开始效仿。

其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并闯入主流视野的重要标志,是韩团SJ前成员韩庚归国后,在2011年上映的一番电影处女作《大武生》路演宣传期,粉丝为媒体准备的以食物为主的大礼包。三年后,韩团EXO前成员吴亦凡、鹿晗的归国,成为粉丝应援的助燃剂。也就在那年,内娱流量元年拉开序幕。

彼时流量艺人野蛮生长,带有中国特色的粉丝应援文化得益于肥沃的土壤发展迅猛。线上打投、线下送礼,粉丝花式应援的触角全方位蔓延。这股风潮随着内娱造星产业链的发达和追星主力军日渐提升的物质条件,一次次刷出新高。

快本主持人引发的这场闹剧,令人瞠目结舌之处在于,粉丝送的礼物价值不菲且累计数量多,以及相关利益者在其中浑水摸鱼地割韭菜。当然,更不乏一些出格之人打破底线,游走在情与法的边缘试探。

应援的核心是氪金,通过金钱搭建的桥梁,粉丝能获得群体认同感和自我意识满足感。在娱乐圈,这是死忠粉和真爱粉追星的必经之路,也是粉丝个人主义融入饭圈集体主义的结构转化。

无止尽地投入时间和金钱,使追星变成一项极具沉没成本的情感交换运动。明星与粉丝两大主体,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对命运绑定体,“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即为注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粉丝应援要如何趋利避害地进行。

利,体现在人性观照。互联网时代滋生的新型消费观念重塑了粉丝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她们购买的是情感附加值,而非实用价值。

换句话说,粉丝应援一方面让不求回报的爱找到了释放的闸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实生活中充斥的情感焦虑;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精神乌托邦让在快节奏时代下无处安放的孤独找到了寄托,有组织归属感,不再是“异类”。同时,庞大的粉丝应援文化践行的一套流程,近乎完整地复刻了一次消费体验过程。

弊,体现在一旦粉丝的心智尚未足够成熟,便容易擦枪走火。线上打投一言不合就开战,占用公共资源,把网络环境搅得乌烟瘴气。线下活动为了排面抢场地,频频扯头花。

粉丝希望偶像事业发展好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在应援方式选择上或许需斟酌。否则为了给偶像营造更好的打拼环境,反倒会因越界“管太多”成为绊脚石。

乱象丛生,亟待肃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包裹着光怪陆离滤镜的娱乐圈江湖,鱼龙混杂,更为险恶。其中不止有正邪力量的对决,也有潜规则畅行的灰色地带。裂缝中,往往会异化出一些畸形产物。

粉丝应援的列车失速,横冲直撞不断与外界碰撞,发出各种纷杂尖锐的摩擦声。归根结底,是饭圈低龄化加内卷化导致的群体追星的失智与失序。日积月累的粉丝应援产生了棘轮效应,正陷入一种被“攀比”心理支配的狭隘的逻辑怪圈里。

仿佛金钱额度高低成了表达对偶像爱意深浅的衡量标准。一旦这种错误理念被建立并被奉为圭臬,不仅奠定了粉丝应援的基调,也为日后的暴雷埋下伏笔——比如后援会高层和站姐打着爱的旗号集资“捞油水”的事件,屡见不鲜。

即便明知危机潜藏,粉丝们依旧乐此不疲地以偶像为中心精心准备着各种“大礼”,重点是,大多数时候都很“畅销”。所以,“交易”渠道被打通,若真的东窗事发了,责任该归谁呢?

人民网评呼吁,别让不正之风荼毒年轻人,剑指流传于国人社交的送礼文化的异变对年轻人价值观的腐蚀,和娱乐圈盛行的不良风气。

但,亟待整顿的不仅于此,躲在幕后那只张牙舞爪的黑手更应该被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审判。

粉丝应援蕴藏巨大的商业价值,无疑助推了灰色产业链的生长,首当其冲就是粉丝深恶痛绝、但又为应援提供了便利的黄牛。

而由收礼事件牵连出的应援产业链,也渐渐浮出水面,令人震惊。根据企查查核实的信息显示,食品以高额差价销售遭质疑的快本食物应援合作商家,与平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产自销、收割粉丝韭菜这条闭环式应援产业链,少了第三方中间商的介入,减少了利润的不必要流失。锁定这套掘金运作法则的缺口,一批专业应援公司纷纷诞生,扮演起介于粉丝、经纪公司和商家之间的“中间人”角色,蚕食粉丝经济这块大蛋糕。

大部分布局应援业务的人,都是短视且吃相难看地举起割韭菜的镰刀,毕竟落袋为安才最紧要。暴露人性劣根性之余,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应援产业的各参与方都需要反思。粉丝应援被默许,本身就是在打擦边球。

人民网评称,应该从法律、行业和道德方面约束。的确,当未成年粉丝在没有收入的前提下送出贵重的应援礼,或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而主持人等相关人员若收取了价格昂贵的礼物且累计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或将踩到法规红线。

要避免粉丝应援的性质上升到法律层面,除了要加大对违法乱纪现象的打击力度,还要在道德和行业两个维度把好关——这也是把应援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的方法。一来既得利益者要自律,二来需要正本清源。

既然粉丝应援是围绕明星衍生而来,构建健康的星粉关系就是根治顽疾的良药。明星和经纪公司可以出面引导粉丝,选择正确的应援方式,比如做公益,把钱用在刀刃上,既遏制了行业不良风气,也体现了明星的榜样力量对年轻粉丝的正向引领。

此外,从事粉丝应援的专业公司如果能探索出正确的运营方向和模式,或能将粉丝经济的巨大威力转化为促进娱乐行业和其他关联产业良好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基于明星个人IP的多赢。

粉丝应援的初心,在时代变迁中历经迭代的饭圈文化侵蚀下,渐渐变味。当其成为娱乐圈的潜规则,彻底杜绝并非易事。但,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支点,抑或一个拐点,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框架下,让利大于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粉丝应援,何为原罪? https://mxgxt.com/news/view/655361

相关内容

为什么粉丝要给明星应援?作为一枚粉丝,又该如何给明星应援呢
如何看待饭圈粉丝应援?
粉丝给明星应援究竟所为何事?
饭圈粉丝后援语,粉丝应援口号大全
粉丝应援口号大全,明星应援语
何炅收粉丝应援礼,是他一个人的事吗?不那么简单
新人粉丝如何应援爱豆?
粉丝应援集资算不算非法集资?
明星“不需要应援”,为何粉丝却前赴后继?
粉丝应援最新资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