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简介 猴子的特征 猴子生活习性

发布时间:2025-01-03 22:05

基本介绍

猴子是灵长目一些动物的俗称。整个灵长目动物因进化等级的差异可分为两大亚目——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又称为原猴类和猿猴类。其中,原猴类指的是一些进化等级比较低等的原始猴类,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习性上都与我们印象中的猴子有较大差别。猿猴类中又分为猴类和类人猿,其中后者包括进化等级很高的长臂猿和猩猩,它们最大的特征是没有猴子标志性的尾巴,亲缘关系和人类更近一些。所以,狭义地讲,猴子是灵长目类人猿亚目除类人猿以外的所有种类。其实在科学意义上来说,猴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单元。猴子在旧世界(亚洲、非洲和欧洲)以及新世界(美洲)都有分布,这样的地理隔离让各自地域的猴子开始各自独立演化。

新世界猴被分类在小目———阔鼻下目(Platyrrhini)中,旧世界猴(猴总科Cercopithecoidea)则是狭鼻小目(Catarrhini)的一部分,这个目也包括猿。和新世界的猴子比起来,旧世界猴反而更接近猿。黑猩猩、长臂猿等在非正式场合也常被称为猴,但其实生物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猴。有些猴种类的名字里有"猿",这是因为它们的特征类似猿。

形态及特征

起源

分子证据表明灵长类起源于白垩纪末期,但这个记录尚未得到完全证实。科学家相信最早的猴子或者说灵长类应该是一种似松鼠的小型动物。大家把目光放到了更猴形类(plesiadapiforms)的身上,这些动物证明是起源于古新世。然而牙齿等方面的特征让人们最终认为它们不是灵长类的祖先,而是灵长类的近亲,一些情况下它们被正式归于灵长目中。后来经过研究认为,真正没有争议的原始灵长类包括了始镜猴类(omomyids),兔猴型类(adapiforms)和眼镜猴类(tasiids)。而且灵长类的起源地认为是在非洲和亚洲,在两个大陆上的古新世地层中陆续报道了很多可能的灵长类,尽管标本都是牙齿且难于确认。

目前可以确认的最古老灵长类或者说世界上最早的猴子应当是阿特拉斯猴(Altiatlasius),根据是摩洛哥上古新世的十个孤立的面颊齿和一块幼体牙骨碎片。牙齿显示了与更猴形类和灵长类牙齿的相似性,但它们更类似于灵长类,阿特拉斯猴被鉴定是属于始镜猴类。这是一种小型动物,大小大概跟现代鼠狐猴(mouse lemur)差不多,体重只有大约50-100克。

生活习性

栖息地

除了部分原猴类为夜行性外,其他的猴子大都在白天活动。多数猴子是树栖性动物,但也会到地面上活动,无论在高处还是地面,都十分灵活自如。有的猴子还会游泳。它们通常在人还没起来的清晨时分,就开始活动找食找水了;接近中午天气变热时,猴子会躲到树荫下和隐蔽处开始午休;等到下午天气逐渐凉爽后再接着活动,取食,太阳落山前它们会做好休息的准备。一天当中也会应对一些突发的危险和天敌,进行防御和逃跑等。生活在高海拔的种类,有时还要进行季节性的群体迁徙。

食物

猴子大多为杂食性,以植物为主,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分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猴的食物从树胶、菌类到水果、枝叶,从昆虫、鸟卵到蜥蜴,甚至其他动物的小仔都是它们的取食对象。根据不同种类的栖息环境和习性,各种猴子的食性也不尽相同:体型较小的狨猴比较青睐于树液和昆虫;生活在海边的食蟹猴就会在海边捡食螃蟹等海鲜;生活在高大、茂密雨林中的叶猴、疣猴则主要采食树叶;一些凶猛的猴类还会捕捉小型的猴子和羚羊的幼仔等。

栖息地

除了部分原猴类为夜行性外,其他的猴子大都在白天活动。多数猴子是树栖性动物,但也会到地面上活动,无论在高处还是地面,都十分灵活自如。有的猴子还会游泳。它们通常在人还没起来的清晨时分,就开始活动找食找水了;接近中午天气变热时,猴子会躲到树荫下和隐蔽处开始午休;等到下午天气逐渐凉爽后再接着活动,取食,太阳落山前它们会做好休息的准备。一天当中也会应对一些突发的危险和天敌,进行防御和逃跑等。生活在高海拔的种类,有时还要进行季节性的群体迁徙。

食物

猴子大多为杂食性,以植物为主,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分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猴的食物从树胶、菌类到水果、枝叶,从昆虫、鸟卵到蜥蜴,甚至其他动物的小仔都是它们的取食对象。根据不同种类的栖息环境和习性,各种猴子的食性也不尽相同:体型较小的狨猴比较青睐于树液和昆虫;生活在海边的食蟹猴就会在海边捡食螃蟹等海鲜;生活在高大、茂密雨林中的叶猴、疣猴则主要采食树叶;一些凶猛的猴类还会捕捉小型的猴子和羚羊的幼仔等。

繁殖方式

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哺乳期多抓爬在母体胸、腹部或骑在母背上,由母带着活动。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只有低等猴类,如狐猴、懒猴、指猴具有一定的交配、繁殖季节。

除了少数原猴类以外,猴的繁殖率通常不高,通常它们每胎只生1-2个幼仔。幼仔要跟随母亲3-5年之久,猴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性成熟也比较晚,通常要5-7岁,所以一只雌猴一生中一般最多也就养活3-4个孩子。较低的出生率和较高的死亡率常常使野生种群数量处于变化不定之中。猴子们的种群一旦急剧减少,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种群数量的。

价值及其他

起源

分子证据表明灵长类起源于白垩纪末期,但这个记录尚未得到完全证实。科学家相信最早的猴子或者说灵长类应该是一种似松鼠的小型动物。大家把目光放到了更猴形类(plesiadapiforms)的身上,这些动物证明是起源于古新世。然而牙齿等方面的特征让人们最终认为它们不是灵长类的祖先,而是灵长类的近亲,一些情况下它们被正式归于灵长目中。后来经过研究认为,真正没有争议的原始灵长类包括了始镜猴类(omomyids),兔猴型类(adapiforms)和眼镜猴类(tasiids)。而且灵长类的起源地认为是在非洲和亚洲,在两个大陆上的古新世地层中陆续报道了很多可能的灵长类,尽管标本都是牙齿且难于确认。

目前可以确认的最古老灵长类或者说世界上最早的猴子应当是阿特拉斯猴(Altiatlasius),根据是摩洛哥上古新世的十个孤立的面颊齿和一块幼体牙骨碎片。牙齿显示了与更猴形类和灵长类牙齿的相似性,但它们更类似于灵长类,阿特拉斯猴被鉴定是属于始镜猴类。这是一种小型动物,大小大概跟现代鼠狐猴(mouse lemur)差不多,体重只有大约50-100克。

物种价值

简称为猴子的灵长目动物在形态、生理、遗传、进化上和人类存在着许多的形似,这是其他任何种类的动物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是科学家对其不断研究的原始动力。研究猴子居住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发展问题,可以对我们人类在将来所必须面对的类似危机提供必要依据,从而丰富和深化人类生态学中的科学规律。对猴子认知过程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知觉的发生、演化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之处。对猴子社会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人类某些行为表现的起源,对其社会交往过程的研究则可以丰富人们的组织学知识。研究猴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其结果和结论对我们了解人类生物学及医学产生深远影响,如一些药物和疫苗及器官移植试验,都是先在猴子身上试验成功后再应用于人类的。

不光是在科研和医学实验方面,从古至今,猴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成为“好帮手”。明朝的抗倭将领戚继光,曾派人专门训练猴群,让它们学会施放各种火器,成为了一支“特种”部队。在一次战斗中,凭借着猴子们偷袭敌营放火的奇招,得以全歼倭寇。另外,生性聪明的猴子经过训练后可以表演各种马戏和杂技,或是为人类工作。某些组织训练卷尾猴去帮助四肢麻痹患者和其他严重脊椎神经受伤或行动性损伤的人士。首先,要先让猴子适应人类社会的家庭生活,然后再接受更多的训练,然后才被送到病人那里。在家里,猴子会帮助做一些家务,例如把食物放进微波炉加热,或帮病人清洗脸部。

绝大多数的猴子并非十分温顺,这与具体的种类、年龄和性别都有关系。一般说来,雌猴的性情温和,彼此之间能和谐相处。但雄猴却十分好斗,正所谓“泼猴”,即使是一个群体的成员,有时也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找茬打群架,两群相遇时则更容易上演恶斗。多数猴子,特别是在小时候接受过人工驯养的,性格会相对温顺而友善,但如长大以后,或遭受虐待或有心理障碍时,猴性格通常会发生变化,有时还有可能攻击人类,所以猴子不适合作为宠物。

相关文化

吉祥寓意

汉民族普遍认为猴是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而侯是中国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在许多传统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成为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寓意“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寓意“辈辈封侯”。

成语

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沐猴:猕猴;冠:戴帽子。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出自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杀鸡骇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比喻滥居禄位、虚有其表的人。出自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出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歇后语

汉语中以“猴”组成的歇后语比较多,如:猴子扛大梁——受不了;猴子戴礼帽——充起人来了;猴子看书——假斯文;猴子衔烟斗——装人样;断臂的猴子——高攀不起;猴子看果园——监守自盗;猴子爬竿——直线上升;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猴子捞月亮——一场空;孙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宫大官小;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孙猴子变山神庙——露了尾巴;猴子耍把戏——翻来覆去老一套;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生肖

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位。

人类认识世界有很多维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维度。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形成了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方法,生肖纪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补充。这两种纪年方式,承载了众多的文化信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伴随着动物纪年方式,人类与自身生肖属相的关系随之衍化,产生了生肖文化。

中国古代十二生肖文化的一个核心,就是与阴阳五行观念结合。在中国古人眼里,“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是民间生命信仰的一部分,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联,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他有关的人生现象。如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阴阳八卦相配合,组成民间信仰体系。

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今的两个小时。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十二地支”以十二种动物作为标志,地支“申”为第九,在每日十二时辰中大约为下午3时至下午5时,这时猴子比较兴奋,喜欢啼叫,故意申时为猴。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文学形象

猴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文学、影视、绘画作品里。例如中国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家喻户晓。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美猴王。他嫉恶如仇,降妖除怪,化险为夷,顽强坚韧。这个文学形象,闪烁着勇敢正义的理想主义光芒。也因为有了齐天大圣“美猴王”的美称,猴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成了机智灵敏且极具叛逆精神的代名词了。

绘画

画猴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在事事追求吉祥的中国文人笔墨中,猴子的出现其实非常普遍,与加官进爵、延年益寿都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猴”与“侯”同音,所以古代画手有把猴子与蜜蜂和马画在一起,取“马上封侯”之谐音与吉意。除此之外,枫树也与“封”同音,也与猴子画在一起表示封侯之意。猿猴也是长寿的象征,寓意延年增寿,因此也与青松、仙鹤常常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中。

国画家吕思明,多年来从事中国画教学,研究工作,2000年开始,以研究花鸟画为主,潜心研究“美猴图”,始创彩墨“泼毛”技法。逐步形成以猴儿为载体,拟人手法,表达愿景,突出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且艺术韵味浓重,寓意美好的中国画画风。独有的“泼毛”技法,所画毛猴毛是毛,绒是绒,生动可爱,深受大众喜爱,被誉为书画界的“美猴王”。

吉祥物“康康”

2016年1月21日,央视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正式发布,它是春晚历史上第二任吉祥物。“康康”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绘制,是传统水墨风格,以十二生肖“猴”为原型,取名“康康”也是春晚剧组一个美好的愿望,祝愿全国观众在新的一年里康健安泰、康乐吉祥。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593】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网址:猴子简介 猴子的特征 猴子生活习性 https://mxgxt.com/news/view/654042

相关内容

灵长类明星猴子的生活特征是什么?
猴与牛相配:十二生肖的爱情、关系特征
猴子是哪个明星 猴子是哪个明星的名字
“性骚扰”了一只猴子?女子当众触摸猴子生殖器,遭判决监禁3年
狒狒和猩猩和猴子的区别
古人的“猴情结”与生肖猴
蛇与猴合不合、子女关系
马猴子孙的血统:属马和属猴是否相容
猴子和马生肖合不合
英语快板五只猴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