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与吴新宙达成共识,特斯拉FSD入华“不慌”

发布时间:2025-01-03 02:17

离职小鹏汽车,去到英伟达后,吴新宙与前老板何小鹏的关系,依然很融洽。

9月19日,2024云栖大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以及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吴新宙等围绕“生成式AI重塑自动驾驶”主题展开了一场圆桌对话。

针对FSD入华,大模型对自动驾驶加持程度,乃至未来汽车市场格局,两者都有着高度一致的认知

倒是在谁是“甲方”问题上,相互谦让起来。尽管刚刚高调宣布自研的图灵智驾芯片流片成功,但何小鹏还是表示,很多芯片需要与英伟达等伙伴一起合作,直呼英伟达是其甲方。

吴新宙虽然不同意“甲方”的言论,但也顺势做起广告。他表示,汽车生态,尤其是生成式AI发生后,全栈自研的门槛更高,需要英伟达这样的供应商去弥补一下短板。“我们可以只提供大模型,也可以提供全栈方案,帮助车企把智驾提升到市场主流产品水平。

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聊技术、聊合作、聊未来,这对前CP,倒是其乐融融

面对特斯拉FSD入华,不慌

“FSD入华,我借用小鹏经常说的两个字,不慌。”谈到对特斯拉FSD入华的态度,吴新宙对其技术表达赞赏的同时,但认为国内车企可以应对。

他表示,特斯拉每一步都给大家验证了这个东西是可行的,这是FSD最大的一个作用。它推动了业界往下一步的发展,真的是提高了上限,很多动作就变得非常拟人化,这个非常重要。

不过,他也认为FSD下限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掉,原来的逻辑错误在FSD里还是有,可以说是大模型上限的第一步尝试。“中国场景有很多的复杂东西。我相信中国车企技术上的积累是非常好的,哪怕是同台竞技,也是不分伯仲的水平”。

图片

何小鹏在美国体验特斯拉FSD

“我是非常期盼的。我们需要不一样的,很好的技术去冲击这个市场,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个市场的变化”。何小鹏的态度则更积极一些。

他认为,FSD在去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前不管是中国的NGP,还是海外FSD都是很基础的自动辅助驾驶,FSD用了端到端的大模型后,让我们看到的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更拟人,很流畅,是当地的老司机。”

他还透露,小鹏的NGP最近也在开端到端的全域模型测试版,已经看到在整个横向的切线、转弯、并道巨大的变化,甚至感觉它比我开车时切线还要流畅和有效率,这个变化大家一定要体会。

端到端可以把自动驾驶上、下限都做到更高

特斯拉FSD技术能够快速迭代的很大原因,在于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的落地。

作为技术领域大拿,吴新宙对于端到端大模型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他表示,端到端大模型对于自动驾驶的应用来说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对自动驾驶的上限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第一阶段是端到端,在现有的架构上,把上游的模型和下游的模型通过一种方式连接起来,用数据端到端进行训练。这个业界已经有很多工作在做了。有了这样的能力以后,其实就可以更多把自动驾驶的开发变成数据驱动。

第二阶段是大模型,端到端大模型。把一些通用的大模型真正的放到自动驾驶,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的上限。

图片

传统自动驾驶架构的典型代表:Apollo 3.0 软件架构

“我在自动驾驶领域工作超过十年了,也见证了自动驾驶整个的变化和进展。”吴新宙称,自动驾驶现有的算法大多是基于规则的,讲起来很简单,从看到什么到怎么做,但是要把它很好的拆解是很难的事情。现在大部分的算法栈还是很深的算法栈,需要很多人类工程师尽可能想到所有可能性,但这种方法有上限。

首先是对于行为的量化,人类开车非常灵活,但从自动驾驶算法上,特别是规则维度的算法栈来讲会过度量化人的行为。好的算法栈在状态机里面会有上百种行为,比较基础的算法栈,比如说做LCC可能就是一到两种行为。但是不管你怎么做量化,怎么做清洗,有时候车开的就是比较机械

其次是现有算法栈在通用性上有非常大的限制。我们为了训练一个模型,特别是感知模型,需要上百万辆数据集修复,在规控上也是这样。这会导致大量的工程量和测试量,通用性上在数据没有见过的地方、场景,车就会不知道怎么反应

因为自动驾驶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小脑问题,不太需要做逻辑推理的,但是如果要真正把车开好,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逻辑推理”。吴新宙指出。

而未来通过大模型空间强大的关联能力,可以形成非常强的记忆能力,将自动驾驶的上限推到非常不一样的高度。吴新宙认为,有了这样能力后,将可以处理复杂场景,把百公里接管变成千公里、万公里,真正打开L3到L4的大门

图片

何小鹏(中)、吴新宙(右)等在2024云栖大会进行圆桌对话

何小鹏则更多从过去经验对端到端发展进行了预测。

他以自动驾驶举例称,自动驾驶大概1925年开始研发;1999年丰田开始做;2009年谷歌开始做;2014年百度开始做,2017年小鹏开始做,到今天自动驾驶还没有规模落地。

如果说把大模型从我的角度分类,一个是数字世界的大模型,一个是物理世界的大模型,还有一个新的仿真世界的大模型,这三个不同的模型将来肯定会融会贯通”。何小鹏认为,这个过程从数字世界可能会变化很快,但从物理世界的变化一定会比大家想像得慢

不过,他也认同,端到端大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把自动驾驶高度做得更高,且下限也可以提高。“对于最普通的用户,从现在到未来36个月可以让每个人在每个城市都像老司机一样开车,这是端到端大模型对于用户的强感知”。

端到端不一定是最终方案,但一定有价值

至于“端到端是不是自动驾驶终极方案”,两人的回答都相对显得乐观但谨慎。

吴新宙称,从现有技术框架上来看,不敢说大模型是最后的方式,但一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我认为未来把人类工程师设计的一些方法、或者一些特征点从全栈中逐步去除,一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是,吴新宙表示,有了大模型的能力以后,还是要非常注重安全和全栈的可解释性,有一些配合的工作要去做。至于大模型是不是“终极方案”,“这很难讲,一定会有新的技术、下一步突破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自动驾驶架构演进示意图。资料来源:辰韬资本

对于这个观点,何小鹏也表达了认同,他表示,如果从十年、二十年看,不知道大模型是不是最后的,但是一定比以前的算法泛化、规模能力更强

“我跟很多L4公司聊天,他们都认为用原来的方式,高精地图加上一个区域,写很多规则,能够把接管率做到很低,是一个最正确的道路。”对此何小鹏并不是很认同。他觉得,这是从软件角度看世界。如果从硬件角度,比如说我关注的是能不能把它做到规模,当你足够大的规模以后才有足够低的成本。

为什么手机摄像头做得很小,汽车的摄像头做得很大?他以手机举例称,“最开始我进入这个行业,觉得一个是车规,一个是消规,错了,是规模”。

一个大型的硬件,无论是汽车、机器人,或者是以后的AI+大型硬件的组合,对于消费者来看都是花了一万块钱、十万块钱,甚至数十万买的硬件,如何持续、稳定的发展非常重要。

他认为,在硬件的逻辑体系里面,基于规则的L4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小范围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当端到端的模型未来两年普及,这种成本又低,下限又高,上限更高的技术,会降维打击冲击现有市场

AI+汽车时代,车市模式将大变样

技术不断迭代、冲击,车企能否适应,未来还会有谁会留在牌桌上?

针对这个问题,何小鹏的回答比较宽泛。他表示,未来在牌桌上的玩家会比较少。“下一个阶段新能源车市场的赛点就是谁能够每年生产跟销售100万台新能源汽车,这只是一个淘汰赛的入门权,也就是说我没有就被淘汰了”。

何小鹏认为,未来如果一个硬件产品不具备AI能力,那么它的品牌受影响的程度会是非常大,但如果拥有了AI之后,全球的将来的硬件加软件,它的生产能力、销售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比如销售层面,以前的汽车都是车厂卖给合作伙伴销售,因此就没有办法对汽车进行运营,进行售后服务,进行后收费。

而最近两三年不仅仅看到中国汽车生产模式的变化,更多的也在思考运营方式的变化,思考端到端的服务,从产品研发到最后的售后服务运营全部要做。

他判断,“这些变化会形成最后规模经济的变化,软件的规模经济,生态硬件的规模经济,全球品牌下的足够规模,这两个的规模一旦合并在一起。我觉得中国将来会有机会留在牌桌上的企业会比较少”。

网址:何小鹏与吴新宙达成共识,特斯拉FSD入华“不慌” https://mxgxt.com/news/view/643424

相关内容

吴新宙“组队”英伟达智驾
“在华收集,在华处理”?特斯拉被曝将在中国建立自动驾驶数据中心
从特斯拉“秘密宏图”看马斯克此次来华
小鹏汽车为什么让特斯拉粉丝林志颖做新车代言人?
为何小鹏与特斯拉都执着于打造人形机器人,它与汽车有何关系?
特斯拉开放专利造就中国电动车,情况是这样的吗?
何小鹏VS余承东:高端商战,直接互喊!
朱莉娅·罗伯茨新片《断网假期》引热议,马斯克线上为特斯拉打广告
斯卡拉老板姜鹏出专辑 兄弟小沈阳合唱一首歌
勇士湖人达成交易共识 库里欢迎詹姆斯加入 双方等老詹做最后决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