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道明:我和巩俐,不用磨合
陈道明出席新片《归来》北京记者会
“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陆焉识,我无法调整成为一个。”在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归来》中,饰演男主角陆焉识的陈道明说。
包括《归来》在内,陈道明说,他所演过的片子统统都没有看过,因为他怕自己“看了会遗憾,心里会别扭”,已近耳顺之年的他说,“这或许是对自我虚荣心的一种保护。”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说好,这是肯定的。每个人也都希望对方不说不好,但是我深知,这是一个梦,所以也想得明白。”7日,接受《东方早报》专访的陈道明,诚恳、真挚,与外界形容他的“孤芳自赏”、“冷漠清高”显得格格不入。临了,他还不忘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搭戏演员一一感谢。
谈角色
在张艺谋找上门之前,陈道明就已读过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所以他的脑海里早就有那么一个“陆焉识”。
当导演对他聊起此事,陈道明回忆,“我就说没问题。对于我来讲,这个人物很熟悉,不遥远也不陌生,就这么简单。因为他离我的生活比较近。”
张艺谋已在多个场合说过,在他的想象里,书卷气的陈道明就是陆焉识,特别是当后者穿上戏中服饰,就会令他想起他父亲,“道明特别有我们父辈的气质。”
陈道明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他说,“我父亲就是戴着这样的眼镜。那副白色的塑料眼镜是时代的特征,在那个年代是知识分子的特征,还算知识分子里面时髦的,所以当时在众多眼镜摆在那里,我一眼看中了它。”
因为对那个时代和人物的熟悉,陈道明说,“足以让我自信到不做任何过多的强调,这个人物就能够呈现。再加上整个片子的气质、风格,就是这么一个安安静静的故事,它也不需要戏剧性的结果,表演全都在眉眼之间就足够了。”
谈导演
作为一位在道具方面出了名较真的演员,此次片中陆焉识的一身行头都是陈道明设计的,他说,他演《归来》演得很爽,因为“导演基本上都尊重了我的意见”,他说,“张艺谋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特别会调动所有人的创作积极性,这个很重要,一个年代,一个人物到一个电影,一个导演是涵盖不了完整的,他一定会调动很多人来共同完成一个东西,而不是刚愎自用、唯我独尊,一个人说的算,的确有这样的导演。”
陈、张二人在电影上的合作由来已久:在那部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的《一个和八个》中,张艺谋是该片摄像,陈道明则是片中主演之一;2002年,当张艺谋携《英雄》杀入大片时代,陈道明饰演片中秦始皇一角;如今,被外界冠以张艺谋“回归”文艺片路线的《归来》,陈道明依旧粉墨登场。似乎二人的合作都在张艺谋的转折点上。
对此,陈道明说“真是赶巧了”,不过他对于所谓的张艺谋“回归文艺片”,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他从来没走过,你说什么叫走,真正地回归是从未离开。这个是心未离开,我不觉得他心离开过,(回归文艺片)这句话我不认为是准确的。无所谓回归,他如果再拍商战片怎么办,那就是又走了?只是说他的心离开没离开?我觉得他的心从来没离开。只能说是受了一些商业思潮的影响,去拍了一些商业片,不管好看难看。但文艺片的心结、情怀没有离开,你要知道(拍《英雄》)那个时候,一个电影要攀着多少钱,票房多少钱,都在比赛,都在比谁的财富高,不比谁的艺术价值高,都在比票房,从来不必口碑、文化。”陈道明希望中国文艺片能够回暖,不过他也说“不乐观”。
陈道明还盛赞巩俐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我们俩的配合度,举手投足,几乎不用磨合。抬手,那边肯定有手接你,就是你扔出一件东西,你不用担心它会掉在地上,肯定会有人接住它。”
谈改编
小说《陆犯焉识》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文革”结束。而编剧邹静之改的电影剧本则只用了原著的最后30页。对此,陈道明表示,“小说的每一个字对于我们的电影都很关键,很重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但是确实不能按照小说的思路来归结这个电影。另起一行了,在《陆犯焉识》这个小说里另起了一行字,如果你纠结于小说来还原这个电影,肯定是失望的,因为不可能。”
“我们曾经开过玩笑说把《陆犯焉识》拍成周播剧,很牛啊,从陆焉识大婚开始,20来岁,出去留学,跟老婆的关系,一直拍到跟大卫的关系,跟报社,就是所谓知识分子的那种酸事儿,最后到出事儿,然后从出事儿,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一直到79年大寿。这是一部周播剧啊。这要是一个周播剧能拍三季,一季15集,但是不行。”陈道明表示。
“我们不演过去,最大的信息量就是让观众每每看到过去。但是在你们这一代很难理解,但你们父母那一代就会。”他说,“其实你注意整个这个电影,对过去是一句都没说过,好容易说得是念信的那部分,念得又是绿草蓝天,所以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回忆的电影,它是一个展现现实、展现未来的电影,所以对过去很少提。包括陆焉识回来以后,几乎不再纠结过去的所谓的对文革的控诉,对命运的抗争,觉得自己受过不公的待遇。我觉得这特别符合我的形态,活好当下,过去的我们不要忘记,不要重复就行了。”
《陆犯焉识》的电视剧的版权也已卖出,但陈道明觉得“20年以后,方有可能”,因为这需要捅破窗户纸。“我有时候想,文革当中有好些东西甚至是特别美好的,治安啊,纪律性啊,有敬畏心啊,但是你仔细想啊,所有回忆中苦难会夸大,美好也会夸大,但其实没那么美好。”他说,“人际关系在文革之前是单纯的,是文革把人际关系给一步步(弄复杂的),出卖啊,斗争啊,互相揭发啊,中国真正的第一波的人际关系的摧毁,人文文化的摧毁就是文革。它不光是说砸了多少东西,生产停滞了多少年,这个代价不大,哪怕是一场战争下来都可以缓过来,都夷为平地了都可以重新缓过来。人性重建太难了。”
陈道明呼吁70、80、90后带着父母去看《归来》,观看一下父辈那个年代的故事,他说,这是“一次孝敬”。“陪他们去看看他们年代发生的故事,他们会很感慨的,‘哎呀,那个年代我又看到了’,回来就会兴奋地说,‘那个年代,那点不对,那点怎么怎么……’他会有参与感。可能你们会觉得挺闷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讲一定不闷。”
谈出演影视剧
在2003年出演《无间道III》之后,陈道明连着6年没有拍过一部电影,直到2009年参演《建国大业》、《刺陵》,随后以每年一至两部的速度出演电影,而在此期间,陈道明出演了多部电视剧,其中2012年播出的《楚汉传奇》更是长达80集,饰演刘邦的他可谓是从头演到尾。
陈道明说,他近年来的确电影拍得少了点,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好的角色,没有戏大戏小,我也不分电影和电视,一个烂电影,他投资再多我也不想拍。一个好电视,它再长,给的钱少,我也去。因为它是我想完成的事。”
“你不能说电影更伟大,我不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演员来说,我觉得电视比电影要难搞。”他说,“电影110分钟,拍两个月三个月很从容,每天研究,这不行了我们重拍也不费事,于是搞出一个不错的电影,电视剧呢,一天必须拍10页纸,一播30集50集,电影110分钟看完你出来吃个汉堡包就忘了,电视剧可是天天的,你想一天播2集,50集播25天,天天让观众坐那儿,看这个演员的脸,而且还要喜欢看,没毛病,而且还要接受指三道四,哪个难?观众还得看你,因为电影你不看我都行,因为再封闭空间里。但是电视,我想不看你了,崩儿地就走了。您的收视率就下来了,所以我就说,从某种程度,我觉得电视剧的表演含量要比电影高,我不管别人怎么看。电视剧一天拍10页纸,是不容你考虑的,对一个演员演技的考验,而电影一天拍两个镜头,拍来拍去拍了100多条,在100条里选出一条好的,哪个难?因为工作量在那搁着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剧演员的表演,他的受众性在这个时代要比电影演员考验得多得多。”
谈生活
陈道明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高中时,为躲避上山下乡的热潮,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他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多年后,陈道明认为,正因为起步阶段没有经历过急功近利的熏陶,思考方式才有所不同。而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
冯小刚说:陈道明是演员里读书多的一位,尤其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家里书架上摆了很多,也真看得进去。书法也每天都练,写得一手好字。其他技能也样样精通。
陈道明曾说,因为偶然,我成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演员;因为没有文化,我又梦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想成为一个钱锺书、季羡林式的学问家,又苦于无道无能无才,所以便多出了这个所谓的文化情结。
不过,他也有点遗憾地说,他的绘画爱好,现在变得“功利”了,“在决定上某部戏的时候,我都会勾一下我想象的那个人物。这就变成功利了,原来小的时候是兴趣爱好,甚至想把这个作为一个专业。现在就是我要演这个戏了,演一个账房先生,看完剧本,我觉得账房先生应该是这样的,我就把他画出来,画他的各个局部,我觉得画得对了,演的时候也形象和文字相结合复原她。现在就变成功利的工具,创作方法。”陈道明说,“因为我把文字生成画,然后再拿画去对照文字,看能不能是通的,比如说衣服是穿长衫还是穿短袍,戴不戴帽子,你勾出来之后,在镜子里看自己,看人物,变成一种创作方法。”
如今,只要陈道明没工作“天气好,我就去打高尔夫。一个礼拜都没工作,一个礼拜天气都好的,我打一个礼拜。就18个洞全打完,4个多小时。”此外,江湖传言陈道明爱打麻将,他说:早就不打了。
网址:专访陈道明:我和巩俐,不用磨合 https://mxgxt.com/news/view/643077
相关内容
刘晓庆和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陈道明巩俐牵手参加电影节视频:巩俐独家专访 娱乐圈和我没有关系!
孙红雷:将与巩俐再度合作 我不用靠丁嘉莉出名
巩俐同机随行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巩俐和马克龙交情深厚远不止此
刘晓庆和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电影节闭幕式陈道明巩俐
张艺谋不娶巩俐和女儿张末与巩俐不合有多大的关系?
袁隆平竟然不知道周杰伦和巩俐?鲁豫采访遭尴尬!
陈道明参加电影节,调侃巩俐的“三任老公”,葛优下意识瞄向巩俐
鲁豫采访袁隆平:“您知道巩俐吗?”袁老说:不知道
陈可辛:巩俐是饰演郎平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