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道”与“德”是什么?与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之一。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作为中国文化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世界哲学史上,也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哲学家之首。老子的作品叫《道德经》,也叫《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一部充满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精湛的辩证法的作品。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来改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且分了章节,就变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八十一章的《道德经》。
老子提出的道德概念,是古老的哲学概念,与现代通俗意义上的道德,含义完全不同。现在意义上的道德,属于伦理学的范围。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为:”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等。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与儒家的孔子和孟子的道德概念是一致的,它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所以道德是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价值观,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但老子的道德,却与之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道。老子的哲学被称之为道家哲学,就是来源于这个道。道是老子哲学的基础与核心。在人类的婴儿期,人们总是充满好奇地追求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宗教和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这个神在中国叫做天或者天帝,而在西方叫上帝。这是一种有神论的哲学,而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自然哲学。老子认为宇宙并非神创造的,而是由道创造的。老子说道存在于”象帝之先“,是支配宇宙万物发展的终极的根据和力量。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定义,但它确实存在的,是以无的形式存在的。
老子在《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从以上老子的阐述来看,道是一种自然法则,天地万物都起源于道。老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就意味着,道是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根据,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道所支配的,也就意味着,在万事万物的身上,总是蕴含着道,这是万物的总的根源。
但是万事万物又各有不同,他们也有各自的本性。这个物的本性,在老子看来叫做德。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背后看不见的规律和本原叫道,而万事万物所表现出来的看得见的特性,叫德。通俗地说,就是万事万物在道的支配下,显现出来、得到的东西叫德。
老子是这样解释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的。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是道德最好的解释。老子说,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也就是说,道生万物,而德则表现为万物。道是万物背后的根据,而德是万物之所以为物的根据,或者说是万物的特性。比如谁的柔弱,玉的温润,青松的坚强等。
因此,道是内在实质,德是外在表现,道是看不见的,德是感受得到的。
用中国哲学的另外一个概念来解释,或许更好一些。中国哲学讲体用合一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解释道德和一的概念。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所以,道是本体,而德是外在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时候,知识分子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把道理解为中学,他是本体的,而德可以理解为西学,它是外在的。
网址:《道德经》中“道”与“德”是什么?与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637153
相关内容
宗教与道德是什么关系?李文倩:康德论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
道德败坏的“美女”网红:甘肃地震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陈坚】比德、性德和道德——儒佛道三家“德”论比较
诚信和道德的关系
佛教戒律与社会道德
在贫富与道德之间寻找自我:远方的穷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哈特的法律与道德关系学说之解读
读完《道德经》,我现在强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