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大师”还是“江湖骗子”?
南怀瑾的声名鹊起, 其实是在五十多年前。
1976年,根据南怀瑾演讲辑录的《论语别裁》在台湾出版,受到狂热追捧,到1988年时已再版高达18次之多。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著作引进大陆,同样掀起一股“南怀瑾热”。时至今日,“南怀瑾”这个名字已经堪称“名播遐迩”,誉之者尊称其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但围绕着他和他的作品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毁之者直斥其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篡改三教混淆古今”。
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对这个人会有着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
当代人不读南怀瑾
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
从上海市区出发,沿着沪青平公路抵达金泽,然后辗转来到毗邻太湖的庙港,再穿过热闹的太湖蟹市场和僻静的芦苇荡之后,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恍如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一座两边面临太湖、占地200余亩的建筑就在眼前。
这座太湖之滨的建筑,就是南怀瑾于2000年开始兴建的“太湖大学堂”,七年土木之后,如今楼宇庄严、芳草萋萋,俨然已成规模。每年都会有众多的企业家、学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放下公务,花费很长时间,来到这里追随南怀瑾研习人生哲理。
南怀瑾说:“今日的世界,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从精神的层面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他说他创办太湖大学堂,就是希望随缘教化,运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与传播,挽回人们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据说,这也正是有众多社会精英们愿意追随南怀瑾的原因。如今,他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他的很多作品被译成了英、法、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多种语言,甚至有人断言说,“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南怀瑾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跌宕人生路上走来的传奇“隐士”
但是,在1949年赴台湾之前,时年已31岁的南怀瑾其实还并没有什么名气,他所面临的第一要务甚至还是“生存”。据南怀瑾后来的学生、台湾老古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刘雨虹回忆,那时候的台湾,物资极其贫乏,一串香蕉三个鸡蛋,就是一个摊贩货摊上的全部物品。起初南怀瑾和他的温州同乡一同做船运生意,因货船失火,投资血本无归。
1955年,困窘处境中的南怀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禅海蠡测》,书刚出版时每本定价新台币5元,在基隆出售,根本没有人买。
后来,随着台湾经济的复苏,文化氛围的逐渐形成,关于南怀瑾早年的传奇经历开始口耳相传: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南怀瑾,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涉猎广泛,喜欢寻访高人隐士;抗战期间离家入川,在军校任教,期间被青城山的大居士袁焕仙收为弟子,后辞去教官职务,到峨眉山闭关修行3年。出关后继续修道参禅,9年后离开四川到云南大学讲学,1947年重返乐清,1949年赴台。
南怀瑾俨然成为一个传奇的隐士,邀请他讲学的学校、机关、社会团体渐渐的越来越多。而频繁受邀讲学,又让南怀瑾开始吸引更多听众,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也越来越多。
《论语别裁》引发的轰动
1971年,南怀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正式开设《易经》课程,可是课只开了一年,南怀瑾就主动停止了。据说,原因是他的课程太受学生欢迎,教室里是满的,窗外还站了人,这就与一些老师的课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和难过,应该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
真正让南怀瑾“大红大紫”的则是一本《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南怀瑾“用时代的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引起轰动。后来, 时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王雷泉到香港拜访南怀瑾,经他介绍,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正式在大陆出版《论语别裁》,风靡一时。几年间,《论语别裁》发行即过百万,堪称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神话”。
在南怀瑾的作品陆续在大陆出版之后, 2006年8月,出版社邀请南怀瑾在上海作一次公开演讲,南怀瑾担心来的人太多容易造成混乱,一再要求严格保密、不作宣传,但消息随即在网络上传开,打进出版社的询问电话络绎不绝。南怀瑾的名气和所能形成的感召力,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叩开太湖大学堂的神秘之门
庙港是太湖东南岸的一个安静小镇,小镇不大,10分钟能完全贯穿。从太湖延伸出的一条小河,将小镇划分南北。从桥头向北大约两公里,有一片高墙围起的大院,院门左侧的石墙上刻着烫金的“太湖大学堂”几个大字,右侧的一块牌子上写着一系列大名鼎鼎的合作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美国管理协会(中国),字迹皆为繁体。
进入大门,面前横着一条小马路,两畔是草地和树木。院内幽静,有小鸟在枝头啾啾,蝴蝶在草地上起舞。沿着小马路向左,走了大约10分钟,只看到太湖水面和树木,却看不到建筑和人影。
忽然,身后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一个中年男子骑一辆电动自行车跟上来,自称是负责安全工作的。在弄清记者身份及来访目的后,中年男子解释说,大学堂因为地处偏僻,经常有不速之客闯入。或有好事者进来探险,或者干脆翻墙而入,偷走院内的竹笋和桃子。学堂不胜其扰,因此工作人员都格外警惕。平时学堂大门紧闭,外面的人要进门必须有“内应”。
另外,几乎每天都有因仰慕南怀瑾而远道赶来求见的客人,为此,大学堂在网站上专门发了一份“敬告访客书”:“太湖大学堂乃教育学术机构,非宗教场所,工作繁剧,实无暇接待社会访客;”在抵达办公楼之前,记者又遇一位保洁员的盘问:“你从哪儿来的?有什么事?”整个院子呈椭圆形,环形道路恰似操场跑道,向左走到大约四分之三处,才到办公楼——一栋中西合璧的白墙青瓦建筑。不远处另一栋建筑正在施工,从轮廓可以看出也是仿古风格。
一位老师把记者领进办公楼大厅,室内都是深红色仿古家具,桌椅、屏风,古色古香。两侧墙上分别挂着曾国藩和孙文手书的名句:“诗书好在家四壁,天人几何同一沤”,“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这里就是南怀瑾先生的讲堂,对联所写,让人怀想开讲时高朋满座的盛况。
太湖大学堂吸引各方来客
“来听课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平民百姓听不到。”进门时,门卫这样告诉记者。这一点,听课者名单可资佐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孙家州,曾带领国学院学生前来听课;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也曾带领师生前来;还有由银监会带队的经济界
人士;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界人士;听众名单中,有周瑞金(“皇甫平”)、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教授)、李兹雄(斯米克斯公司股东)。他纵论古今的渊博学识和拉家常式的平易风格,吸引了各方人士,有些人甚至专程从美国、东南亚赶来。
南怀瑾学生遍及世界,有些比他年长,有些已经是各自领域的头面人物,但仍对他毕恭毕敬,谨守弟子之礼。“我听过好几次他(南怀瑾)的课,还跟他跳过舞,就在去年中秋节晚上。”门卫很自豪,他是极少数能聆听大师授课的苏州本地人之一。
他指着大门右手一片树林掩映中的房子说,南先生经常在里面打坐,吃完饭在院内散步,很少出大门。前面记者遇到的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学堂整个面积大约200亩,包括草地和湖面,“当初南先生看中这块地方,就把湖边沼泽填了起来。”
太湖大学堂是吴江所属民办教育机构,出资人是台湾薇阁集团董事长李传洪。
大学堂里与北大学子探讨人生哲理
2006年初夏,太湖大学堂历经6年,初步建成。2006年7月1日至7日,年届九旬的南怀瑾在大学堂首次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他常用八个字概括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他讲课不拘囿于传统国学,文化是人类的文化,他希望能撷取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精华的东西。”南怀瑾的一位弟子说。
因为年龄关系,南怀瑾讲座平均4个月一次,想听的人很多。在此,我们摘录下2007年7月南怀瑾为北大光华学院学子讲授“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一课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南怀瑾在课堂上取出诸葛亮《诫子书》,给大家进行了认真解读。他说:“我的考虑,让你们拿去背背。诸葛亮给儿子的这封信,非常重要,我希望你们诸位企业家背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里每句话发挥起来意义都很多,我们先把原文大概念一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先学会心境的宁静。这一点,希望中国新起的企业家,尤其是各位要注意能不能淡泊;不但生活要淡泊,思想也要淡泊。我想你们都会知道,从汉朝诸葛亮这封信以后,一般人常常讲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在他的这两名话里提出来的。
‘夫学须静也’,真讲学问,要一个宁静的环境,宁静的时间,每天诸位,十二个钟头里只要三四个钟头,自己有个单位宁静地反思、反省、读书的时间;‘才须学也’,知识的增加,才能的增长,要学问中来。‘非学无以广才’,不求学,不求广泛的知识,才能是有限度的;‘非静无以成学’,没有宁静的心境,宁静的思想,你的学问不会深入。有的版本是‘非志无以成学’,‘志’,就是立志,没有深刻的愿望、意志,学问也不可能深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理性’,也有版本是‘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句话是对起来的,这是汉文的特点,句子对应的。自己对自己原谅、放逸、不精进是‘淫’;‘慢’是傲慢,自己认为满足了,了不起了,每个人都容易犯这个毛病。譬如你们诸位,同我们一般年轻的人读书一样,一看以为都懂了,其实连影子都没有摸到,这就是‘淫慢’,淫慢则不能研精、精到;‘险躁’,内心思绪跳动,思想不稳定,脾气很躁,则不能理性,管理不了自己。
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育。他的儿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所以诸葛亮是一门忠孝。诸葛亮帮助刘备在四川,儿子也带到四川,在家里读书,他也没有空闲教儿子,这是他教训儿 子的一封信。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年龄跟着时间跑了,年龄老了,思想衰退了,一岁一岁,你觉得自己长大了,今年四十,明年四十一,好像长大了,实际上你是衰老了,落伍
了。
‘遂成枯落’,最后你是落伍了,跟不上时代。‘悲叹穷庐’,老了,没用了。古人有一首诗,‘壮不如人老可知’啊,有什么可谈呢?悲叹穷庐,自己后悔!‘将复何及’,后悔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诫子书》,我当年二十多岁教军校学生,就要他们背这个,每天要背来,你将来要做统帅、做领袖的,不读这个不行。诸葛亮的文章不多,但他写信,最令人佩服了,都是短文,简简单单几句话,包括了很多的意思。诸葛亮一辈子最了不起的文化著作,流传万古,只有前后两篇《出师表》。所以古人说,‘但得流传不在多’。
那么,我讲了这篇《诫子书》,提出来诸位的修养,要随时反省自己,千万不要给胜利冲昏了头,不要让钞票把自己脑子搞乱。古人有一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我常常嘱咐同学们,也嘱咐朋友们,我们都是乡下出来的孩子,所以曾国藩用人喜欢用乡下出来的,他有‘乡气’。‘唯大英雄能本色’,不要傲慢,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
这个修养、管理,对你事业的前途有没有影响?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领导、做企业的,四个字——沉默寡言——不要轻易动怒,甚至言语还要简短,没有废话,乃至修养到‘喜怒不形于色’,下面摸不清楚你了,就差不多了。
我们这一次,没有办法详细给大家谈,我只提一些要点。所以,你不要认为,到光华学院或者某一个大学,拿到管理学的硕士、博士,就了不起了,那不算什么。我一辈
子,常常告诉人家,我没有一张真正好的文凭,也没有真正拿一个学位,乃至当年的日本人、韩国人找我讲,给你个名誉博士学位。我说笑话!我要这个吗?你们来,我给你一张,两毛钱买一张草纸,我盖个大印,我可以给你一百个名誉博士学位。我还有站在你的前面,为了这个,行个礼,拿来,弄个帽子戴着,我一辈子难道玩这个?才不会受这个骗呢!哈,那是虚名骗人。
这是拿我来讲。但是也劝导你,劝你们诸位,真正地反省,做到自己管理。这个管理的学问,最好去读两本书:《大学》和《中庸》,读前面的部分,背来。为什么只叫你读前面的呢?因为后面是大政治哲学了,管理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不要管,先把个人管好了再说。
伟大的事业是人做出来的,人最难的是管理自己。你们诸位也看了我的书,我常常说,做英雄容易,做圣人难。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但是不能征服自己,很难!自己对付不了自己。圣人不要征服天下,专门征服自己。这是英雄跟圣人两个的差别。”
“国学大师”之名言过其实
南怀瑾众多追捧者认为,“南怀瑾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堪称‘一代国学大师’。”但这一说法也遭到了国内学术界的众多质疑。
知名学者张中行就曾公开撰文痛批南怀瑾的代表作《论语别裁》。张中行称,《论语别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但意见却还是五四前后极少数人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那一路;而且,南怀瑾讲《论语》的方法,也就是《古史辨》以前流行的“信而好古”那一路,借用桐城派的术语,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要考据。更使人吃惊的是,南怀瑾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可谓“前无古人”,如该书在讲《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时,不信通假甚至不知通假,把通“无”的“亡”读为亡国的亡,于是“有君”就不得不同“亡(国)”对称,滑天下之大稽。
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在谈及南怀瑾时也表示说,称其为“国学大师”言过其实,“他也就是在读了儒、佛、道三家的一些著作之后写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而已”。南怀瑾值得佩服的一点是,他有勇气讲出他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未必懂但是他思考过”。
南怀瑾的名字在广泛传播中,常常和各界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为不少人所诟病,被认为是借名人炒作自己的“江湖骗子”。南怀瑾曾经的闭关修行、晚间打坐修行,甚至他每天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一小碗稀饭的饮食习惯,都被不少人质疑为是将自己刻意打扮成“奇人异士”的一种“江湖骗术”。
南怀瑾: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对于纷繁扰攘的“南怀瑾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赞誉或者“南怀瑾就是一个走江湖的”的质疑,南怀瑾说,这一切都与他不相关,他也没有辩驳的想法,“明白的人自会分辨,不明白的人辩解也不明白,徒费口舌而已。”他甚至自嘲说,自己一生也确实就是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据说,南怀瑾常常对他的弟子说的一句话是,“拿得功夫以腿真”。修行人打坐,常常是腿痛和痒,南怀瑾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提醒修行的人,不要停留在感觉上,生命很短暂,要抓住修行的重点。不过,私下里,南怀瑾也不免常常叹气。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张耀伟说,做名人难,做一个要无时无刻都为人师表、做人楷模的名人更难。南怀瑾一生结识的人可谓三教九流,但真正惺惺相惜的恐怕也没有几人。这份热闹中的孤独别人怕是不知道,所以南怀瑾的那份叹息更是一种无奈。
如今,年届九旬的南怀瑾,依然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教拳、礼佛、诵经、参禅、打坐、阅读、写作。至于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江湖骗子”,恐怕还要留给更多的后来人去评说。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瞭望东方周刊》及南怀瑾 《漫谈中国文化》一书
网址:南怀瑾,“国学大师”还是“江湖骗子”? https://mxgxt.com/news/view/631931
相关内容
南怀瑾是何样人物:“国学大师”还是“江湖骗子”?国学大师南怀瑾:小学肄业,被李敖骂是骗子,95岁在太湖去世
南怀瑾到底是“骗子”,还是一代“大师”?李敖:根本就是个骗子
被称作“国学大师”的南怀瑾,竟被李敖放话:他就是个骗子
南怀瑾是“大师”还是“骗子”?北大教授:文盲才看他的书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
南怀瑾,为什么学术界和民间的评价是两重天呢
国学大师南怀瑾去世 乐清市民自发前往纪念馆悼念
南怀瑾遗产起纷争
南怀瑾诞辰百年,为什么南家子女称父亲为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