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为文化事业奉献一生,逝后,其弟子儿女却忙于争夺巨额遗产

发布时间:2025-01-02 06:20

侠骨柔情天付予, 临风玉树立中衢。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积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在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推广中,南怀瑾大师可谓是首当其冲,将我们的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南怀瑾大师不仅对于儒释道教的传播,对诸子百家的发扬有着巨大的贡献。同时,在文化教育,政治活动方面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甚至在经济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海峡两岸的国家民族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将自己一生都致力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和国家稳定的国学大师,在逝世的时候,他的弟子和儿女们却为了争夺遗产而争执不休。

文武双全

1918年南怀瑾出生在浙江省温州的一个大家族中,虽然在他父亲的这一带已经家道中落,但是毕竟是书香门第,自然不会忽略了对南怀瑾的教育。

南怀瑾从小就熟读诸子百家,但是成绩不理想,到了十三岁时,因为成绩排到了倒数,他的父母也没有再送南怀瑾去读书,而是想让他学习木匠或者别的技术,好歹可以谋生。但是南怀瑾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虽然成绩倒数,但是对于学习的热情从未减少。

最后南怀瑾如愿以偿在家自学,他的父亲还给他请来了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叶公恕。最后在叶公恕大师的培养之下,南怀瑾对于三教百家有了独到的理解。

南怀瑾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是爱好武侠小说,喜欢练武,他的父母就给他请来了武术名师,叫他学习武功。后来南怀瑾一路从温州赶到杭州,还通过了国术馆的入学考试。顺利进入武学馆之后,他深知自己的机会来之不易,就每日勤奋练武,同时也不忘学习诸子百家的文化。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文武双全的南怀瑾进入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在那里学习多年后,又追随虚云和尚学习佛法。南怀瑾为了学习佛教的著作《大藏经》,二十五岁就剃度出家。

在当时动乱的年代,南怀瑾先生为了学习中华文化,游历四方,在亲身经历的同时,对于儒释道三家,有了自己深刻的见解。

前往台湾,发扬文化

1949年,南怀瑾大师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前往台湾。当时台湾民众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是特别了解。虽然南怀瑾大师一到了台湾就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但是一本都没有卖出去。南怀瑾家境贫困,不得不搬到喧闹的菜市场居住。

在菜市场中,南怀瑾不仅要克服周围喧闹的影响,还要照顾自己的多个孩子。但是即使这样,仍然无法阻挡南怀瑾的创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在南怀瑾的坚持创作之下,结识了之前杜月笙的得力干将之一的杨管北。当时的杨管北已经赋闲在家,潜心研究着“养生打坐的法门”。

初始南怀瑾的杨管北认为南怀瑾和一般江湖术士一样,但是经过六年多的接触,南怀瑾向他展示了非凡的才华和见识,到最后对于南怀瑾完全信服,甚至对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南怀瑾行弟子之礼。

1963年,在杨管北的支持支下,南怀瑾名声鹊起,被聘请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的教授而且还担任了礼学院院长,后来又在辅仁大学创办了《周礼》课程,当时许多的政要人物,社会高层都慕名前来。

后来蒋介石举办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南怀瑾把握机会,将诸子百家的解读和佛学禅宗的事宜宣传给大众,他的弟子将其口述的内容记录最后出版,取得了社会各界极大的支持。

南怀瑾在成功之后,摆脱了江湖术士的称号,开始着力于宣扬中华文化,成立出版社,文化公司等许多的文教机构,宣扬着文化历史哲学佛学。

南怀瑾所作的《论语别裁》,在全台湾岛都盛极一时,不仅提升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对于文化的宣扬,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系两岸

后来南怀瑾移居美国华盛顿,在这里仍然宣扬着三教百家,许多的大陆访客也慕名而来,前来学习。自己多年的文化积累,对于这些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精神匮乏的青年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接受过多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南怀瑾,肯定不能接受国家的分裂。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南怀瑾起草了《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提倡海峡两岸:和平共济,强化宿愿。同心合作,发展经济。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在南怀瑾大师的推动下,两岸的关系有所改善,并且间接地促成了九二共识。

南怀瑾返回大陆之后,参考在台湾的经济发展情况,创办了大陆第一家规范的股份制企业,给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本,不仅如此,南怀瑾还引入了外资企业,成为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在浙江省发生水患的时候,南怀瑾竭尽全力促进家乡的重建。南怀瑾还建立了南氏医药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创立了太湖大学堂。将自己不甘于平凡者的代名词完美的诠释。南怀瑾大师所得的财富,都施与民众,造福一方,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遗产之争

南怀瑾这一辈子,从玩索而有成者到身先士卒地宣扬真理,再到舍生而追求真理,真正实践到从"平凡"到"高贵"的最好人生"答卷"。在南怀瑾大师圆寂之后,却留下了很大的问题。

虽然南怀瑾大师生前对于三教百家的真理宣扬从未停止,但是人非圣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先贤的哲学思想所影响。由于南怀瑾生前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但是在去世的时候有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所以南怀瑾在去世之后,就引发了自己弟子和子女的遗产之争。

南怀瑾大师生前都是居住在自己的弟子李传洪家中,所以自己的弟子对南怀瑾大师的遗产也抱有想法。最后为了争夺这笔遗产,南怀瑾的弟子和子女们闹上法庭,却也没有什么结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南怀瑾大师一生劳苦功高,宣扬着为国为民,但是到了自己的儿女和弟子,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争得不可开交,令人遗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南怀瑾为文化事业奉献一生,逝后,其弟子儿女却忙于争夺巨额遗产 https://mxgxt.com/news/view/631913

相关内容

南怀瑾遗产起纷争
南怀瑾的文化遗产之争为何如此没文化?
一代大师南怀瑾因未立遗嘱,弟子与儿女对簿公堂,结果如何?
南怀瑾诞辰百年,为什么南家子女称父亲为南老师
南怀瑾:饱受争议的一生
文化学者南怀瑾在苏州逝世 生平回顾
人物志|“杀父之仇”:南怀瑾的奇特“家庭”
南怀瑾先生轶事
“名为父子,实同陌路”-南怀瑾的家庭子女关系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