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网络主播模仿中国田径运动员吴艳妮而引发的争议,再次将“明星形象保护”这一重要法律议题推向公众视野。这位主播通过模仿吴艳妮的穿着和动作,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打赏,却也因此遭到了一些网友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此举极大地不尊重了运动员的个人形象,甚至涉嫌侵权。主播的相关账号已无法搜索,显示出平台对这一行为的处理,似乎也在向市场传递出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人格权保护的信号。
在如今的数字社会,体育明星的形象价值日益凸显,而主播与明星的关系却常常处于模糊地带。虽然模仿在创作中是常见的元素,但其是否侵犯了原有明星的形象权,以及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值得深入分析。根据中国《民法典》第1014条,个人的肖像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实施商业行为,不论是否获得了经济利益,都可能侵害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评论指出,在模仿吴艳妮的案例中,主播虽然以娱乐形式表现,但应当自觉识别并尊重他人的形象权。在这一过程中,主播的行为不仅涉及与吴艳妮相关的法律责任,还可能招致平台的规制,反映出内容创作者在追求流量与创意时,务必平衡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同样的情境也出现在另一位网红张白鸽的经历中。这位拥有1200万粉丝的高人气主播,近日发现自己的录像被其他人用于伪装成直播带货,且未经过她的同意,向粉丝欺诈。张白鸽明确表示,自己已经聘请律师对这一行为进行公证,呼吁官方加强对相关被骗行为的监管。这一事件同样揭示了网络平台在保护个人形象和劳务权益方面仍显不足。
综合上述两例,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直播与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维护创作者和明星形象权的法律框架亟待完善。同时,公众对网红经济的关注,也提示着社会各界对于形象及声誉保护的重视。未来的法律监管不仅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更要创新多方协作机制,使得明星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至于消费者,更应具备辨识能力,在创作者与品牌商家的声誉面前,做出明智的选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呼吁我们的法律界、互联网平台与内容创造者共同努力,以更为健全的法律框架与更加明确的道德标准,引领整个行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