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所谓真相是怎么来的?
网上大谈所谓“武大郎和潘金莲真相”的网络地摊文章非常多,网上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这些网文都言之凿凿地说,武大郎姓武名植,河北清河人,明代进士,曾任山东阳谷县令,为官清正廉明。潘金莲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知书达理,和武大郎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那么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的故事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网络地摊文煞有介事地“考证”说,原来武植有个好友,叫做黄堂。武植当上阳谷县令后,黄堂前往投奔武植,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但武植只是好酒好菜招待,始终没有提携他。黄堂很是不满,于是不辞而别,回乡路上,四处散布武植妻子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的谣言。结果谣言传遍相邻州县的街头巷尾,施耐庵也听说了,信以为真,便写入他的《水浒传》中。
这些网文侃侃而谈的所谓“武大郎和潘金莲真相”,源头来自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的民间传说。
武家那村,原叫孔宋庄,后来才改名武家那村。这个村庄的武姓族人一直坚信他们是武大郎(武植)的后裔,他们的先祖武植于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来河北清河县。
武家那村里有一个武植墓,现在列为河北省清河县的文化景点,据称以前是古墓,但网文关于“武植古墓”的记述非常混乱,发掘时间有的说是1946年,有的说是1992年,有的说是1994的。莫衷一是。
现在游客看到的武植墓,是上世纪90年代新修的,墓前石碑有碑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那么《清河县志》关于武大郎与潘金莲的记载又是怎么回事?据新编《清河县志》主编沈世远先生的说法,“《清河县志》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首次修志以来,先后七次重修,但都没有关于武潘的任何记载。鉴于民间言传的原因,新编《清河县志》第二十二编‘文化’条目里,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收录了《武大郎与潘金莲》。”请注意,历代《清河县志》都没有记载武植的姓名与事迹,只是今人新编县志,才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收录了武植的故事。在方志中收入民间传说,绝不是可取的修史态度,很容易误导人,不明就里的作者往往会将民间传说当成严肃的文献记载来使用。
沈世远先生又自述,为了求证武植任阳谷知县一说,他“曾经先后两次前往阳谷县,求证此事的真假。翻看《阳谷县志》,县志内记载的从宋朝到明朝的官吏,均无武姓者,就是吴姓的官吏也没有一个”。
可笑的是,据说2009年,曾有施耐庵的后人专程跑到清河县武大郎祠堂,代表先人向武氏后人道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就不怕你们家先祖施耐庵在九泉之下喊冤么? 依我看,武大郞也好,潘金莲也好,都是“民间传说+文人杜撰”而产生出来的文学形象,历史上未必真有这么一号人物。武姓人与潘姓人又何必乱攀亲? 当然,也许清河县武家那村的武姓家族确实有一位先祖叫做武植,真的是明代的进士,担任过阳谷知县,但他跟《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未必有什么关系,可能仅仅是同名同姓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所谓真相是怎么来的? https://mxgxt.com/news/view/615095
相关内容
关于武大郎的谜题:扮演者、与潘金莲关系、卖什么饼、身高、真实身份、女儿武大郎的老婆是谁(历史上的武大郎,妻子也是潘金莲,不过夫妻关系大不一样)
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之谜: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纠葛
历史上的武大郎、潘金莲、武松,和水浒中的他们形象差距有多大
逆境中的选择: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背后
武松和武大郎的兄弟关系并不好,潘金莲的存在说明了一切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到底如何?夫妻恩爱,还生了四个儿子
2018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合影,20年过去了他俩看起来依旧
原创2018年,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合影,20年过去了他俩看起来依旧
西门庆暴打武大郎,潘金莲:大郎喝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