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的科学观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变化的?

发布时间:2024-12-31 13:37

我国古代人的科学观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一直以来就有文明古国的称号,我国古代的科学观更是受到世人瞩目。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国家,科学观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我国古代的科学观是什么样的,历代又是如何发展的?

1. 神秘的上古科学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源于原始人们的生产和平时的生活经验。

原始社会的时候,科学存在于技术之中,或者说仅仅是萌芽。如在选择石料,打制和使用石器中,比如说制作石斧,就蕴涵有力学和矿物学、地质学知识的萌芽;

在采集狩猎和原始农牧业中,包含着动植物学的初始知识;在火的使用、制陶和原始冶铜技术中,则有一些化学知识的萌芽;而养家畜捕鱼这些的发展的需要则促成了天文和数学知识的早期积累。

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的产生,也是原始技术的开始。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冶炼铜器到铁器的使用,都显示了人们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当时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往往是通过神话传说的形式留下来的。

比如说盘古开天地,女蜗用黄土造人,这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体演化学说和生命起源理论。南方多雨,北方常旱,这是因为南方有雨师应龙,北方有早神女魅;山有山神、河有河伯,自然界的每一种事物,都有一种神灵在起作用,这就是当时人们的自然观。

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螺母发明养蚕术,把对人有用的重大发明都归在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身上,而且还想象出有更伟大的英雄能征服自然力,如‘翼射九日’等,这就是当时人们的科学观。那么在上古时代之后,人们的科学观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二.百家争鸣的秦汉科学观

先秦时期出现了《周易》。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之源的《周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总纲,不仅确立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基本模式,而且在近两千年的封建时代直至今天对科学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首先,《周易》最重观察。《系辞下》说,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然后始画八卦,然后才有《周易》。

这段话是中国古代‘观察’一词的最早出典。这种‘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以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家。

其次,《周易》又十分重视分类的思想。它首次提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不仅主张“以类族辨物”,即用阴阳、八卦、六十四卦这些范畴对万物进行分类;而且要求“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要求触类旁通,由己知的事物推广到其他未知的事物。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任何科学方法,都可以追溯到《周易》,都可以在《周易》的思想中找到它们的根源。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此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巩固,我国古代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各学科体系开始形成。

以阴阳五行学说和气论为哲学基础,数学、天学、地学、农学和医学五大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科学理论。

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可谓是集战国秦汉数学之大成,是中国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大大充实了中医学体系的内容;

张衡研制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动仪”和“浑象仪”更是将汉代的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三.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科学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固然中国处于政权并立的“乱世”时期,没有形成稳定的大一统局面,但南北分裂对科学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相反,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

由于战乱的原因,反倒促成文化的广泛交流。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进入成熟期,以魏晋玄学为特征的新道家思想解放运动,催生了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学的第一高峰。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性的成就。

比如在天文学方面,北齐民间天文学家张子信发现了太阳和五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有人称他的发现差不多埋下了一场天文学革命的种子;

在数学方面,刘徽的‘割圆术’及祖冲之的圆周率,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在农学方面,贾思僻的《齐民要术》标志着我国古代农学体系的形成,等等。

尤其是玄学思潮的兴起,从自然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并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思辩能力。而范镇的《神灭论》思想无疑地显示了这个时期科技思想所具有的历史高度。

这些科技的发展是对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以来形成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充实与提高,也为唐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世界巅峰的唐宋元科学观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尤其是,当时的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国与亚非各国交往频繁,加强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充实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知识。

同时由于国际往来频繁,还刺激了诸如造船、纺织、造纸、陶瓷等的生产的规模与技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此时己初露端倪。

宋元时期也是一个科学家辈出的时代,产生了兼擅众长、创见迭出的百科全书式科学家沈括,出现了成就辉煌、名贯中西的数学四大家一一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还出现了把中国天文学发展推向高峰的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首创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平民发明家毕异。

除此之外,还有造火箭的唐福、冯继升,天文学家王祯,医学家刘宗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地图学家朱思本,其它如创农学家陈宋慈,机械制造家燕肃,名锻工刘美,水工高超,木工喻皓,船工高宣,创造新船的项给,发展海运的朱清。

还有大量的科学作品,比如《营造法式》,《武经总要》、《梓人遗制》等等,这些科学家之中有士大夫,也有一般的工匠。

正是经由他们的努力,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随后元代在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也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思想的大幅度改变。隋唐哲学突出讨论了天人关系问题,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与柳宗元的“天人不相与”的讨论就是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历法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最高成果。人们开始自行发现自然界的规律。

五.逐渐衰落的明清科学观

在经历了宋元时期的繁荣和发展以后,中国古代传统科学进入明代也呈现出新的局面,明清之际,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中国的封建社会濒于没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受实证影响的中国传统科技放出了最后一道光彩。

16, 17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个是出现了一批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对中国传统科技中的某些领域进行了总结,标志着中国的传统科技的发展己经接近于尾声。

比如学通中西的科学家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科学启蒙思想先驱者和技术的百科全书家宋

应星著《天工开物》,地理学家徐弘祖著《徐霞客游记》,医药学家李时珍集百家之精华著《本草纲目》,数学、物理学家朱载育著《律学新说》,水利学家潘季训著《河防一览》等等,给后来的科学探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启示。

与此同时,西方的传教士竞相来华,开始了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历程,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传统科学己经开始落后于西方科技的发展。但是,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某些科学理念。

还是让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科学思想的某些长处和中国传统的科学体系存在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并开始了中西科学思想的融合工作。徐光启、李之藻、王征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并且出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三次高峰,直至明清后期才开始渐渐衰落下去,同时在缓慢发展中出现与世界相融合的趋势。

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古代不仅有科学,而且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传统科学思想。

参考资料

【1】 郭金彬《中国传统思想史论》

【2】 李申《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

【3】 邢兆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研究》

【4】 袁运开周瀚光《中国科学思想史》

【5】 董英哲《中国科学思想史》

网址:我国古代人的科学观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变化的? https://mxgxt.com/news/view/611359

相关内容

古代艺人与现代的艺人地位的变化是什么
2000多年前的《墨经》如何记录了古代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如今的明星多如过江之鲫,那古代的明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晚年竟然修成了地仙
中国人养猫已有几千年历史,古代铲屎官又是如何养猫的呢?
为什么科学家不如娱乐明星红?
文学史,电影史,文化史:20世纪美国人文学科变迁的概述和思考
时代变迁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形象丨纪念霍金诞辰80周年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
观唐文化李保刚:文化与城市的结合,最难的是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