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主流”之后:张惠雯的《在南方》
原载于 《南方周末》
文 | 方柏林
张惠雯,1978年生,祖籍河南。1995年赴新留学,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1995至2010年居新加坡,2010年后移居美国,现居波士顿。
曾先后获得“新加坡国家金笔奖”,“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奖”等奖项,小说多次上榜“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十大短篇小说排行榜”,被广泛收入历年中国小说年选选本。
现为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作品刊发于《收获》、《人民文学》等中国文学期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两次相遇》、《一瞬的光线、色彩和阴影》、《在南方》,散文集《惘然少年时》。
2020年9月4日上午,第五届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线上颁奖仪式在广东中山举行,获奖者之一是张惠雯,其获奖作品是《在南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评委们对她和作品的评价是:“张惠雯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海外华文作家,她对情绪的精准把握和对场景的精确书写让人过目难忘。几近完美的小说技术,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教科书般的示范意义,也让她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小说家。《在南方》收录了张惠雯11个具有美国南方生活背景的短篇小说,展现了移民生活的多个侧面,这是一部开放的、具有国际意识的优秀作品。”
海外华人,带着各自出国年代的鲜明印迹,闯荡海外的江湖。如北岛所言,中文是大家唯一的行李。脱离了母语文化,大家就如同文化活化石。如今网络发达,接触国内信息不难,但多通过文字阅读,渠道有限,缺乏电视、电台的立体轰炸,后来发生的事,涌现的人,流行的歌,都渐渐陌生。有人说起来,也觉得是雾里看花。在海外办个家宴,一唱卡拉OK, 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什么人什么时候出的国,误差不超过三五年。
作家们也层次分明,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来自大陆的作家中,最早流行的是老一代充满伤痕的回忆,尤其是文革和政治运动的红色回忆,这包括严歌苓。它们也符合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想象,所以这类作品不少。多了也就成了大路货,无论是出中文还是英文作品,读起来都是类似的味道。然后,我们看到一些《北京人在纽约》电视里所描述的那种老留学生的奋斗史,主题是生存与扎根。美国不是天堂,就是地狱,总之形象单一、刻板,不过倒是娱乐性强,很耐看。文学方面,老留成就不大,没有多少印象深刻的作品。再往后的七〇后八〇后,出国前经历了中国社会的过渡,到如今也该在新的国家站稳了脚跟,也就是所谓“融入了主流”, 他们的声音却还没有突兀地显明出来。看了《在南方》,我感觉这个时候应该来了。
《在南方》里的故事多发生在休斯顿,美国华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华人已经不是开餐馆端盘子的早一批,不少人混出了名堂,成了医生,教授,研究员。他们收入稳定,家庭教育有方,有的孩子上了常青藤。从社会流动性和社会成就上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模范族群。但是《在南方》让我们看到,这个被国内很多人艳羡,在美国被其他群体嫉恨的群落,竟有这么多的寂寞、悲怆和无奈。
《失而复得》的“中产阶级都住在林荫道路旁,千篇一律两层楼,门口数尺绿地,加上按家庭成年人人数统计可停放三或四辆汽车的车库……看来自从20世纪60年代一来,某种生活模式就未曾有过什么大的改变。”小说集里的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这个模样,过上了美国人要用宪法第二修正案和枪杆子来捍卫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一直生活在里面的人,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或许觉得生活就该这个样子。
来到美国的移民就不一样,在国内体验了“好脏好乱好快活”的人间烟火,在国外领教了“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市郊生活,有了比较,自然就有了纠结,常翻来覆去想哪一个生活更强,哪一个环境更旺。中美交恶之前,能借助项目回国任职,两边跑,那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日子久了,很多人发觉主流们的生活原来空虚无聊,甚至琐屑可笑。比如一个小区,会因为狗屎在自家草地上这种破事,在邻舍之间(Nextdoor.com)网站上争个你死我活,仿佛世上没有比草坪上的狗屎更大的事。
新移民拿到绿卡之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会出现各种失落。在绿草如茵的前院,和韭菜葱茏的后院之间,华人的宅子里有各种欢乐,也有不少落寞和悲哀。有人说张惠雯的《在南方》里写了十一种孤独,但她也像是写了华人社区的十一种狗血。在他们各自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人与人的关系波澜起伏:丈夫出轨,但后来身体失能,坐在轮椅上,却被妻子重新接纳。这个接纳换个角度看又是可怕的控制:家里没有了电话和网络,让丈夫可以和外界接触。(《失而复得》)。《梦中的夏天》描述的一位被行长抛弃的小三,被打发到美国之后,为了身份,嫁给了一个牧场主。国内家人纷传牧场主如何土豪,嫁给牧场主的女子何等幸运,其实她不过是生活在一个破落的牧场,才三五头牛,丈夫都有点智障,一度人人羡慕的美女,成了拉扯两娃的“农妇。”
寂寞让男男女女之间秋波涌动,骚动不安。《旅途》中,结伴出行的闺蜜,偶尔窥见了朋友的出轨。《华屋》里的台湾两姐妹,两家合一家买一大宅,在一起结伴居住,资源合理利用是好,但是终归难以逃脱人性的诱惑最终不知谁上了谁的床。《维加斯之夜》里的男子,独自去赌城,想在赌博和嫖娼尽都合法的地方,买个大波美女的服务,寻一宿欢乐,最终却无疾而终,自我发泄收场。
张惠雯这本书写得很细腻,对于人物关系写得颇为用心。张惠雯的风格,有点像约翰·契弗。只不过一个是写普通美国人,一个是写普通美国华人。张惠雯看过不少经典作品,起点颇高,作品不靠迎合与猎奇取胜。她稳扎稳打地写中产华人的生活。“中山文学奖”终审评委谢有顺在接受采访时所言:“海外华文写作已经从边缘逐渐走入大众主流视野,他们的创作已经不止于从前的离散主题,玩票性质,而是进入了任何题材皆为我所用的自由状态,在华文写作舞台上与国内作家竞相绽放,各显风骚。”张的小说,素材信手拈来,有不少我估计就是她参加一次家庭聚会后,有所感悟而写。同样的题材,我给浪费在Facebook、微信和微博的帖子上了,素材成了废柴。
多年前,我在华人聚集的地方,曾和她一样,去过各种各样的家庭聚会,通过饭局、打牌或是中文学校,见识各种人间悲欢。我曾有志写一篇小说,就叫《夜宴》,通过华人的家庭派对,写写海外华人的众生。拖延症使得我一直没有动笔。一看《在南方》,我感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更有才华的人去写同样的题材,我也感到庆幸。
张的文字,有时候如残酷叙事。她不留情地撕下了各种家庭的面纱,让出自报喜不报忧心态不让国内亲友知道的悲催,一一暴露无遗。《夜色》里的父母,为女儿和黑人谈朋友而伤心,夫妻失和。《欢乐》用圣诞派对的欢乐,反衬男主人公的孤独和悲凉。他的母亲在他多年的疏忽之后去世,失去了母亲的他,在家里也得不到妻子的关爱,家庭冷漠而乏味。不过作品又常在灰暗之中,给人以希望和暖意,比如女儿和黑人交往之后,父亲最终与其和解。没有这些亮点,这美帝的生活,可就没多少可圈可点了,还不如“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我和张惠雯同在一个海外的微信群里,这里所有成员都是作家,我是例外。作为“观察员”,我乐于倾听他们讨论文学和作家。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家偶尔也为了各种问题激烈争吵,当然绝大部分人最后摈弃前嫌,握手言欢,维持着一个“和而不同”的气氛。这一点颇为难得,也是海外华人的一个好的尝试。这群作家都在用心钻研技艺,也颇为高产,会形成一个新的作家群落。十年之后再来看,又是一帮大腕了。
讨论中,我感觉作为个人的张惠雯心直口快,有正义感,关注弱势,反对各种歧视。她曾经生活在新加坡。这也是一个大熔炉,到美国后,她对美国的多元和包容精神颇为接纳,而没有了新移民一转背就瞧不起更新移民的势利,没有找一个弱势群体去践踏的冷漠。不论作为作家还是个人,我都比较敬佩她。这一点我也能从作品中看得出来,她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鞭辟入里,会解剖,会看得通透,但多怀理解和善意,读下来充满希望。
作者简介:方柏林,安徽桐城人。现在美国高校工作,同时从事文学翻译和写作。著有《帕慕克们怎样读书》、《网课十讲》、《过剩时代的学习》、《星条旗下的茶叶蛋》等。译著包括《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著)、《恰似天堂》、《欢迎来到弹园村》(约翰·契弗著)、《大河湾》(V.S.奈 保尔著、《布鲁克林有棵树》(贝蒂·史密斯著)、《地之国》(约瑟夫·奥尼尔著)、《万灵节》(赛斯·诺特博姆著)、《老谋深算》(安妮·普鲁著)、《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歌犬》(科伦·麦凯恩著))《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彼得·阿克罗伊德著)、《赛珍珠文化传记》(与刘海平等合译,彼得·康著)等。
方柏林译作《河湾》出版当年被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评为该年度十大引进图书之一,2014年再获凤凰网年度百本好书。《老谋深算》一著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最佳外国文学奖。《转吧,这伟大的世界》2010年荣获中国颁发给外国文学作品的最高奖“微山湖奖”。译著《布鲁克林有棵树》在中国多个城市被列入中小学推荐书单,繁体版获得了台湾《中国时报》2010年的“开卷有益奖”中的最佳青少年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科伦·麦凯恩称他为“和我有过合作的翻译中最为出色者之一…我发觉他能自如而优雅地穿越在各种文化之间。”
网址:“融入主流”之后:张惠雯的《在南方》 https://mxgxt.com/news/view/607025
相关内容
北京金融法院张雯:以高标准金融司法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张惠雯:把寻常人事化炼成小说
编者+作者:谈张惠雯的短篇《天使》
第432期·新鲜华语流行歌曲榜【推荐新歌】:容祖儿、张惠妹、詹雯婷等
张惠雯:作家和读者其实是通过作品在交流
以文旅重塑城市新IP,广东第五城惠州如何打造流量“引力场”?|南财观察
“我惠文化传媒”联合摄制的戏曲电影《敬老院的故事》将映 豫剧大腕任宏恩张宝英联袂主演
runningman私下感情:刘在石娶女主播 金钟国尹恩惠官配
张新成的烂梗开始流传,王玉雯也加入了
井柏然刘雯,四字,张翰,张彬彬徐璐,老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