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发布时间:2024-12-30 23:45
 

众所周知,张大千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海上异军突起后,一直领导着中国字画的销售价格。大千最早挂笔单卖字画是1926年,之后,并连续几年上调润格,而同期黄宾虹则十多年未调整润格。记得三十年代初,张葱玉就凭借着自己敏锐眼光预言过,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今无来者,将来署名张大千的画必定会大涨价。到三四十年代,张大千几乎通吃上海、北平、天津、重庆市场,并成为了全国艺术市场的硬通货,这在当时画家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四十年代中后期,张大千作品的价格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在市场上狂奔,并将自己润格和所有画家润格远远地抛在后面,这一时期的作品已非一般藏家所能问津,精品大多为金融大腕、大实业家、洋买办、大收藏家**。前几年,上海拍卖市场曾出现过上海著名的荣氏家族收藏的张大千精品,民国时期闻名上海滩的荣氏家族、刘氏家族等都是张大千的忠实“粉丝”,曾花巨资收藏大千数十件作品,2011年上海工美推出了荣氏家族旧藏——张大千1947年作《夏日山居》立轴(尺幅181×69厘米),此作被至8050万元成交,价格相当理想。2012年朵云轩推出张大千戊子(1948)年作《烟江叠嶂》立轴,设色绢本,这也是荣氏家族旧藏,成交价也很可观,高达5232.5万元。刘氏家族释出的张大千1944年作《番女掣厖图》立轴在2012年保利香港以4830万港元成交,折合3892万元。有资料记载:张大千1946年、1947年、1948年连续三年在上海举办画展盛况空前,他与女弟子叶名佩合作的《子猷看竹图》曾在画展上被复订达27次。不少青绿山水、临摹敦煌壁画、以及仕女人物被天价收购,连吴湖帆也出手抢购了好几幅。有人统计仅1948年上海成都艺苑画展大千就获得黄金一百几十条,令所有画家羡慕不已。1949年大千去国后,北京琉璃厂也有他的作品出售,但标价很贵,如张大千1947年作《沧浪渔笛》立轴(尺幅131×64厘米)标价要100元,这个价格在50年代初也是相当贵的,2005年该件作品被苏富比推出,成交价高达628万港元,折合人民币665.6万元,55年增幅6万多倍。但是,即便这样的升幅并没有太多说服力,因为当时国内是一个封闭市场,如果要计算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价格升幅恐怕也是很可观的,那时他们的作品只有几元甚至一二元,所以,这只能说明张大千那时价格是最高的。据原北京琉璃厂著名古董商,后移居香港的张鼎臣先生回忆,自己当年曾在琉璃厂为张大千先生代售作品及其仿作,当时一件大千先生自署名的创作精品售价在100元左右,而请张大千先生摹仿前人名迹并署名家款即需付出1000元左右。1963年,他的巨幅《荷花》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用6万美元买下,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大千在巴黎举办的画展上,他的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曾被美国藏家以14万美元购得,再创中国画最高价。上世纪八十年苏富比佳士得开拍中国字画后,大千画作一直是两大拍卖行的台柱子,九十年年代随着大陆艺术拍卖的兴起,大千作品又成为国内各大拍卖行的摇钱树。为了吸引海内外更多买家的眼球,不少拍卖行纷纷开辟张大千专场,如2011年5月31日苏富比推出首个画家专拍——“张大千专拍”,所有拍品来自梅云堂高岭梅夫妇。高岭梅夫妇早在抗战时期就与张大千定交,此情谊一直维系到画家本人1983年过世。此等亦藏亦友的关系,使得梅云堂珍藏了许多张大千的精品画作。而直至今天,由梅云堂编录并于1961年出版的《张大千画》和1993年出版的《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仍为收藏家研究张大千最重要的图录。结果25件梅云堂(高岭梅)藏品拍出“白手套”,总成交6.8亿港元,因此有收藏家笑言,“五百年来一大千”真的名不虚传,一个张大千撼到了一批当代艺术家,也充分显示了张大千的雄厚实力和龙头风采。2013年苏富比再接再厉,再推“金针传法立宗风——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25件拍品售出24件,几乎接近白手套,并取得近3.3亿港元总成交。至于大陆,有关大千专拍层出无穷。以近两年为例,2015年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推出“情愫东瀛——山田家藏大千遗墨”专场,共呈现84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总金额2043万元,其中,863号拍品“张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以8000到9000元估价上拍,最终以70万元落槌,成交价达到80.5万元,超最低估价100倍之多,轰动拍坛。2016年匡时国际推出“大千余泽——张心瑞珍藏张大千及其藏品专场”,26件全部成交,总金额为3546.025万元;2016年嘉德香港推出“谪仙馆藏大千自存旧纸”专场,斩获白手套,总成交1139万港元,其中极稀有六尺宋朝萝纹纸(三张),成交价为330.4万港元,六尺大风堂罗纹纸(五张),成交价为129万港元,轰动香江。2017年朵云轩推出“故纸存珍——张大千致友人书信专场”,36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金额79.5万元……那么,张大千作品在拍场升幅如何,笔者收集了相关资料,如果从绝对价格升幅看,张大千1982年晚年泼墨泼彩代表作《桃源图》纸本和1965年作《瑞士雪山》设色绢本升幅分列前二位,《桃源图》1987年苏富比187万港元成交,2016年苏富比2.7亿港元成交,近30年时间绝对升幅价格高达2亿6千多万港元,买家为金融大腕刘益谦;《瑞士雪山》2009年匡时国际以5264万元成交,2016年保利1.6445亿元成交,7年绝对升幅为1.1亿元,买家不详,此作尺幅巨大,也是大千自开法门的经典之作,1.6亿元的成交价看似很高,但未来升幅空间不可限量,也许假以时日,此作价格会倒一下,奔向6.1亿元,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张大千1982年作《桃源图》纸本,尺幅209×92.2厘米(2016年苏富比2.7亿港元成交,1987年苏富比187万港元成交,杨凡、安思远旧藏,现刘益谦收藏)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张大千1965年作《瑞士雪山》镜心,设色绢本,尺幅173×344厘米(2016年保利1.6445亿元成交,2009年匡时5264万元成交)

此外,在笔者收集的资料中,以下作品也是可圈可点。

1.张大千1981年作《灵岩山色》镜心,香港大藏家张宗宪先生在1991年在佳士得拍卖中以429万港元收入囊中,这个价格在当时已是天价,也有人甚至认为很难解套,然而他珍藏近20年后,于2010年保利拍卖会上释出,成交价高达6272万元成交,比吃进价格高出5000多万元,也是原来价格的10倍多,平均2年翻1倍,从中可以看出张宗宪的与众不同。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2.张大千丙子(1936年)作《巫峡清秋》镜心,尺幅仅3.7平尺(87×48厘米),此作为大千民国时赠北平第一名厨白永吉的,2001年北京翰海推出后仅以33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高,10年后,也就是2011年保利再推此作,以4370万元成交,如果按每平尺计价,高达千万元以上;如果按倍的升幅计算,价格翻了132倍,平均每年翻13倍。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3.张大千丁亥(1947年)作《青城玉茗》立轴,尺幅100×50厘米,此工笔花卉的构图相当简洁,2001年佳士得获价14.1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4.9万元,10年后,2011年嘉德再次推出,获价高达2760万元,10年价格翻了185倍,换言之,每年价格翻了18.5倍,这也是我迄今看到的升幅最大作品之一。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4.张大千戊申(1968)年作《佳人番犬图》镜片,泼彩金卡,尺幅只有2.4平尺(45×60厘米),此作是张大千曾好友李祖莱夫妇,1996年佳士得首次拍卖,以36.9万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34.5万元,2011年佳士得再推此作,获价782万港元,折合人民币638.1万元,5年价格翻了18倍;1年后,藏家送至上海天衡,获价690万元成交,原藏家若扣除佣金略亏。2013年广东崇正再推此作,成交价为1035万元,若扣除佣金,赢利在百万元左右。此作尽管支付很小,只有2.4平尺,但17年间4次上拍,可谓交易频繁,价格也是一波三折,若去除2011年和2012年频繁交易,最初买家获利是相当可观的。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6.张大千1948年作《宋人山寺图》镜心,设色绢本,尺幅136×74厘米,此作1948年张大千在上海画展标价2亿元,当时这个价格也是天价,据说折合50多两黄金被人买走。2005年上海东方国际首次拍卖,以616万元成交,2009年匡时国际再推获价1433.6万元,4年价格上涨了800多万元,绝对价格相当可观。2011年嘉德再上拍时成交价为4025万元,短短2年价格上涨了近2600万元,是2009年价格的2.8倍。2015年上海嘉禾又一次拍卖此作,价格为5520万元成交,2011年的买家也有几百万元的赢利。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6.张大千乙亥(1935年作)《天女散花》立轴,尺幅167×72厘米,2006年嘉德首推此作,以236.5万元成交,2010年保利秋季再推价格为7448万元,短短4年价格上涨了7200多万元,翻了31.5倍。原藏家在2010年张大千新一轮行情启动时(张大千《爱痕图》在嘉德成交过亿)抛出,眼光非常独到,故获利相当丰厚。

从上可看出大千作品的市场魅力,但是也有一些作品藏家没法获得赢利,甚至大幅割肉,比如以下2件作品颇具代表性。

1.张大千1947年作《李德裕见客图》镜心,尺幅33×95厘米,此作在市场上高开低走,201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时获价1746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524万元。2013年匡时国际再拍此作,以1437.5万元成交,3年反而少了87万元,若扣除佣金损失至少200多万。到2015年,保利又一次拍卖,获价1380万元,这个价格比2013年1437万元又少了57.5万元,若扣除佣金,2013年买家又要损失3~4百万。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2.张大千1937年作《鱼篮观音》立轴,尺幅177.5×78.5厘米,2011年保利拍卖以3392.5万元成交,2017年嘉德再推此作,获价2530万元成交,6年价格缩了862.5万元,若扣除佣金,原买家损失高达1400万元左右。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割肉的作品难道不好吗?笔者以为,这并非作品不好,如前一件作品是大千送给红粉知己李秋君的,后一件是送给北平第一名厨白永吉的,这两件作品都是大千的精心之作,之所以会割肉主要还是藏家交易太频繁,尤其是《李德裕见客图》5年上拍3次,太频繁了。据笔者观察,大陆的藏家缺少像香港大藏家张宗宪战略眼光,他沉得住气,也藏得住,所以,他尽管吃进的价格高,但他往往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前面第一幅张宗宪1991年以429万港元吃进张大千1981年作《灵岩山色》镜心就是很好典范。

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总体看,张大千作品给了无数藏家带来了丰厚的赢利,特别是张大千的精品,收藏时间越长,往往藏家回报越丰厚。正所谓用时间换空间。

网址:窥探张大千的世界之九 https://mxgxt.com/news/view/599200

相关内容

娱乐圈内幕大揭秘:窥探明星背后的神秘世界
大千世界
金星落在第九宫:探索世界,追寻真爱
八卦世界 另类偷窥:明星不为人知的一面
乔任梁意外去世引热议 评论:安静悼念 停止窥探
《破茧2》今日开播 以虫探案窥探人心
「张雨绮情感风暴」:明星恋情背后的复杂心理与社会窥探欲
微博中窥探 娱乐圈明星用什么相机拍照
陈智林领衔川剧《大千世界》 演绎张大千的艺术魂和家国情
恋情疑云背后:明星隐私与公众窥探欲的心理剖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