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和李典关系如何,且看这几处细节,原来两人早有积怨
关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一代枭雄曹操趁乱夺取中原之地,后来又打败袁绍、吕布、马超等人,迅速统一了北方。而曹操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其麾下更是涌现出了大批的一流武将。不过,这些武将虽然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和睦。本文介绍的李典和张辽,这两员大将就素来不和。
张辽李典二人不和的证据,见于《三国志·李典传》:“(典)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要知道,在一个势力中,将领之间互相有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李典和张辽这两位大将的不和,却给底下的士兵起到了很不好的示范。据《三国志·李典传》称:“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可以看到,李典是一个大气恢弘的儒将。而张辽在进入曹营之后,也是识大体、知进退、懂分寸的一个人。
既然两人并非那种搬弄是非之人,而且在张辽加入曹操麾下之后,他也未曾与李典发生过冲突,那么为什么两人的关系还是很不好呢?甚至曹操都知道二者不和,故意让他们在一起镇守合肥,以此来互相牵制。
说到这,就不得不谈到李典和张辽早期的私人恩怨了。而造成两人关系不好的首要因素,便是张辽在李典叔父李乾的死亡中,曾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可以看到,李典的叔父李典是间接死在了吕布手中的。而此时的张辽,正是为吕布而效命。作为吕布手下的大将,张辽不可能不知道李乾之死的行动安排。从史书记载来看,李典是被叔父李乾抚养长大的,两人关系情同父子。这样一来,李典对于吕布部将出身的张辽,也难免生出怨怼之情,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人之常情。
其次,张辽的风评不太好。他和吕布一样,为了保命先后投奔过不同的主公。从张辽一生来看,他先后效命于丁原、董卓、吕布、曹操。如此看来,张辽投降的本领倒是一流。而这个出身,也就注定了张辽在加入到曹魏集团以后,难免会受到他们的歧视。
古人“杀身成仁”的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作为一员武将,轰轰烈烈的战死沙场,最后马革裹尸,这才是当时一种主流的观念。在此情形之下,张辽数次投降的举动也难免遭到世人的看轻。不止深受儒家礼仪熏陶的李典瞧不上张辽,就连于禁、乐进、武周等曹营逐将,对待张辽的态度,也是非常不好的。
除此之外,李典不服张辽,也是一个明显的原因。李典虽然为人儒雅,不爱与他人争功,但是他从未效忠二主。不仅如此,李典也是屡立战功,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威名。但是反观张辽,他凭借降将的身份,在加入到曹魏集团之中后,反而备受曹操的信任和倚重。在此之后,张辽便被曹操多次提拔,其官职和权力,甚至要超过了李典这样的老臣子。如此一来,李典心中又怎么会服气。再加上张辽的性子也有些傲慢和直接,他也未能察觉到曹营诸将的心中所想。这样一来,李典和张辽的关系,也难免会越来越差。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句了。曹操对于这些外姓将领,其实是没有完全放心的。而曹操重用张辽,也是有着深层次的考虑。因为张辽为人不齿的降将出身,便注定了他在曹魏集团中,必定不会和其他外姓将领结成党羽。反而,将张辽提拔上去,反而能引起那些老臣子们的不满。如此一来,外姓将领对于曹操,岂不是更加忠心。
出于这点考虑,曹操便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安排在了一起,令他们共同守卫合肥。而这,也显示了曹操高明的驭人之道。不过后来张辽威震逍遥津,合肥以七千兵马大败孙权十万精锐,却给曹操带来了一个大惊喜。因为在面对敌军之时,素来不和的张辽和李典,选择了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孙权。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张辽和李典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名将的原因。在战场之上,能及时放下自己的私人恩怨,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