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VS《我心飞扬》导演王放放:如何打造泪点和燃点并存的中国体育类型片

发布时间:2024-12-30 04:04

■ 本期轮值毒叔 

冷面笑酱·汪海林

500

呈现纯粹的集体感受

汪海林:欢迎来到《四味毒叔》,今天我们欢迎王放放导演。他最近新拍的片子叫《我心飞扬》,这部电影在冬奥会期间会上映。关于这个片子的话题有很多了,那我们今天重点说一下创作上的事,这个片子是什么时候拍的?去年?

王放放:去年的3月份开机,拍到5月份。

汪海林:其实原型是大杨扬吗?

王放放:是的。

汪海林:是大杨扬,所以《我心飞扬》那个扬实际上是她。

王放放:是的。

汪海林:我听说大杨扬本人也看了,她看完什么反应?

王放放:杨扬姐看完很满意。

汪海林:我听说看哭了。

王放放:对,尤其最后出现她自己夺冠的这些镜头,虽然故事并不是完全是照搬她的真实经历,但是大量的基本还是按照她的经历去完成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她非常感动。因为其实短道速滑比较难拍,她也觉得我们完成的很不错。

汪海林:那天小范围试映的时候,音乐部分其实都没有完全完成,我和宋方金都去看了,我后半段就一边看一边哭,后来宋方金说你这不行,我从前10分钟就开始哭了,这是一部很感人的影片。从类型片来讲,体育片是一个片种,在美国体育片还挺多的,我们国家的体育片好像成功的不是特别多,《夺冠》算是一部,但它是人物传记类的。我当时就想,《我心飞扬》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它紧紧抓住了比赛,抓住运动员的面貌,包括精神面貌和精神世界,还有他们的整个赛场内外的生活形态,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奥运精神,观众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奥运精神是什么东西,是特别有力量的一部影片。再一个我觉得特别好的优点就是没什么乱七八糟的恋爱戏,没有多余的情感,就是比赛。

王放放:对。

汪海林:因为有的时候,其实不是说一定不要情感戏,而是因为有些电影会经常把情感戏作为一个卖点,把类型给冲破了,经常是把所有的戏都给拍成情感戏,而很多情感戏又写得不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心飞扬》的呈现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听说是大杨扬本人强调里面不许你们拍情感戏是吧?

王放放:因为就是因为毕竟情感戏会涉及到很多人嘛,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她希望我们不要写情感戏。一开始我们有很多人,包括制片人都会觉得不写情感戏整个电影就成立不了,觉得你就写不成。但因为我也是编剧嘛,作为导演也是编剧,有时候咱们编剧不是说讲究“画地为牢”嘛。所以当你完全不写情感戏的时候,你就会完全把火力全部集中在师徒的关系上。从而创作出一种非常复杂的戏剧结构,再结合比赛,反而出来的效果显得与众不同。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确实是编剧有的时候他需要一种“画地为牢”,当我们什么其他都不能干,只能让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反而能够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汪海林:反倒集中了。

王放放:而且会让主题会变得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深刻性。

汪海林:因为更纯粹了,就写冰上运动。

王放放:对,而且说白了,这样写也能更多地去表达一种集体感受,而不完全是一个个人传记。

汪海林:你们写情感戏我们就看别的去了。我们就用不着看一个冬奥的故事了。因为我发现在影片当中奥运精神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比如说焦刚演的体育中心官员,张国强演的老教练,夏雨演的现在的教练。包括队员之间也是为中国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所有的人万众一心,大家为了夺冠共同努力这件事就好像没得商量,天然的心里的想法,所有的事情都要服从这个事。而且这个事不光是国家荣誉的最高要求,还是个人的职业要求。我从事这项运动、获得这个荣誉是我毕生要追求的事,甚至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是为了拿金牌。

王放放:支撑他们所有人去奋斗的核心动力就像一种信仰一样。

汪海林:这也是非常感人的,其实我们有的时候拍戏,有的时候说要写出人性、人的个人追求,经常会把这个东西丢掉,因为他觉得这个是虚的。其实你到职业、专业的人群当中,就会发现这些精神是特别实的。从影片中的气质能感受到它有进取心,或者说有进攻性,有特别强烈的争胜的欲望。

王放放:是啊。

500

充分的准备与严格的计划

汪海林:虽然这是一个大女主的电影,但是同样也具有很强的雄性意识,这样的电影在中国是非常少的。其实这个电影拍得特别阳刚,也不断地有人说,你们不要把阳刚的电影就算成是男性电影,《我心飞扬》里的女演员也演出阳刚劲儿了。或者说这个电影是一个具有阳刚之气的电影,这点是特别了不起的,以前有一个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写的是栾菊杰,我看到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想到原来中国请了一个法国的足球主教练佩莱,中国男足输了以后他说,中国男足有一个问题,这些球员都很好,但他们不知道足球是一场战争,他说有的时候中国的足球运动员表现得非常的天真,他们在球场上不知道这是战争,战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对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很肮脏的手段,包括可能会有你死我活的状态,他说这个东西我们的球员对这个理解是不够的。其实我们看可以看到,《我心飞扬》这部影片里其实每一场比赛都是一场战争,把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和你死我活的那个角力完全体现出来了,这是很难得的。因为拍戏体育比赛如果只是拍一个胜负是不对的,因为这里边有人的东西,包括跟韩国运动员、跟国外运动员的比赛,包括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战胜自我更重要,就是一场战争,所以它最后实际上拍出的是一个勇士、一个斗士,这个很了不起。

王放放:我们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尤其在提炼主题上。就像您刚才说的,确实在我们心目中冰场就是像战场,以前也写过这样的台词。包括您看到最后剧情也是,她最后可能学会了那种技术,但没想到短道速滑比赛的时候运动员是一起在一起比赛的,有可能会有一些动作是被判作犯规的,有的可能就判作不了犯规。运动接触必须要求一种很强的气场。我们采访过体育很多人,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说中国什么项目特别好,你知道吗?有网的项目。

汪海林:因为不接触。

王放放:不接触咱都能赢,乒乓球有网、排球有网、网球有网,有网就可以,因为一旦接触了之后,双方的杀气、气势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运动接触其实是短道速滑中重要的一部分,身体滑的时候不能接触,算犯规,但人和人之间滑的是很近很近的那个高度,确实是需要一种拼劲和杀气,杨老师本身滑冰的时候就就杀气特别强,她是连续5年的全世界全能冠军。但她的这个故事就是说连续5年都是全能冠军,世界排名第一,但就是夺不了奥运会金牌,当时我们就很多人也说中国怎么奥运金牌变成魔咒了,一到奥运就输。所以她最后把金牌一拿下之后,这个龙头打开了,后面其他的人就心情就放松了,要不总觉得是一种什么魔咒怎么就这个金牌拿不下来。我采访时候记得特别清楚,我采访小杨阳,小杨阳就讲她当时大杨扬夺冠了,她没比赛,就上去拥抱,就觉得怎么就这么难呢?因为其实对她们来讲就是一场比赛。杨扬老师好像是中国拿过世界级金牌最多的人,最多拿过59个世界金牌,就差这一个就奥运这个金牌没拿,这不就是也就是一场比赛嘛,怎么就那么难呢?所以也是我们的一个主题,比如说金牌,作为运动员奋斗的一生肯定是为了金牌,因为这是个结果,但是真正让他走过来的难道就是这个金牌吗?肯定还有背后的体育的精神或其他的精神在里面,所以它是个辩证,你说是为了这个金牌吗?不是,但是我们还就得这个金牌对吧?

汪海林:当然。

王放放:这就是一种结果和过程,我们也把到底结果和过程哪个更重要的思想和主题放在电影里进行讨论。

汪海林:其实这个电影我看完以后觉得它是一个动作片,因为大量的动作镜头,实际上就是比赛镜头就是动作,应该是很不好拍。

王放放:非常不好拍,它不好拍在哪里呢?首先短道速滑这个运动正常来讲一圈是110米左右,那么正常的运动员像杨扬老师她们都9秒多就滑了一圈,100多米9秒多的一个概念,且不说我们的9秒多还得滑还得转弯,摄影机很难去跟踪她,我的演员能不能做到这个滑首先都是个问题,因为摄影机跟不住,她经常变,来回不停地转弯,这样的拍摄难度很大。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来解决如何把摄影机和人控制在一起的问题,最后就还是把二者分开,比如有些是在特效拍的,有些是实拍的,实拍当中我们又专门找了三个运动员,花了三个月把他们训练成摄影师。

汪海林:把摄影师训练成运动员比较难?

王放放:那是不可能的,当时我们那个摄影师他们想说摄影组要去滑一下,因为我是东北人,我滑过速度滑冰,我知道那不可能,因为你站都站不住,而且站的时候你就别想控制平衡了。他们摄影师摄影组还想去,当时就穿着那个冰球鞋,球刀是最粗的嘛,一站上去脚都麻了,他们就放弃了。然后就选了三个运动员,天天背着摄影师摄影器材,我们也有好几种器材,一种是放前面的,就可以拍演员的背后,手提的器材是往前拍的,还有往后拍的,往后拍又分为在头部的,腰部的,还有腿下的几种,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装备去捕捉运动过程中的细节,这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我们设计了很多大型机械装置的模拟,如果我拍一些细节特写表情是拍不了的,就需要在一个装置上模拟出滑冰动作。用机械装置还要倒扶手,一般正常来讲她真实水平是直道的情况下一般咻一下就过去了,但也有很多弯道的动作。你想她这个动作,快速前进过程中得转弯啊,这个转弯的技术就跟开车一样,主要是拍摄弯道上的镜头很难,我们也是费了非常多的功夫去研究,发明了很多设备。

500

汪海林:王放放导演跟大多数我们国内导演不一样,他是北大化学系学理工科的,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你肯定跟别的导演不一样,计划性可能更强。

王放放:对。首先我们的一个理科生的想法就是确实会比较注重设计,而且这个电影确实也需要设计。因为它拍滑冰的一个问题是比如我在冰场上拍一些镜头,摄影器材如果上去了对冰面是有破坏的,一旦下去之后还得重新浇冰,把冰面变平才可以继续拍。所以机器什么时候上冰,什么时候下冰,在外面必须得经过精确的计算。假如说一场比赛,有反应,有内外,拍教练的话,拍其他人的时候不是有反应吗?比如这场比赛我们画完了五六十个镜头,那我们在工作室就会画好了,三天拍完,那冰上先拍哪批人,冰后面再拍哪批人,不能是按照顺序拍。而且这个问题还不是画故事版能完全解决的,因为它有很多动态的东西,在提前五六月的时候特效组和预览组就进来了,我们画完故事版之后用Maya做成特效小人,直接把比赛甚至每个动作都进行还原,有的时候还还原表情呢。我们设计完之后,比如这场比赛是两分半,基本动画也就是两分半。像这样你给制片人,甚至给焦老师他们去看的时候,他都能明白每场戏的重点和作用是什么,所以这个对制片人是很方便的。因为其实导演如果把每场戏都预览完的话,就直接能判定这戏拍得成不成功了嘛。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文戏又不那么把控,所以动作戏全都是预览的,到现场就疯狂地去执行。即使已经做了这样的前期准备,执行起来也都会非常困难,因为你就要保证,滑冰这一段可能也就几秒,导演就得说就要几秒,多了没有。因为你滑冰组滑时间长了,演员会非常累,而且滑时间多了,冰刀刀痕处理又得浇冰,一浇冰又得停15分钟半小时,反复一浇冰大家就歇着,等浇完了还得干,我们再上去弄这个,所以确实需要一个特别缜密的计划才能完成。

500

的表演需要天赋也需要打磨

汪海林:这个戏是徐峥老师监制,他在里边给过你什么建议吗?

王放放:我们是在疫情之后,大概有一个剧本之后找到徐老师,很快我们就到他家,当时是在上海,他很快就答应做监制。他特别重视剧本,而且徐老师很逗,我们开剧本会的时候有好多人,十几、二十个人,他自己念剧本,还不兴别人念,他自己要感觉那台词,念男角色女角色都念,叙述语言也念,他去体会这个词。所以其实在剧本阶段我们改了很长时间,他有很多想法,因为他作为演员和导演,尤其做话剧演员期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观众什么时候会有什么反应,他就会说你这个台词不要这么写,这么写观众会产生一种歧义,应该这么写,他的意见会给得非常具体。

汪海林:那我们说说孟美岐吧,我一开始就听说王放放选了孟美岐做主演的时候,我们都不大理解,觉得一个刚拿了金扫帚奖流量明星怎么能行呢?

王放放:你颁的。

汪海林:我是评委,但不是我颁的,我颁的是男演员,但是我当时就说了,她也不应该是最差的。我觉得有各种原因导致她拿上了金扫帚奖,但是我当时感觉啊,这个演员得这个奖以后有一段话,我觉得不错,宠辱不惊,年轻女演员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她的心态比较笃定,她肯定会有不开心,但她的表达我认为是挺好的。

王放放:是的。

汪海林:所以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演员可能有希望,因为关键是看她后面的路怎么走。看了这个戏我感到特别意外啊,所以那天我就问王放放导演是怎么看出她有表演的潜力的,我说我咋看不出来呢,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就是表演吧,我觉得她的表演可以说是一个高峰,她表现出的的表演水平在中国年轻的演员里面这些年所没有看到过的表演水平,如果没有看到这个影片的人,一定会认为我们是夸大其词。

王放放:是的。

汪海林:所以其实还是要去看,这个片子应该说是近年来在表演上特别令人惊艳的一部作品,当时完了以后,我跟宋方金私下就聊,说不说别的,这部影片至少给中国贡献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女演员。其实我们年轻演员现在面临着一个断档的现象。

王放放:对,女演员也确实。比如说每种类型电影都有成功的诀窍,我认为拍体育电影如果有一个诀窍的话,就是你只要把演员选对,成功50%。所以说一开始我和徐老师在选演员的时候,我们俩定原则,我说这个演员首先必须需要长时间的滑冰训练,所以她身子骨得行。另外因为体育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有点苦情戏的感觉,或者需要观众的同情和感动,观众看完流泪就是影片成功的基础嘛。这个演员得有观众缘儿,有些演员她可能演得很好,但观众看得不哭,我说形象上要有这些特征。第三个呢,这个演员演的等于是横跨6年的时间,角色又很多,包括有各种文戏,我说她演技得特别高,徐老师也同意,他说放放你记住,这一切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配合度得特别高,因为从演员角度需要配合度,不是说演员愿意做什么,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坐在里面。然后我们就去选去了,应该说我那段时间对于中国90后的年轻演员如数家珍,把所有演员都贴上天天看,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去选,我们有个团队把很多演员的作品、综艺、访谈都做成5分钟视频,全部采集出来,大家再天天观察看哪个更适合。因为我其实不太看综艺,也是偶然间有人推给我孟美岐,我看了一下,觉得这个演员或者说唱跳歌手,有个特点就是情感的通道特别畅通,在综艺的时候表达的表情非常的直接,我觉得这很特别。我把《诛仙》包括她以前演的电影都看了好几遍,各方面来说肯定是没演的那么好,但是我看到她的节奏感很好,因为舞蹈出身,她表情的节奏很不错。其实主要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仔细看过她的照片,她鼻子上有颗痣,大杨也有颗痣在鼻子上,俩人脸型也比较像,人就会有点迷信这东西,说这俩人怎么鼻子上都有颗痣呢,位置很相像,这个人得见一见。

500

汪海林:她相对来说跟别的女演员不大一样,眼睛不是大眼睛,是小眼睛。

王放放:对,不是很大,而且她这个脸还有点中性。

汪海林:电影脸。

王放放:对,电影脸,她比较中性,而且头还特别小,头小这个事就又聊到她天赋了。后来我们给徐老师写报告,总结她几种天赋,其中有一大天赋就是形象,第一她比较中性化,中性化之后的带来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您刚才说那种阳刚之气,现在的年轻女演员全都是甜美型的,我自己都不信她是运动员,大家看了都会说你长这么漂亮去做运动员,演戏就完了嘛,就会有这种误区。所以你得选一种带有英气,有力量感的演员,孟美岐的形象识别度极高,而且她的脸比较小,她脸比较小呢,我和我的摄影师之前也合作过拍《黄克功案件》,我们特别喜欢拍大特写,这种拍大特写和一般人的拍法也不一样,比如一般人是拿长焦去拍远处,我们拍特写喜欢怼近拍,离你越近越好,所以就要求你的脸特别小,因为同样是特写,你离远了拿长焦调和离近拿短焦拍,它不一样,近距离能感受演员的气息。

汪海林:完全不一样。

王放放:所以我们就要求让脸离近不变形,所以我们就特别喜欢头比较小的演员。

汪海林:硬件都符合。

王放放:这就是天赋。后来我们就见本人,本人也挺逗的,她来了之后我才知道她好像跟她经纪人打电话用一晚上的时间来确定是不是女一号,她一直说是不是可能演一个配角,演一个别的角色。我说我找你演的就是主角,而且是冬奥会献礼的作品,又是冬奥会首金。因为后来金扫帚奖对她有点影响,她想象不到,自己刚得了金扫帚奖,怎么会有人来选这个呢,而且又是徐老师监制。那天来了见了之后我们也跟她讲了一些我们的这个想法,希望她来演,给她看了一些杨老师的纪录片。但她最后回答的还是没有特别自信,她知道是这么重要的角色,演失败了怎么办?美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但是其实你说她自信她也自信,她很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去做,但在她不擅长的领域她就会不自信,有时候她害怕演戏因为本身也不是学表演的,所以这方面她还是有一点犹豫,就拒绝了。当时我们还挺觉得挺有意思,我其实挺惊讶,因为我们和徐老师那么多人面试,这么好的机会还拒绝。后来我们又面试了很多其他演员,看了其他演员之后我对孟美岐还是不太死心,因为对她的第一印象很好,我觉得这个演员还为别人考虑问题,咱这个故事里也有集体主义的精神,而且她现场表现的气质、素颜的状态非常适合电影,不是她作为偶像的那种状态,你后来看着片子,你能想象到这个演员曾经是一个唱跳偶像吗?完全不是一个人,所以我当时觉得她很有可塑性,但是也没有那么大把握。因为我们选演员有好几套标准,第一是见,第二步就必须得试戏,第三步还得试冰,还要做体能测试、心跳,别到时候训练出事,我们有很长的一套流程吧。最后我就说建议她再来第二关吧,来试戏。我就给她先放段音乐,因为我喜欢用音乐去铺一些情绪给她讲,我说这段台词我给她想念一遍。然后当时很神奇,我点手机要给她放音乐,刚放音乐,我一抬头一看她,眼泪就流下来了。我说是怎么回事,放音乐你怎么就流泪了,她说导演对不起,我听一些悲伤音乐就很快容易流泪。我当时就很惊讶,这就像就是特异功能是吧?别人还得用眼药水或什么,这个人只要放下音乐就流泪,我觉得不只是感性,可能内心中她一直就会有一些情感,有时候就一被激发马上这种情感就出来了。她最后试戏的时候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再加上现场,我听那个录音师的耳机特别清楚,现场我都听完台词我自己都流泪了,然后经纪人在旁边哄我,赶紧我就擦眼了,怎么还没谈钱呢,别把导演给弄哭了,不好要价了。那次试戏起到了决定意义,不光是对我,也对她,她也是仔细反复看自己,后来她说就是那场试戏改变了她的想法,她决定要来演一下。

汪海林:她也有了信心。

王放放:她有信心,她觉得我还能演成这样,她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去演过,而且就这么一段独白的台词,她就一条过。

500

汪海林:挺长的一段。

王放放:挺长。当时很多人,我和制片一起看,包括我也给其他的一些朋友看的时候,我觉得的确可以,能够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希望和可塑性。我后来在改剧本的时候,为她在电影里写了五场哭戏,各种哭,比如一边说边哭,一个人哭,静静地哭,情绪爆发地哭,好多种哭戏。最后一个也是我认为美岐身上最有天赋的一点,如果说做演员来讲这是最关键的。她在单位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极强,她能瞬间地去进行,咱不说真听真感觉吗?她可以完全是那种真听真感觉那一下去给你演。比如又一次徐老师教她、排练戏的时候,可能别人还得比划比划,她可以瞬间进入情绪,而在现场那种劲儿的投入的能量性极强,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天赋,尤其是在电影镜头的表现更是。

汪海林:那这个戏有大量的滑冰动作,她以前会滑吗?

王放放:也不会滑,所以说让她训练滑冰也是一个工程,整整训练了三个月。在北京训练一个月,后来到黑龙江又训练了两个月。

汪海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强度?

王放放:因为我们的教练就是以前的国家队的运动员,所以强度很大,当然也是按照她这个水平往前逐渐提高,美岐自身她因为从十几岁开始就长期跳舞。

汪海林:协调性好。

王放放:非常好,柔韧性,各方面都好,所以说在她的训练上面来讲,第一方面就是增加运动,而且是立体化的,吃,增肥嘛。

汪海林:体型要改变。

王放放:体型要改变,对,一开始当时我是当正经事跟每一个面试的演员说你们必须得增加15斤,有的演员一听就电话也不打了,你想,女演员增加15斤能不能再瘦起来都是很难说的事。因为美岐当时可能试完戏之后特别想演,就答应了。后来她跟我说她以为我是开玩笑,她哪知道最后我们每天吃完之后还要过秤的。还有好几个演员也是一起吃肥的,后来到黑龙江,我有时候一边说戏的时候,还让她单独吃饭,因为她有时候晚上不爱吃,我就单独给她摆一桌子,我眼前看着她吃,最后她也吃。而且国家队的餐,只长大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型是大腿粗,下半身粗。好像后来她也没瘦下去,而且孟美岐还有一个特点,她怎么吃都不长脸,所以我们就一直让她吃,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感觉再吃又胖了,就停了。

汪海林:确实影片里还是挺明显的,体型向运动员方向在靠。

王放放:对,你看最后的镜头,腰啊,包括什么,那都完全不像她跳舞蹈时候的样子了。

汪海林:所以包括其实有一些日常戏也已经看出是像运动员了。

王放放:汪老师,你是很早就知道我用孟美岐是吧?

汪海林:对,我是听王浙滨老师说的,他说我们那个戏用的孟美岐,说我老骂她,我说没有吧。我回去还专门查了一下有没有骂过她,其实没有,我说这是一个误会,但是无所谓了,反正大家印象中谁是流量我都会骂谁,这个正常。但是当时我确实是有点奇怪,为什么要用她呢?为什么非得有孟美岐呢?就是如果不是她,真的找一个没有流量的女演员,可能吗?

王放放:可能,我们当时面试了很多演员,但是确实我刚刚说的从各方面她都很合适,天赋确实是很好,是我们试戏的二百多个演员当中最理想的。我们其实后来还是希望电影特别有青春的感觉,而且呢她在二十几岁这个年龄的成熟度应该是当下年轻演员中几乎没有的。

汪海林:成熟度?

王放放:你要找她那个成熟度,那三个小姑娘演的角色都比她大5岁以上,立刻拉开她的这种成熟度。因为您很了解我嘛是吧?我之前电影您也看过,所以当时我们让您去看的时候,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汪海林:我倒是我觉得你的片子肯定剧作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剧作上,因为我们之前看《黄克功》那些片子都很喜欢,包括还有浙滨老师参与写,他是老编剧,所以我觉得剧作上不会有大问题,看之前在《我心飞扬》其实就是担心孟美岐的表现。

王放放:你当时就担心孟美岐。

汪海林:其实我就觉得这个流量她行不行,你的片子她是主演的话她行不行?开始第一场戏我就看到夏雨了,我觉得夏雨的部分还行,男演员至少能撑住,女的弱一些就弱一些。其实我对孟美岐这个演员也对不上号,因为这些流量明星我觉得都长差不多,但是第一场戏的主视角并不是孟美岐,是她的队友,我以为这个队友是她。后来我看到孟美岐出场,我的第一反应说这个演员不错,她要是主演就好了,她比那个前面那个强,结果后来演着演着我发现原来她就是孟美岐,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觉得孟美岐是一个不断地给你惊喜的演员。其实到她父亲去世她在医院哭那个地方都还叫还行,但从后来那段奔跑开始就开始越来越好,后面可以说是特别棒,感觉比我想象中要好。

王放放:完全超出你的想象。

500

打造新现实主义的冲击波

汪海林:完全超出想象,来之前不可能有这样的预判,而且整个影片都特别好。我觉得好在于它的情感力量,其实我们中国电影很长一段时间在现实主义叙事这一块上是薄弱的,就是写人物写情感。原来你老跟谢晋导演做副导演,其实中国观众最喜欢的是谢晋的那种电影。那是特别中国的东西,看这个影片过程中,我也想起我小时候看王浙滨老师写的《飞来的仙鹤》这些影片,包括《蒋筑英》,就是写人物写情感,而且情感非常的重,特别打动人。

王放放:电影电影本体的东西不是那么强,就不是非要我要做出什么影调风格或者视觉需求,更多的集中在人物和叙事。

汪海林:就是拍给电影观众看的电影,其实中国电影主流电影的道路应该是这样的道路,然后有一些强调电影本体化、风格化、作者化的东西,包括更商业的类型,中国电影的主体应该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路子特别正,很可惜,这种电影反倒变成少数了。

王放放:对,是的。

汪海林:其实你看我跟宋方金这一年也经常鼓吹新现实主义冲击波,不光是电视剧,电影也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现实主义的回潮。

王放放:它这种东西难在哪儿了,海林老师您是编剧您知道,它首先得原创,就咱总提倡原创是吧?您看我们从2017年采访到最后形成剧本,而且这个剧本是写完一段就发给杨老师看,因为她跟你采访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就都跟你说,等你发给她这个方案她想起来了就再跟你说一段,我就赶紧往下加,两年时间最终才能形成一个给人看的剧本,再加上又一两年期间再去改,整个剧本的创作就用了将近三四年的时间,这是我们的原创剧本。为什么很多人看完都觉得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宋方金老师也说是中国故事,因为这是真的根据现实采访来的东西,你不是从其他地方偷个核。

汪海林:不是坐在那瞎编一下运动队的故事。

500

王放放:我们真的去采访,这个情感肯定就真实了,因为你虽然事件和真实不一样,但是那种教练和运动员的情况在国家队,像中国国家队比比皆是,这种师徒关系啊,不都是改变你的命运对吧?我为什么努力想让你能够获得奥运会金牌,我的人生使命也是靠你去成就的是吧?

汪海林:包括她跟家里的妈妈的关系,妹妹的关系都很中国式。跟父亲的关系、跟教练、队友的关系都是很中国的,不是那个好莱坞叙事的人物架构,或者说那种人物关系固定的模式,都是很中国化的。

汪海林:所以观众应该很期待这部影片,希望这个片子能有好的成绩,不辜负这样艰苦的付出。

王放放:对,因为是我们一整个团队从2017年开始写剧本开始到现在才有今天这样一个结果,也是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努力。

汪海林:总的来说《我心飞扬》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触动人心的一部影片,也推荐大家去看,谢谢放放导演。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网址:汪海林VS《我心飞扬》导演王放放:如何打造泪点和燃点并存的中国体育类型片 https://mxgxt.com/news/view/583699

相关内容

汪海林VS《我心飞扬》导演王放放:如何打造泪点和燃点并存的中国体育类型片
《我心飞扬》:激动人心,青春无敌的体育片
肖战粉丝发博造谣王一博汪海林同居?汪海林: 那祝我们幸福吧
铁道飞虎电影功夫明星成龙VS散打王柳海龙,谁能胜出?
汪海林为什么不放过肖战?本人回应:肖战粉丝何尝放过我
《我的体育老师》在京举行观摩会,专家赞正能量与现实主义并存
谭飞VS汪海林:明星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别有危机”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打造“网红记者”?|芒种观点
类型中的风格追求者——青年导演杨树鹏的电影艺术分析
如何打造中国本土的超级体育IP?丨深度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