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裂变: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发布时间:2024-12-29 22:11

摘要: 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久前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香港中心艺博会和将在4月进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都传递出一个共同信号:中国年轻艺术家开始崛起,背后的主导力量是那些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表现强势的新生代藏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久前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香港中心艺博会和将在4月进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都传递出一个共同信号:中国年轻艺术家开始崛起,背后的主导力量是那些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表现强势的新生代藏家。然而在经济环境和市场调整之下,中国知名年轻艺术家作品价格已经不断下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又靠什么来抵挡,一方面是艺术圈新富阶层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争议,让大家对这轮热潮多了几分思考。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早在去年秋拍中,香港苏富比对年轻艺术家的市场策略已经悄然改变。在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中,首度推出的3位70后艺术家作品的表现便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贾蔼力的《疯景1号》拍出1180万港元,刷新其个人纪录的同时,领先于其他70后艺术家跻身千万俱乐部。同样创下个人纪录的还有王光乐和刘韡。       

    今年4月的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年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焦点包括贾蔼力宽达十米的巨幅三联作《早安,世界》、王光乐的《水磨石2003.5》、没顶公司的《无题》等。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资深专家黄杰瑜介绍,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中,年轻艺术家还是以王光乐、贾蔼力、刘炜为主,他们有稳定的收藏群体。日场中新增加了年轻艺术家,如谢墨凛、陈飞、没顶公司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估价一般比画廊低,以吸引藏家为主。

    黄杰瑜告诉记者,他们选择的年轻艺术家在画廊市场上已经比较成熟,有一定的收藏群体,作品有艺术文献纪录,比如毛旭辉上拍的作品曾参加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并且作品在艺术家创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学术价值。

在去年内地秋拍中,年轻艺术家们也有一连串个人拍卖纪录的诞生,比如朝戈、徐累、沙耆、尚扬、陈可、欧阳春、沈小彤等的作品创造了最新纪录。中国嘉德、保利、匡时等几大拍卖公司今年的春拍还在征集之中,年轻艺术家板块将如何呈现给藏家并给其留下想象空间?

而在3月13日开始的香港两场艺博会上,中国年轻当代艺术家的反响更为热烈。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今年迎来了新的竞争者:Art Central艺博会,这个新生的艺博会与香港巴塞尔的展览场地之间只有几步之遥,不过在两家艺博会上的一个共同现象是,年轻艺术家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爆棚’已经不足以形容热度了,一不小心卖画就成了卖菜的速度。”刚从Art Central艺博会回来的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说,他们此次带去了苏锐、伍伟、吕鹏、李占洋、陈丹阳、魏立刚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以年轻艺术家为主题成了内地参加艺博会画廊的共同特点,从各家画廊公布的销售情况看,这也迎合了香港艺博会上购买者的兴趣,特别是一些私人美术馆的胃口特别大。

受新生代藏家青睐

黄杰瑜根据对香港拍卖市场上的观察认为,年轻艺术家有文献价值和市场记录的作品还是有很多收藏家关注,来自欧洲的藏家也感兴趣,而中国年轻藏家近一两年也表现出对他们的特别兴趣。

受经济环境、价格泡沫、市场调整的影响,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出现下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有投资者的变化。一部分投资者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雷同的人物形象感到厌倦,希望能够发掘新的力量,特别是新加入的投资者觉得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更加国际化,具有更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买家群体分化,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企业藏家,仍在关注“60后”知名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好的市场记录,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已经明确。新生代藏家则关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本身的海外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对当代艺术的兴趣不同于父辈,偏重于发掘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像陆寻、林瀚一样的年轻收藏家正在崛起,他们有自己的资本和藏品,他们正成为私人美术馆大潮中不容忽视的新晋群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藏家的触角也已经伸到欧美艺术家,美国一家画廊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接触到了一些来自中国30岁左右的藏家。他们都在国外接受教育,对社交媒体非常熟悉,具备国际化的眼光,所以他们崛起快速而且非常强势。

新生代藏家有多重要?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今年所做的调整可以侧面说明,他们历史上第一次由策展人推出当代艺术特展,开始了从欧洲古典大师,向现当代艺术的试水和突围。因为TEFAF的主办方觉得,如果是25年前,藏家的趣味主要集中在经典大师的作品,如今他们的后代也成为藏家,他们也需要适应藏家的新审美需求。

两极分化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骤然走红,特别是欧美媒体也加入报道,让一些人觉得更加有依据了,针对年轻艺术家的各种投资攻略开始满天飞,一部分艺术圈人士担忧的是,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对青年艺术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他们不得不去面对从未有过的压力和诱惑,这无疑会占据他们对艺术和创作的思考空间。

    “外界的热议和关注让我觉得无奈,年轻艺术家似乎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招牌,有些人是莫名的兴奋,赶紧跑回家画画去,好像离别墅、豪车不远了,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晋身明星艺术家,成为艺术圈的新贵族,他们想没想过自己的画究竟怎么样。”住在宋庄的美院毕业生小罗说,他觉得这些关注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他现在靠卖画根本都养活不了自己,但是他的同学却非常兴奋,觉得还是要专心画画,不想再找其他工作了。

季晓枫曾经表示过市场和资本对年轻艺术家拔苗助长的担忧,现在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青黄不接的时候,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市场调整漫漫无期,也有可能一蹶不振,但是投资者急于找到新的增长点,盘活手中资金。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太多一夜暴富的案例,给年轻的艺术家造成一种假象,实际上,在国外能靠卖画养活自己的画家都非常少,他们多数都从事其他职业,以此来支持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艺术圈也有传闻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将下跌,而跌得最惨的将是那些被热捧的年轻艺术家。但也有人说这是一些人的酸葡萄心理。季晓枫认为,如果把有价值的作品的核心品质放在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观念的话,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被媒体和资本过度追捧的艺术家和作品的价值多半可疑。

他认为国内对年轻艺术家的定义,比国际市场上默认的定义大约整整小了10岁,一些充满反思和实验的艺术家被划分到了年轻艺术家之外,却没有得到市场和机构应有的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网址:艺术市场裂变: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https://mxgxt.com/news/view/579174

相关内容

艺术市场裂变: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你认识几位
偶发艺术 国外 艺术思潮 大史记 艺术档案
中法艺术家携手新媒体艺术促文化交流
国家放宽艺术品金融政策!市场投资信号强烈!
艺术品拍卖=脱衣舞 贪婪本性成市场根基
艺术品市场爆发了
艺术家谭钧访问水户市,三部作品集“入藏”水户艺术馆
中国90后艺术家作品集结亮相
20世纪后期的录像艺术 影像档案 艺术档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