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当摇滚遇到综艺还是摇滚吗?

发布时间:2024-12-29 15:46

大家好,我是南屿,最近沉迷《乐队的夏天》不能自拔,忍不住给大家安利,为了表示诚意,先奉上4000字解析。

一支支乐队的出现,带起了这个夏天的综艺。爱奇艺自制网络综艺《乐队的夏天》将小众乐队推向了主流的视野。音乐一响,乐迷们仿佛重新回到滚烫炙热的摇滚时代。

听到摇滚我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架子鼓、吉他、贝斯一响,下面一片欢呼,人们迅速被卷入摇滚的狂欢浪潮之中。

马东在节目开场曾经调侃做这个节目的出衷:“导演组的小姑娘一到音乐节就集体请假,集体失踪,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迷之微笑。”

正如巴赫金认为 :“在狂欢节上,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而且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其中,它是全民的。”

狂欢的前提是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的划分,第一种世界是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第二种世界则是狂欢广场式的生活,即在民间的狂欢节期间,打破官方的秩序世界,进入狂欢的乌托邦世界。

狂欢节是反权威的,是对传统与精英文化的反叛。从某种意义上上来,摇滚本身具有一种反叛精神。

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正式诞生。在充满激情与诗意的八十年代,独立音乐成为人们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表达方式。中国摇滚成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在演出期间,乐队本身沉浸于演奏之中,他们弹着吉他,晃着脑袋,同时释放着荷尔蒙,比起组乐队,参加演出,他们更喜欢“玩乐队”这个词,舞台没有成为他们的束缚,而是成为他们释放情绪、表达自我的平台。

于此同时,乐迷们在音乐的氛围里也投入狂欢之中。参加音乐节、网络综艺本身不是生活的日常。在特定的气氛下,音乐带着他们离开生活的琐碎和日常,进入一个乌托邦般的音乐世界。

谁在看《乐队的夏天》?

如果说除了摇滚和音乐,《乐队的夏天》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对我而言在于它不再引入导师、评委的概念,而是将在场的人都赋予一个称呼——“乐迷”,并将乐迷分为“普通乐迷”、“专业乐迷”、“超级乐迷”。

这种称呼方式将受众的身份进行了重新划定,既将大咖、专业性人士划分到与受众同一的“乐迷”身份中,构建起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同时也依照专业性建立起一定的区分度。

超级乐迷不像导师、评委不再高高在上,一锤定音,而是以一种解读的视角提供一些音乐知识和相关见解,让乐迷们能够更加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他们的发言在普通听歌与专业听歌之间构建了桥梁。

而专业乐迷大多是乐评人、媒体人,他们会从专业角度提供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乐队的夏天》的受众在精英与大众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性。

从年龄层来说,90后人群最多。在很大程度上,这是观看网综的主要力量。节目组还请到了痛仰、面孔等90年代成立的乐队,再加上老狼、高晓松的做客,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受众的年龄层。

改编环节,盘尼西林主唱的一首《NEW BOY》让张亚东泪流不止。他说,他想起来当年小朴的样子。那时候他们都想看看2000年是什么样子。而对于小乐来说,朴树的歌是他的童年回忆,那时候他还在用翻盖手机。

音乐的连接突破了70后、80后、90后的这些圈层,将一群人聚集起来。他们有着专属的手势,听着同样的歌,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音乐共同体。

除了乐队,我们还看到什么?

在以往的综艺中,许多明星选手需要依靠个人才华和魅力单打独斗,一路闯关。而乐队的形式似乎更加复杂的多。

在这个集合体中,它考验队伍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情感,考验每个人技术的均衡和配合,也考验着个人的成长与乐队发展的协调。这其中有碰撞和冲突,也有理解和包容。

在《乐队的夏天》里,痛仰乐队的高虎说,当初他们决定巡演的时候,别人劝他们别去,因为“一巡演准得解散”。刺猬乐队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分崩离析。

电视媒体通过呈现节目内容向观众传递价值和文化观念,其本质是一种媒介文化的表征。居伊 · 德波曾指出,“景观不是影像的聚集,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电视节目内容展示呈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结构,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的“涵化”功能也对观众的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乐队的夏天》呈现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乐队与乐队之间的关系以及乐队与(摇滚)时代之间的关系。

在《乐队的夏天》第一期,乐队们的投票环节中,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在这些乐队中,他们有一些相互影响,比如90年代的面孔、痛仰为之后的乐队竖起来标杆,大家纷纷感叹“自己是听到他们的乐队长大的。”

在每一场演出之间,乐队之间也会相互评价,这里有竞争、有赞叹,有遗憾,有心心相惜。

有乐队感叹,他们错过那个伟大的时代。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摇滚乐已经发展到至少有上千只乐队的庞大规模。但之后,中国摇滚乐一直处于地下发展的状态。

如今《乐队的夏天》将这些摇滚乐重新推向大众的视野。他们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多元和复杂。有些会赶上巅峰,有些会感叹生不逢时。个体境遇与时代变化也是每一个人需要面对的挑战。

当摇滚遇到综艺还是摇滚吗?

摇滚乐队的反叛最能体现在新裤子身上。在最后的女神邀请赛之中,他们请到了3unshine的成员cindy,与她共同演唱了一首《艾瑞巴蒂》。

在当下主流视野中,3unshine的本土组合曾经一直成为人们“审丑”的对象,当其他乐队当在请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时候,只有新裤子出其不意,反其道而行之。

主唱彭磊曾经解释:希望这样扭转对这些野生独立音乐人的看法,希望他们也同样值得尊重。

乐评人邓柯评价:它已经进入到文化或者是时尚的一个状态,从整个视觉和整体上传达出来一个态度,这就是一个当代的艺术品。

然而这次新裤子的叛逆和先锋却没有赢得高票,反而让一直领先的新裤子落在了排名的尾巴上。

比赛淘汰制的游戏规则似乎成为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的娱乐综艺节目的运行逻辑。刚看到游戏规则时候,不惊感叹这简直是《奇葩说》第五季赛制的翻版。无论乐队的表演如何,别人的评价如何,最终都逃不过大众投票。

当代观众太需要刺激。充满竞技的现场自然营造出一种紧张、激动的气氛,起承转合的情节发展,充满悬念的歌曲和嘉宾,起死回生的复活机制更能吸引着受众的目光。

新裤子的失盘同时也体现了独立、摇滚、反叛的乐队特质与文化工业塑造出的主流娱乐形式格格不入的矛盾。

摇滚乐最根本的精神特征恰恰是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与主导价值观的偏离或冲突,也是在价值层面辨别摇滚乐与商业化流行音乐的依据。摇滚乐最原初的精神内核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城市文化和市场文化的抗拒、对异化、麻木的人性的批判。

而如今,它出现在大众审美与主流视野之中,被比赛规则所限制,被大众审美所评判。小众的摇滚乐最终会不会被主流的文化所收编?这仍然是一个问号。不过这种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每当乐队们被要求推销金主爸爸的产品总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

音乐鄙视链是如何形成的?

尽管《春风十里》火遍大江南北,但鹿先森乐队却在刚刚出局就遭到淘汰。新裤子乐队从朋克转向新浪潮和流行电音风格。一条音乐鄙视链在比赛中若隐若现。有人会认为民谣不如摇滚高级,朋克比不上新浪潮。

不少乐迷为了走到鄙视链的上游,走上了追求小众的道路。

最初,不同风格的歌曲、乐队只反映了个人的品味和审美,并无高下之分,但经过社交媒介的反复传播之后,鄙视链逐渐从个人层面的自我认同扩展至青年圈层之间的群体偏见。

人们追求着小众音乐,希望通过这样“小众”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和身份感,以脱离平庸的大众口味,一旦一首歌曲被大家耳熟能详,它就无法为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提供证明。

隐藏在鄙视链之后的,是人们对于身份的焦虑。马克斯·韦伯认为“身份指的是生活方式,它还指社会尊重,也就是依据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来赋予他或她以尊重和仰慕。”社会交往限制在身份相当的圈子,身份的确立,更多是为了在群体中获得认可和安全感。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曾说,传媒诞生于社会现实,反过来也催生、引发、强化一个群体的阶层意识,并 “制造” 阶层。媒介对某个阶层概念的频繁出示,往往使得受众会据此对自己进行判断归类、寻找同伴,由此促成一个群体的诞生。

有学者提到:真正的差异其实是隐藏在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之下的经济资本差异。经济资本的拥有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文化资本),也在现实中塑造着个人的品位、声誉(社会资本)等。媒介鄙视链的产生源于人们占有的经济资本差异,而这根源,乃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它决定着我们社会地位的高低,也决定了我们媒介使用的水平和程度。

大众唾手可得,哪都能见到的,彰显不了身份价值和文化资本,唯有踏破铁鞋、不易为外人知晓的,才能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然而,就在今晚播出的赛事中,情况又出现了反转。在《乐队的夏天》中,摇滚成为舞台的主流。在前一期八强积分赛当中,旅行团乐队和海龟先生一改以往的风格,因而得分不高。

面对专业乐迷对旅行团“刻薄”的评价, 新裤子主唱彭磊感到有些不平:这是特别自私的一种感觉,因为他们(乐评人)之前把摇滚乐作为自己傍身的武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得特别多,比你们都强,你们都听流行音乐,但是有一天摇滚乐变成了主流,他失去了这个话语权,他也变成了流俗之辈。他就觉得特别难受,这个太可怕了。

海龟先生的贝斯手也有谈及: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这样旋律的歌,那我们不可能就是为了去顾及它是流行乐,摇滚乐这些鄙视链的事情去改变它音乐的本质。我觉得我这样做太虚伪了。那就是一种讨好和谄媚。

小众/大众从来不是评判一个乐队、一首歌、一种音乐类型好坏的标准,更多是一个对于自我身份的评判。与其不断向鄙视链的上游奔跑,不如找到那些真正打动你的地方。

人大史论班开课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乐队的夏天》:当摇滚遇到综艺还是摇滚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574215

相关内容

从《乐队的夏天》说起,中国摇滚乐队的穿着是如何变化的?
摇滚乐手x女星,摇滚乐为什么那么大的魅力
“摇滚已经到尽头了吗?”
拉黑半个娱乐圈的文艺中年!彭磊是没情商,还是真“摇滚”?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
他们是中国摇滚乐的幕后推手,我心中的摇滚十大经纪人
世界十大摇滚歌手 盘点摇滚界代表人物 世界摇滚乐之父是谁→买购网
中国十大摇滚歌手 中国摇滚乐代表人物盘点 中国摇滚第一人是谁→买购网
摇滚明星乐队游戏下载
八卦摇滚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