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新郎”的来历和汉代官员选拔
(function(){vars="_"+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document.write('');(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push({id:"u5858938",container:s});})();在男女结成婚姻的时候,丈夫被称为“新郎”,“新郎”好像已经成为将要结婚的男性的一个标志
然而“新郎”到底指的是什么?“郎”又是如何来的?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渊源
“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官的名称,可是它又不是真正的官
“新郎”这个郎官,它是中国古代宦官的一种名称
可是大家又要说了,哎呀,老师您说的宦官不就是太监吗?“新郎”这么吉利的名字,怎么能和太监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一个错误的认知
早期的宦官,指的并不是我们后来讲的太监、阉人,宦官是一种特别的学习为官的方式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郎官”,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秦汉时代,为了配合官僚制度,统一的大帝国发明了全新的官僚选拔机制,架设了由地方到中央、流通的官员选拔渠道
可是这样一个渠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长期的铺垫,这种铺垫就是源自战国时期的“宦”这样一种特别的官吏的学习和选拔机制
秦朝曾经在焚书坑儒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想学习法令的,可以以吏为师
以官吏作为老师,这不是一句随便说的话
《礼记》上就有“宦学事师”的说法
所谓“宦学事师”就是学习做官、学习成为官僚的这样一个过程
而学习的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学徒是没有工资的;他不但没有工资,还要向官吏缴纳学费
而一旦将来成为官吏之后,这种学习到的本领就成了一种谋生手段
所以秦汉时代专门有一种职业,就是通过学习为官,为将来做官,以及官的低级官员、公务员——吏做准备
那么这是跟着低级官员学习,叫作以吏为师
那么跟着君主和皇帝学习,叫作什么呢?这就叫作宦
而跟着皇帝和君主学习的人就被称为宦官
这些学习的人,很多时候,君主会对他们进行赏赐,有任免,他们就被参照公务员管理,所以他们身上就有了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叫作“秩级”
我们看到一些早期的官员往往是“比多少石”,这个“比”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意思
那么这些宦官在学习和见习期间,他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这个身份就叫作郎
郎是什么意思呢?在皇宫,皇帝居住的宫殿周围,有所谓的廊,在廊下,有侍卫执着一个戟
郎最早的意思就是拿着一个兵器值班的这些侍卫
我们知道韩信在项羽的帐下就曾做过执戟郎中
这些郎官就是皇帝的私人卫队,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保卫的工作,一方面也向皇帝学习如何成为公务员,他们同时也被皇帝派出去参与一些使节、传达命令的工作
在这样的工作当中,就形成了对官僚、对事物的一些认识
郎官和官吏不同,在皇帝看来,郎官是属于自己的私人卫队,是自己的私属,和真正为国家服务的官存在区别
我举一个例子,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这个人其他时候对大臣都非常好,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
可是,刘秀有一个毛病,他身边的这些郎官,做事情稍微让他不满意,他就用手中的手杖顺手敲打他们
这些郎官,有的就默默地忍受
有一天,刘秀又对一个郎官不满意,就拿起自己的手杖捣了这个郎官一下,这个郎官站起来就跑,刘秀就在后面追
这个郎官一边跑一边喊:“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
”天子有天子的威仪,诸侯有诸侯的威仪,从来没见过哪一个国君站起来自己打郎官的
刘秀听了之后哈哈一笑,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郎官不同于国家真正序列的公务员,他实际上是皇帝身边选拔来跟着皇帝承担侍卫工作,同时学习、见习,将来成为公务员的这样一批人
那么这些郎官是哪里来的?秦汉时代关于郎官的选拔有这些规定
首先,贵族的子弟可以优先获得成为郎官的权利
比如说我们知道,汉代初年,功臣张良的儿子就在宫中作为一个见习公务员为皇帝服务
第二种就是所谓的“赀(zī)选”
所谓的赀选,就是你家里要有钱,你才能够参与郎官的选拔
要多有钱呢?有一种郎官叫常侍郎,就是经常在皇帝身边工作的郎
这种常侍郎要有500万的家产,你才能够获得入选为常侍郎的资格
为什么呢?在担任郎官期间,他的生活费用要自理,他的衣服要自己买,他参加国家仪仗队,骑的马要自己买,他身上别的带有仪仗性质、礼仪性质的剑要自己买
汉代有一个担任廷尉(就是大法官)的人叫张释之,他早年跟他哥哥是同居
所谓同居,就是跟他哥哥没有分家,两个人财产在一起
他因为哥哥特别有钱,就被选为骑郎
所谓骑郎,就是皇帝出行的时候承担保卫和侍奉工作的郎官,他在汉文帝面前服务了十年,没有被升迁,没有被派出去做官,张释之就很不高兴
他说:“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说我再这样担任郎官,我二哥的钱就要被我花光了
算了,我还是回家吧
正因为张释之主动要求辞职,所以他的上一级的管理人员,中郎将袁盎,就知道张释之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就特别向汉文帝推荐了张释之
张释之因此就由骑郎升为谒者,成为国家更高一级的公务员
所以郎官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叫赀选
第三种,是通过门荫
父亲或哥哥做到了2000石以上郡守、部长这样的高级官吏,自己就能得到成为郎官的资格
汉武帝时代还有一种创新,就是所谓的“孝廉郎”
什么叫“孝廉郎”呢?就是在地方的老百姓当中选拔,比如说,每到逢年过节组织大家做事情比较廉洁、侍奉父母比较仁孝的这种人,分别以“孝”和“廉”作为考核标准
这种人通过考核之后,就被推荐到中央充当宿卫官,这就是所谓的“孝廉郎”
汉武帝的这种创新,实际上是给地方上的文教精英出路,这是董仲舒提出来的建议
董仲舒提出来,这些读了书的人,自己德行很好,朝廷要给他们出路
那么汉武帝就说,那这样,每个郡根据大小分配名额
汉代规定,大郡每年可以推荐两个人到中央来担任郎官,小的郡可以推荐一个人,再小的一些边郡,每两年推荐一个人来担任郎官
孝廉的分配是完全按照地域化来分配的,它保证每一个郡每年或每两年都有人能够被推举出来
所以,这就像我们今天的高考一样,高考是按照省来分配名额,而当年的孝廉选拔是按照郡来分配名额
通过这种分配,从而建立起每个郡的人才上升通道,从地方到中央,它可以实现个人由一个地方的精英,成长为中央国家的官员
那么这些被选过来的郎官,他们的出路怎么样呢?这些郎官应当说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
他们每三年在中央升迁一次,刚开始叫郎中,后来叫侍郎
郎中是比三百石,就是参照三百石公务员来管理;侍郎是比四百石,参照四百石的公务员来管理;最高级别的郎官叫中郎,是比六百石,参照六百石的中央中高级官吏来管理
这些郎官的出路,被称为“上应列宿,出宰百里”
所谓“上应列宿”,就是这些郎官将来可以担任部长,像天上的星宿一样;或者放出去做县令、县长,管理100里的土地,这叫“出宰百里”
可以说成为郎官是有美好的前途的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公主,她向皇帝请求:我的儿子可不可以到中央来当郎官?皇帝可能是出于一种故作姿态,就说了刚才这句话,郎“上应列宿,出宰百里”,郎官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的,我可以赐给你家很多钱,但是你不能夺了其他贫寒子弟的这个路径
郎官既然是由孝廉选拔出来的,那么地方的孝廉又是如何来的呢?地方的孝廉是由地方的两千石的官吏负责选拔出来的
由于地方的两千石负责选拔孝廉,所以这种权力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极为厚重的选举权力
崔寔在他的《政论》里面就曾经这样说,“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说州刺史他有权力推荐茂才,郡太守他有权力推荐孝廉
所以州郡的这个公文来了,就像一声霹雳一样打到地方,地方的官吏都认认真真执行;得了皇帝的诏书往墙上一挂,大家知道就好了
这就是崔寔所说的“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州刺史和郡太守,之所以他的权力这么被看重,就是因为他们有权向中央推荐地方上的人才
那么这种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方式,正好又符合了儒学所谓的“智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理想,就是说,你的能力和才华能够为一个官服务,你的行为能够在一个乡里得到老百姓和官员的认可,你的道德符合君主的要求,进而能够被推荐到中央去工作
这种要求下,两汉时代,地方上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被推荐,往往要特别强调克己修身,就是克服自己身上的各种毛病,让自己成为道德的楷模,成为别人公共话语中的核心和灵魂人物,然后被推荐到中央
为了获得乡里的赞誉,我们知道很多人就开始玩起了“行为艺术”,故意做出一些大家觉着非常奇怪,但是很有道德操守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会发现,二十四孝作为中国古代24个孝子的经典案例,很多都发生在东汉时代
例如所谓的郭巨埋儿,郭巨为了孝敬老母亲,挖个坑,准备把自己的孩子埋掉;王祥卧鱼,自己家的父母想吃鱼了,大冬天打不到鱼,自己趴在这个冰窟窿上要把冰融化,然后从里面捞到鱼,结果一个鲤鱼被感化了,主动跳上来,让他拿回去侍奉双亲
所以,这种“行为艺术”就成为当时人为了获得乡区赞誉的一条路径
为了获得乡区的赞誉,一个人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这种人生轨迹
大家以前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一首长诗,叫《陌上桑》
《陌上桑》里罗敷女这样形容自己丈夫的人生经历,她说自己的丈夫是“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就说自己的丈夫啊,15岁就在府里做一个小吏,20岁在府里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官吏
这个“朝”指的是县官的办公地,府尹的叫作“廷”,“二十朝大夫”指的是20多岁就成为郡县的一个主要的属吏
“三十侍中郎”,30岁被推荐到中央做了郎官,做了10年郎官;“四十专城居”,40岁就从中央放出来做了县令,或者做了太守
说“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他的容貌非常美,皮肤比较白,长着雅致的胡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经过了20余年在官府和中央的训练,他连走路都是公府里面那种慢吞吞、一板一眼的姿态
《陌上桑》的描绘并不是个案,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东汉,乃至整个汉朝,地方这些精英,从一个小吏成为中央国家的管理人员的一条必由之路
所以说,人才经过地方的举荐,通过入仕、选举,进入中央
选举的中心在地方,人才的荟萃也在地方,而地方的人才经过察举进入中央高层权力核心,又保证地方对中央这种向心力和流通管道的畅通
所以在郡县制之后,通过人才的选拔,建立地方到中央的顺畅的通道,保证了国家对于人才的任用,同时也保证了地方对于中央的信任和依赖
讲了这些,大家就知道,古代所谓的“郎”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所谓的“新郎”,就是刚刚担任郎官的年轻人,把丈夫比喻成新郎,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吉祥的说法
所谓的“新郎”就意味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所以今天我们把丈夫叫作新郎,它的历史渊源正是汉代官吏选拔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
而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正是我们的先民探索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一种合理的尝试
网址:「历史解密」“新郎”的来历和汉代官员选拔 https://mxgxt.com/news/view/565754
相关内容
“新郎”一词的来历和汉代的官员选拔密切相关,词语背后寓意美好【方志四川•历史名人】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司马相如: 从嘉陵江畔走来的大汉赋圣
历史揭秘:宋代的汉藏关系!
《霍去病:真的是汉朝最伟大的将领,还是历史的误解?》
《大明风华》汉王为什么选择于谦做女婿?历史上于谦真的娶了汉王之女吗?
方姓有什么历史名人和现代明星?
成就越大越奇葩 盘点古代历史名人的私人怪癖
解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名字的来历
齐氏的历史人物 齐姓明星名人
今日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史学与新闻如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