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王夫之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义利观

发布时间:2024-12-28 20:34

自先秦以来义利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历代思想家们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义,具体表现为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利是对人的欲望的满足,具体表现为物质利益。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义、利所代表的道德原则规范和物质利益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能否正确处理义、利间的关系,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民族存亡乃至国家安危息息相关,王夫之对传统义利思想进行总结、继承、反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义利观,在义利思想上做出了很大成就。

王夫之以辩证的思维全面分析了义、利的关系,他认为义利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利中有义,义中有利。

王夫之认为,人们的物质欲望和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单独存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受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制约,但是这些关系存在着道德上的合理性,并不是盲目的、荒诞的,这就是所说的利中有义,“食色者,礼之所利也;利者,民之依也。”

人类要想生存必须物质利益得到满足,这是首要条件。如果物质利益没有得到基本满足就去谈论道德,这是不现实的,有可能会直接走向异端邪说。“出利入害,人用不生”。

王夫之客观承认义与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关系,但这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果只是追求义而舍弃利,不一定会达到看似理想中的所谓道德的最高级别,有可能直接误入歧途。“既与害相迎,而德无可居”,王夫之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合理的,是需要肯定的。

正当的个人利益的追求,对于自己、他人、社会也都有积极的道德意义,道义的价值就在于保护个人利益和使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所以可以看出,王夫之认为,宋明儒家单纯地把道义与个人利益绝对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

王夫之指出,利益包含在道德之中,不能单独排斥在外。王夫之从理与势统一的角度阐述了“义与利,息息相关”这一观点。仁义道德存在的价值,是它对人类群体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

王夫之强调义的本质是使事物各得其宜,各得其所,作为现实中生活的人,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保护和满足是人之“宜”所必须的。所以义中有利,利中有义,二者相互贯通,而不是互相排斥。

王夫之在倡导要将义与利统一的同时,他也清楚地看到了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追求利益时如果没有道德原则的规范很容易引起冲突,若不及时引导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那么当义利关系产生矛盾的情况下,该如何解决呢?王夫之提出要遵循以理导欲,以义制利,为义舍利的原则。

王夫之认为如果没有理那么欲就会泛滥,没有欲那么理就会荒废,所以要“以理导欲”,义要引导和规范人欲望的实现,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正常发展。

道义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追求欲望时要适度合理,在确保个人正当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基础上,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人们还能正常有序的生活。如果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过度没有原则,必然会被他人批评反对,同时社会也会给予限制或者处罚,最后所谓的利也就无从说起。

所以王夫之一直强调要想得到利益,只有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道义起着规范和制约利益的作用。因此,他认为“义利之分”“利害之别”是紧密相连的。讲求“义”能得到“利”,如果背离“义”只会得到“害”,而不会得到真正的“利”。

为了享有合理的利益,就要义与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他又指出,人追逐利欲是没有停止的那天。如果脱离了合理地规范与引导,听之任之,那么人们就会想尽千方百计去追逐个人利益,最终所谓的礼义廉耻就无从谈起。

而欲望的满足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拥有了天下所有的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这样一来,人们就会一切以利害为转移,结果必然导致上下离心,君民相仇,国将不国。王夫之不赞同管仲讲的“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观点,这种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了,人的道德觉悟水平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的观点是极其有害的。

他指出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只有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才能使人们的视野开阔,不仅仅追求一己私利,而是放眼整个社会,当然这就需要发挥义理的指导和制约功能,从而成为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仁人志士。

王夫之还十分推崇“舍身取义”,他指出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道义与利欲会产生冲突,出现利与义相冲突的情况。在大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真正的仁人志士会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追求道义的,他们绝对不会放弃道义。

王夫之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他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值得珍视,但有比生命更珍贵的就是道义,当生命与道义不能兼得的时候,崇尚道义的君子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伤害道义,而会为了实现道德理想,宁可牺牲生命。

王夫之果断否定了以损害社会、民族、国家的利益来追求满足个人私利的行为。他十分鄙视和痛恨那些“求民不已以保其私”的达官显贵、卖国求荣的士大夫们。认为真正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不计较个人得失,能超越自我利益的局限,甚至关键时刻能为了至高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具有先公后私的献身精神。

网址:怎样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王夫之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义利观 https://mxgxt.com/news/view/558720

相关内容

怎样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王夫之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义利观
【杨喆】解读孟子“义利观”: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
怎样正确的处理医患关系
梁涛:孟子义利之辨的三个层面
怎样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之一):尊重领导
离婚后和前夫怎么相处三原则让你正确处理和前夫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夫妻财产关系
李义府和武则天的关系是怎样的
怎样去处理婆媳关系呢,如何正确处理婆媳关系?
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一种思想关系的视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