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的心面对人生与社会
本报日前邀请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座谈,就感恩与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进步等诸多方面的密切关系展开热烈讨论——
核心提示:本报近期连续推出关于感恩的系列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感恩话题成为市民议论的热门话题。感恩之心应该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修养,可为何当今社会感恩者寡?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懂得感恩,社会各方应从哪几方面着手?如何把“小感恩”升华为“大感恩”?日前,本报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及对感恩有着独特感悟的人士进行座谈,畅谈感恩与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进步等诸多方面的密切关系,引导人们以感恩之心笑对人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以感恩的心面对人生与社会
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孙忠梅:深圳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高校德育教学和高等教育研究。编著书籍10余部,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多项。
孙忠梅认为,感恩教育在社会价值、社会和谐、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家庭和睦、弘扬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开展感恩教育十分必要。
孙忠梅认为,感恩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加强感恩教育是当前建设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培养大众行为方式的迫切要求。然而,“感恩”在我国逐渐成为被人们淡忘的词汇,人们的感恩意识缺失随处可见,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负义”的情绪,正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倡导可以被现实社会接受的,又代表未来走向的主流价值文化,感恩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感恩教育是完善公民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
感恩促进社会和谐。感恩教育是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感恩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相一致。感恩是一种文明。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友好。人们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
学会感恩,人生会更幸福。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感恩使家庭和睦、人生幸福。感恩通过对人的内在真诚和善的本质的调动、开发和净化,能够促进人与人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感恩使人生境界升华,给人带来愉悦、快乐、美感,增加幸福感。按哲学家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解,感恩是超越了天然的“自然境界”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达到了“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
深圳开展感恩教育的要求更迫切。深圳是移民城市,人口结构复杂,人际关系淡薄,人际交往障碍大。深圳经济发达,重财富积累,重物质利益,功利性强。深圳的阶层关系复杂,人的心理教育缺失。深圳教育子女难度大,贫富差距大,攀比心理重。深圳应根据文化立市战略的要求,加大文化软件建设入。深圳窗口城市建设的目标,为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深圳特区报的感恩故事系列报道,为开展感恩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构建感恩价值体系正当时
张和平:深圳社会科学院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深圳妇联执行委员,参与深圳多项发展规划的制定及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曾发表论文数十篇。
张和平认为,经过30年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深圳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提出感恩话题适逢其时。
张和平认为,感恩之心是人们应有的基本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底线,涉及到人格层面。长期以来,我们将道德修养定位过高,给其以高大全的定位,高不可及,其结果势必造成假大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少维系的底线,形成思想上的混乱。一些人得恩后不知感恩便是这种混乱的表现之一。
张和平分析认为,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了感恩者寡这种不应有的现象,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摧毁了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但因为革命过于短暂,没有时间建立完整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很快,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早地提出一大二公的理念。在这种情形下,集体至上,没有以人为本,人们没有感恩的感受,因此也难以形成感恩的道德观念。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折腾,人们的道德体系彻底混乱。这时,最明显的是形成了“吃亏”心理。在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作用下,产生了小到坐公交不排队拥挤上车、大到偷税漏税损人利己而不受道德谴责的道德心理扭曲。
张和平认为,人们只有拥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回报社会和帮助他人之情。人如果缺少感恩之心,其内心世界是冲突的,人格是扭曲的,即使其再富有,也是浮躁空虚的。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建立感恩的文化,也是不可能发展强大的。一个国家没有建立感恩价值体系,也是缺少发展动力的,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事实上,人们的物欲是无限的,人们在对物欲的追求中容易产生不满。因此,有必要建立感恩价值体系,让感恩思想对人的道德进行约束、规范和指导。
张和平认为,感恩之心不是先天具有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需要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感恩的道德价值观。为此,需要对人们的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调整。评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他的职务、学历、收入等,还要从其精神文化上去考量。
感恩是幸福的催化剂
张小梨: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保健师、中国青少年青春期专家组成员、全国妇联婚姻家庭指导师培训执行讲师,他还是深圳市妇联“阳光妈妈”心理咨询专家服务团团长。
“心灵需要理解,青春需要微笑,而现代人‘释怀忧伤,找寻快乐’的最佳途径就在于学会感恩。”张小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感恩的重要性。他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恩是一种心理活动。真正的感恩其实是“感”和“恩”的两个过程。其中,感动是人体表情和肢体的情绪变化,这只是一个初始阶段,而施恩、报恩则是行为选择的结果。他指出,不少现代人颇感“快乐缺失、忧伤倍增、自我孤独、情义不在”。他认为,感恩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感恩会带来幸福、宁静、同情、自豪、希望、人际关系的满意感和身体健康。感恩的情绪在我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或事情发展并未如我们想像的时候,帮助我们释怀并走出阴影;感恩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具高度,也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认清我们已拥有的一切,并投入爱和享受。
张小梨进一步指出,科学研究表明,感恩是最强的幸福“促进剂”。我们应该感恩过去。在过去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曾经遭遇过挫折、失败、不公正的待遇,每每想起总感到伤感。很多人因此喜欢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难以自拔。但是当我们反过来,把自己看作过去种种不幸经历的“幸存者”时,我们就能更多地用感激的心态看待过去所经历的种种,感激过去帮助我们获得对现在生活的主动权。
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生命鲜活程度的标志,当我们越来越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对拥有美好的事物习以为常时,我们也变得日益麻木不仁。我们不再能感觉到世界的和平、他人的支持和关爱、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学会感恩生活从用心和认真地体会我们“已拥有的”开始。“未得到的”也许有一天终会变成“已拥有的”,而若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已拥有的”终有一天会变成“已失去的”。
让感恩教育润物细无声
邬晓莉: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校长、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深圳十佳青年教师”、“深圳市首批名师”、“深圳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她撰写的以感恩为主题的《爱的叮咛》一书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在我们学校,感恩文化已渗透到各个方面,对学生起到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感恩已作为一种文化在我们校园生根发芽。”邬晓莉深情地说起老校长龚国祥。龚国祥是深圳外国语学校的老校长,他多年来风雨兼程,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创办成深圳基础教育名校。龚校长说,名校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是全体教职工的功劳,因此,他始终对教职工们心怀感恩之心,他把自己所得的奖金积聚起来奖励给辛苦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邬晓莉说,老校长用行动展现出的感恩之心,在全校师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号召学生们要以一颗感恩之心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社会,自己则用行动率先垂范。邬晓莉说,在他的影响下,外国语学校及分校全体老师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然后他们又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们。
她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应把感恩当成一种理念传递给学生,更应该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自然会热爱学习,因为他需要用知识去报效国家、报效社会、报效父母。
在感恩文化的影响下,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师生们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的自觉性日益强烈。在去年的“5·12”大地震发生后,1000多名师生在一天内就捐出了28万元钱。
用榜样强化感恩教育
张艺:深圳展华实验学校校长,是最早将感恩教育引入学校德育教学的校长之一。2005年,他聘请爱心大使丛飞担任展华实验学校德育校长。2007年,他安排“大贤大孝好儿媳”李传梅来校工作并帮助李传梅一家在深圳安家,让学生们从丛飞、李传梅的身上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感恩回报。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正直人应具备的美好品德。深圳特区报感恩系列报道,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说起感恩教育,张艺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确实有待加强与提升,不能只顾学生的学科成绩而缺少了对学生的德育内涵教育。“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源头,只有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才能真正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他未来的人生至关重要。”张艺说,展华实验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书本、老师、“活教材”三维统一的德育工作思路,形成了“以德立校以孝育人”的德育特色,特别是在引进德育“活教材”方面有独特的做法。轰动全国的爱心大使丛飞,闻名全国的大贤大孝好儿媳李传梅先后成为展华实验学校的德育活教材。师生在与这两位道德楷模的接触学习中,接受感恩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他认为,感恩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常抓不懈的内容,不但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更应注重形势的多样和丰富。为此,展华实验学校把每年的5月定为“感恩月”,在举行诸多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的同时,评选“十大感恩明星学生”、“十大感恩明星教师”和“十大感恩明星家长”,使感恩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深圳为感恩文化提供形成背景
黄东和:网名“老亨”,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深商研究会负责人、“深商”概念首倡者,知名网络评论员。代表作有《深商的精神》、《因特虎深圳报告》。
黄东和认为,中国人表现为缺少感恩,与中国传统形成的大家庭文化有一定关系,这种文化形成群已界线不清,导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种你我不分的混乱认识。这种认识进一步导致人们不想多做却又想多得的错误思想。
谈到深圳,黄东和认为,深圳区分你我,深圳人有能力感恩,深圳人有感恩之心。他说,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圳经济迅速发展,使深圳有能力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深圳是充满竞争的城市,竞争充分区别了你我,为感恩文化提供了形成背景。现代社会分工不同,通过捐款这种方式表达感恩之心,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转移给需要帮助的人,是感恩的重要形式。深圳在感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圳在对口扶贫、捐建内地学校、支援灾区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黄东和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感恩,对感恩要有敬畏之心。我们鼓励不张扬的施恩和不求回报的施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维护被帮助者的体面与自尊。
黄东和从事深商研究,他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深圳企业中最流行的一首歌是《感恩的心》,这说明感恩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深圳城市年轻、人群年轻,在某些方面呈现为心态浮躁。体现在工作上,表现为不负责任,人浮于事。因此,通过感恩精神的培育,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让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因此,感恩教育在企业文化中变得更加重要。
小感恩变大感恩是升华
徐芬:郭春园基金会的一名特殊受助者。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通过给她工作岗位,以达到长期帮扶其身残志坚的弟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医的目的。她是本报感恩系列报道《看到他人困难我就想起自己当初》一文中的新闻人物。
“感恩并非只是一种天性,而是人潜意识里存在的一种内在情感,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下,这种情感就能得以好的表达,才能实现从小感恩到大感恩的转变。”徐芬在座谈会上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感慨地说。
徐芬的弟弟患有先天性脊椎骨弯曲,三次大型手术后,弟弟的病没有治好,家里欠下了十几万的外债。从那以后,家庭的贫困,亲人的远离,让她深深体会到亲情薄如纸。她不再相信任何人。“现在说起来,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感谢郭春园基金会,它燃起了我们全家人对生活的希望、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徐芬说:“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郭春园基金会经过讨论,决定给我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我来资助弟弟完成学业,从而资助我们整个家庭。这比起简单的金钱资助来说,是多么大的恩情!”
徐芬来到平乐骨伤科医院后,领导和同事们对她很照顾,她慢慢走出当初的阴影。她说:“我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医院、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作为收费员,我坚持每天用微笑迎接患者,每当看见那些来拿药的老人因为差几元钱而交不起药费时,我都经常掏腰包垫出来。”徐芬说:“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从小感恩到大感恩,感恩情怀在爱心土壤里得到升华。感恩是一种用心去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去做好每一件事的真实体验。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种体验中寻求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 王丹丹
网址:以感恩的心面对人生与社会 https://mxgxt.com/news/view/558644
相关内容
艺文丨性、感官与社会:谈乔治·普拉特·莱恩斯的摄影安以轩与大S的恩怨:从闺蜜到对手的戏剧人生
政治反映生活:美国基层社会生活的空心化与极化现象的侵入
粉丝参与正能量社会活动,对其产生的意义以及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感恩社会小品,报效祖国小品剧本(回报社会)
安以轩与陈乔恩:娱乐圈的真友情如何教会我们生活的勇气?
娱乐圈传奇友谊!安以轩与陈乔恩的感人历程
孙俪倾心分享与儿子互动的暖心故事:懂感恩的小男孩
林心如与陈乔恩:娱乐圈中的微妙情 感交织
杨少华老先生一生五个贵人,却只对一人表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