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从演员到榜样
原标题:朱一龙:从演员到榜样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 (文/资捃)在演员的路上,朱一龙走了10年。在10年的这个节点,他成了许多人口中或心中“向往的样子”——不是量化的名和利,而是坚持和随之而来的收获。
参考消息网记者见到朱一龙的时候,他刚刚参加完电视剧《我的真朋友》的见面会。眼前的朱一龙,谦和、真诚。很难想象,这个眼神清澈、笑容纯净的31岁“大男孩”,已经做了10年演员。
采访开始时,朱一龙脱掉了西装外套,他说这样可以更放松一些。
朱一龙的话不算多,但聊起作品和表演,语速就会不自觉地加快。整个对话过程,他的语气温和,但将这些语言变成文字后,豁然和坚定跃然纸上。
对话从他最新的作品开始。
朱一龙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参考消息网)
希望世界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真朋友》中,朱一龙饰演的井然是一名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他从小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大学毕业后赴意大利留学并在当地工作,凭借着出众的能力,30岁便在意大利的建筑设计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样一个听起来有些悬浮的“人设”,却多次被朱一龙描述为“在剧中负责家庭伦理部分”。果然,剧集播出后,性格沉稳内敛的井然与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母亲(许娣饰)之间,从疏离到理解再到亲密的母子关系和相处方式,立刻引起观众的热议。
参考消息网:在这部电视剧中,井然的家庭环境和母子间的相处方式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和讨论。你怎么理解和评价井然这个人物?
朱一龙:井然的原生家庭比较特殊,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此后一段时间,母亲对生活一度非常消极。那时还是一个孩子的井然一直陪伴着母亲,帮她度过那段痛苦的时期。母亲重新振作之后,决心不仅要让自己变得坚强,还要把井然培养成一个她想象中的强大的人,所以不断地让他去学习,让他去变得更强,无形中也给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在我看来,井然成熟懂事得很早,他在整个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坚定、努力,没有杂念,他希望自己可以照顾好母亲,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与此同时,原生家庭的缺陷在井然身上也有一定的体现。
《我的真朋友》发布会(朱一龙工作室供图)
Q: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关于爱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你自己的故事吗?
A:家和家人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小时候。那时候在武汉,亲戚很多,周围邻居也很熟络,在小时候的那栋房子里,住着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虽然记不太清有什么具体的故事了,但那时的温馨一直记得。
Q:剧中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井然作为华人建筑设计师,在国外遭遇了种族歧视,但他不卑不亢,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意大利人的尊重。你在诠释这部分时有什么感受?
A:井然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亚洲面孔,多少会遭遇一些异样的眼光。在那样的环境下,井然就是想证明自己,作为一名亚洲人,也可以在世界舞台上释放自己的才华,让世界聆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Q:那你自己呢? 作为一名中国演员。
A:我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这次去戛纳挺有感触的。我希望世界能更多地看到中国电影,也希望自己能拍出好的电影,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展现给更多的人看。
学会给表演做“减法”
一年前的朱一龙,恐怕不会想到,自己能在今年5月受邀登上戛纳的红毯。这一年的经历对他来说,是而立之年的一份巨大礼物——短短几个月,他收获了万千粉丝的喜爱,并且成为中国商业价值最高的明星之一。而对他来说,最珍贵的或许是他的表演被更多的人看到、认可。
5月24日,第二十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入围名单公布。朱一龙凭借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饰演的齐衡一角,入围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第一次入围重要的电视剧奖项。
Q:你说过希望给自己的表演做“减法”,不去加太多的设计。
A:我以前很喜欢设计人物的各种细节,比如一部戏可能要换三四个发型,服装也会准备很多,还会给人物设计一些小道具,比如戒指、打火机等等。那时我更多关注的是表面的支撑,其实有些本末倒置,现在我会更多地去关心这个人物的内在。
Q:有没有什么契机让你有了这种转变?
A:我觉得演员表演得好不好,跟他对人物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有一段时间我拍很多戏……但那时我不知道怎么去理解人物。这些所谓的设计,其实就是因为你对人物理解不够,你不自信,所以需要去找一些支点。可能你觉得他身上应该带个打火机,于是就每天玩打火机,用它来支撑你对人物的理解。但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并走进这个人物,他就算不拿打火机,只是坐在那里,他也是他。
这不是某一个瞬间突然的变化,而是有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现在我觉得塑造人物就应该是这样的,我希望这个人物是鲜活、自然的,逻辑是连贯的,而不是只有某些表面上的特征。可能过段时间我的想法又变了,但现阶段我是这样想的。
演员朱一龙(朱一龙工作室供图)
“我渴望用作品与观众互动”
在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跟朱一龙合作过的危笑导演曾这样评价:“在偶像当道和粉丝狂热的时代,朱一龙在这个小作业里(短片《丑》),实现了我们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一件事——一个优质的演员或偶像,能够让观众更有耐心地去读创作内部的东西。”
所谓偶像,应该是“榜样”的形象。这个榜样,应当能唤起观众对一部优秀文艺作品或角色的深度阅读。
在这一点上,朱一龙做到了。无论是仅有15分钟的《丑》,还是长达78集的《知否》,抑或是正在热播的《我的真朋友》,他在其中塑造的人物总是能在网络上掀起解读热潮。
Q:你的粉丝很喜欢去分析你的表演以及你塑造的人物。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些观众延续了一个角色乃至整个文艺作品的生命,并且使它更加丰满。
A:有这样的观众,无论是对包括演员在内的创作者,还是对整个文艺创作环境来说,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有些人说现在的很多影视剧是快餐文化,或者就像爆米花一样,吃完就算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观众很聪明,如果是一部好的作品,他们一定会愿意去思考,去挖掘更深的东西,去帮助延长作品的生命。他们的这种反馈,也会激励创作者去创作更好的作品,而不是去应付观众。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我一直都渴望与观众互动,那种互动不一定是面对面地聊天,因为我可能很难聊得下去。我希望的互动是,我将自己的想法和心思放进人物和作品中,观众能接收到并且愿意进一步去其中探究。有一些可能是我自己都没有解开的谜题,他们的思考也会给我很多启发。
我觉得观众确实厉害,一旦他们愿意去看你的表演,愿意去解析你塑造的角色,你再小的心思他们都能看得到。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同时也会鞭策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让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呈现更多可以让大家去品味的东西。
朱一龙在《我的真朋友》发布会上(朱一龙工作室供图)
Q:很多人认为你通过10年的坚持与努力,厚积薄发有了现在的收获,也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会有压力吗?
A:其实我觉得现在谈影响力或者榜样,对我来说还没到时候。现在只是有一些人喜欢你,但大家并没有真正地了解你,你也没有更多的东西去影响大家,因为我自己的世界观也还在形成的过程中。
在现在这个阶段,我还是得拼作品,不断地丰富自己。只有先把本职工作做到够好,才能去谈你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如果你长期没有好的作品,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好,那何谈影响力呢?
“我只是有自知之明罢了”
用“一夜爆红”来形容朱一龙并不算太夸张。但随之而来的关注和追捧,似乎并没有让他浮躁起来。
Q:在突然获得很多关注后,有些人可能会膨胀,有些人可能会不知所措,但是你看起来还挺通透的。
A:我只是有自知之明罢了。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31岁,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管是学识,还是其他各个方面,我还差得很远。
Q:那你怕被人误解吗?尤其是现在你的一言一行都似乎会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A:谁都会怕被误解。有些事你可以解释,但由于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有时候你解释了也未必有用,那你不如拿行动去证明。
其实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出现这样的事情,我都会提醒自己,一定是你做得不够好。你出现口误,或者词汇量不够,或者形容词用得不准确,无论是不是被误解,那确实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没有人是完美的,出现问题或者被误解,就去改正,去学习,去做得更好。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是你必须得去解释的事情,我觉得都没必要担心,提醒自己就好了。
演员朱一龙(朱一龙工作室供图)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学习享受表演”
Q:对你来说,演员是什么?表演又意味什么?
A:小时候,演员对我来说就是电视机里的某一个角色。后来在电影学院从最基础开始学,一直学到在舞台上去塑造人物。曾经在某一个阶段,我觉得演员就是要去塑造人物。现在我觉得演员是一个表达的媒介,是把编剧、导演和其他所有创作人员的想法综合起来,然后把它具象化并呈现出来的一个职业。
我很喜欢用表演去表达和呈现。人一辈子就这么回事儿,对吧?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规则中,你做任何事情都很难跳脱出这个规则。但是在表演中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在不同的故事和规定情境中,去展现不同的性格和处理方式,你可以变成任何人。这点挺有意思的。
Q:听起来你很享受表演。
A:其实对于我的性格来说,享受表演挺难的,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试图达到这样的状态。在刚开始,你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当众孤独,现场有那么多摄像机和工作人员一直盯着你,去看你的表演,你会有很多杂念。我不是一个天才型的演员,很难瞬间就进入角色和情境,所以我用了很长时间去适应和转变,尽可能地让自己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丢掉所有干扰,专注在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中,去感受他的生活和当时的情绪。
“既然有机会,就去拼一下”
Q:这是一个需要真诚回答的问题:初心是什么?
A:我并不是从小就特别热爱表演。男孩儿开窍比较晚,高考前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被家人安排去考电影学院,后来非常幸运地考上了。刚开始学表演的时候,我也不是因为对表演感兴趣,而是不想在一个团体里输给别人,所以我拼命地去写剧本、编小品、排练。后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慢慢对表演产生了兴趣。
在学校期间,我看了很多很优秀的电影,惊叹于那些真正好的作品和表演,被它们所打动。如果要说初心,就是我也想做到那样。
Q:你的理想是什么?希望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A:沉浸式表演。让自己彻头彻尾地在一段时间变成另外一个人,我想尝试一次那样的表演状态。
Q:出道10年,你才被更多人认识和认可,会有一些感慨吗?
A:其实还好。我不愿意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想多了就会容易陷入某种纠结当中。想简单一点,你现在所处的状态,一定是好的。既然现在你有这么多选择和机会,那你就去拼一下,看能拼成什么样。拼不了再说,对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