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童年经历与写作有多大关系?“冷酷”的余华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蔡姐。前面我也说过,我看书的时候喜欢了解作者的生平,今天发现作家的童年经历与作家后天的写作有很大的关系,关系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拿我比较喜欢的作家余华来说一下~
在先锋派作家群中, 余华是比较出色的一位。余华小说的先锋性,与他的童年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在先锋领域的地位。他前期先锋小说主题总是充斥着暴力和死亡,用自己的话语系统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
他前期极其热爱暴力写作,《现实一种》就是个例子。他取材简单,并没有从很复杂的题材入手,而是从普通的农民家庭的亲情关系入手,这与他其他小说的题材选接近。余华打破传统中亲情血浓于水的温情,以冷酷的笔调完成了对人性阴暗面的纯粹揭示。小说中兄弟丧失人性的连环报复、轮回杀戮,小孩的无意伤害到大人间的有意残杀,直至最后相继毁灭。祖母的自私阴暗,只关注自身,对家中一切暴力、恐怖事件毫无情感;兄弟间毫无亲情可言,只有互相残杀;夫妻间也没有丝毫温情,除了无言只剩下暴力相对。小说以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为背景向人们描写了人性的丑陋,通过祖孙、母子、夫妻和兄弟的行为之丑和心理之丑,让人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和丑恶。余华将亲人间完全丧失理性的残杀场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以零度写作的冷静呈现小说,让读者与他一起感受人性恶的绝望与伤痛。然而,通过这种深度绝望的书写,作品显现的是一种由死向生的生命过渡。
他童年经历了什么让他后天写作与其他人如此不同?首先,余华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在成为作家之前,曾是一名牙医。他和哥哥的童年几乎是在医院中度过的,没有人看管他们。他甚至喜欢上了医院中飘散的消毒水的味道,曾经还因为天热睡在医院太平间里。小时候他也经常看到父亲沾满血迹的手术服。那些鲜血、病人、生离死别对于幼时的余华来说逐渐变得稀松平常,可以说死亡原本带给他的好奇、恐惧,到最后只剩下了麻木。余华曾这样写过:“有几次因为好奇我还走过去看看死人,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过死人的脸,我看到的都是被一块布盖住的死人,只有一次我看到一只露出来的手,那手很瘦,微微弯曲着,看上去灰白,还有些发青。应该说我小时候不怕看到死人。”
由于父母常年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余华的照顾,幼年的余华总是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度过,这就形成了他日后孤僻、敏感的古怪性格。他是带着愧疚感、孤独感和恐惧感度过童年的,因此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什么亲情的温柔,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灵的独白。
其次,余华的少年时期恰逢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否定。余华受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很大,“文革”期间的混乱、血腥、暴力,给了他们这一代人除了盲目的斗争、不理性的思维、混乱的学习环境还有人与人之间人生观念、价值信仰等的错位。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余华深深的迷恋上了大字报,如果大字报算一种文学的话,那么它就是余华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余华在《自传》写到他和大字报的渊源:“在阅读这些枯燥乏味的书籍的同时,我迷恋上了街道上的大字报,那时候我已经在念中学了,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要在那写大字报前消磨一个来小时……我看着这些我都认识都知道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正是这种充满暴力而又无耻下流的大字报,给少年时期的余华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印象造成了他作品当中“冷漠、暴力、血腥”的特点。
所以说,童年的生活经历影响着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不管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都会多多少少的表现在作家的作品当中,不止是我上面所说的余华,甚至很多文学大家如巴尔扎克、海明威等也是如此,有兴趣的不妨去了解一下。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赞、转发或者评论。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见。
网址:作家童年经历与写作有多大关系?“冷酷”的余华告诉你 https://mxgxt.com/news/view/524531
相关内容
作家与创作:作品与作家经历的关系及作家的创作态度余华:故乡还能回得去,但童年终究是离去了
西方作家对中国先锋作家余华的影响.docx
与留守儿童有关的15万封手写信
余华的大师课:在珠海畅谈高校文学教育,通过精读小说讲写作
关之琳事业不凡荒唐半生,和她童年经历可有关系
琼瑶的家世及写作历程
写童年趣事的作文(精选66篇)
“熊猫作家”蒋林: 我想告诉你 关于大熊猫的一切
写童年趣事的作文550字(精选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