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贫民窟到《子夜》的上海:看作家们如何描写不同时期的环境
上一节课(《除了真实,还必须是典型的:文学创作中环境描写的第一个要求》),我讲了传统文学作品创作里的环境描写,首先要求“真实典型”,其中又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是要能够“真实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规律和趋向”。
一、正确理解真实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规律和趋向
在创作构思的时候,你必须思考清楚将要出产的作品所描写的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和具体情境——一定是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和阶级的特征,能概括当时社会的本质,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你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深度。
下面我们来学习范文,加深体会。
二、范例作品:【巴黎的贫民窟】 《双城记》(狄更斯)〔英国〕
1. 原文
停留在圣安东尼上面的暗云,被刹时的欢笑所驱散而离开这圣人的尊容,现在又是黑沉沉的了——冷,脏,病,无知,和贫乏,是伺候圣驾的五位大人——他们全是权力广大的贵族;而尤以第五位为最。
曾经在磨石(当然不是神话中使人返老还童的磨石)之下受了可怕的磨了又磨的标准小民,瑟缩在每个角落里,出入于每个门道里,伸头在每个窗洞里,抖颤在被风飘摇着的各种算是衣服的衣服之中。那压倒他们的磨石是使人早老的磨石;孩童们已经有古老的相貌庄严的声音;在孩童和成人的脸上都深刻着新鲜的和陈旧的饥饿的标记。
饥饿到处横行,饥饿被推出高房子之外,悬在晒在竿上或绳上的破衣衫之中;饥饿用破布、烂纸、木头和草屑补缀着门窗户壁;饥饿也出现在人所锯出的小小柴片;饥饿从无烟的烟囱上往下看,从垃圾堆里并无一点食物的污秽的街道上往上看。饥饿刻在面包师的橱上,写在他的稀少存货的每一小块坏面包上;在香肠铺里,在准备出售的各种死狗肉之中,饥饿在旋转的圆筒里的炒干果之中摇响它的枯骨;饥饿在每碗薄粥之中化为用半点油炒过的马铃薯碎末。
饥饿居住在适合于它的一切事物之中。一条弯曲而狭窄的街道,充满了恶臭,交叉着另一些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全是衣冠破旧的人,全是破旧衣冠的臭味,全是酝酿疾病的光景。在把人民当作畜生似的猎捕着的氛围中,还是有些野兽想到穷极翻身的可能性。他们虽然憔悴忧郁,眼睛里并不缺乏怒火;紧闭的嘴皮并非不因为抑压而发白;他们皱紧额上的绞绳似的皱纹,并非不是在默想隐忍或报复。
商标(几乎和商店一样多)全是表示贫乏的凄惨图画。肉铺所画的是最薄的几片肉;面包店的是几个最粗劣的小面包。酒铺所画的几个酒客埋怨酒的微薄,交头接耳地密谈着。没有表示繁荣的任何事物。除了刑具和武器而外;刀斧匠的刀斧是锋利而光亮的,铁匠的铁锤是沉重的,造枪匠的存货是杀气腾腾的。
街道上的伤脚的石头,连带它们所蓄积的泥水,并不能走路,但是它们会突然跑到人家门前。阴沟,要求修治,会跑到街道中央——当它乱跑的时候:只要大雨之后它就几次发狂,冲入家宅。在街上,在相距很远的地方,才有一盏粗陋的街灯挂在绳上或滑车上;在夜间,燃灯夫把它们放下来点燃,又吊起的时候,朦胧的灯光就在那上面衰弱地飘摇着,好像它们是在大海里面似的。真的,它们是在大海里,而且那船和水手都在暴风的危难之中。
有一天这一区的狰狞憔悴的人们,在懒惰和饥饿之中,必然会注意到街灯所照明的他们的处境的黑暗,因而想要改良他们的生活,用那些绳子和滑车来吊起仇敌的。但是时候还没有到;吹过法兰西的每一阵风都枉然飘动着那些狰狞、憔悴的人们的破衣衫,因为那些善于歌唱而羽毛美好的鸟儿们并不接受警告。
2. 浅析
上面节选的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一个片断。
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巴黎圣安东尼区贫民窟里居民的贫穷: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的社会环境,真实典型地反映了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前夕,封建贵族与广大人民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示了摧毁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三、范例作品:【半殖民地的上海】 《子夜》的开头部分(茅盾)
1. 原文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
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这苏州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摸半尺。
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
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象巨大的怪兽,蹲在瞑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灯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这时候——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辆一九三〇年式的雪铁龙汽车象闪电一般驶过了外白渡桥,向西转弯,一直沿北苏州路去了。
2. 浅析
作者一开始就描绘了上海高大的建筑、疾驶的车辆、混杂的声浪、怪兽似的洋栈、霓虹灯的洋文广告等光怪陆离的景象以及有时代特征的“一九三〇年式的雪铁龙汽车”,真实典型地反映了三十年代上海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
作品通过在这一典型环境中一系列典型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待您点击我头像进空间,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小讲堂工作的改进。如果能够点赞、关注,就更加感激不尽了。
谢谢大家。祝朋友们周末愉快。下一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笔下国民党即将大逃亡前夕的重庆。
网址:从巴黎贫民窟到《子夜》的上海:看作家们如何描写不同时期的环境 https://mxgxt.com/news/view/522899
相关内容
秦晖:如何看待中国城市中的“贫民窟”足坛20年来从贫民窟走出的7位巨星,贫穷成全了他们也毁了他们
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女星是谁
Snoop Dogg|从混迹贫民窟到西海岸饶舌教父
欧美贫民窟说唱歌手是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通用8篇)
“丝路宝藏 文明交响” 敦煌石窟艺术巴黎特展揭幕
细数娱乐圈五个出身“贫民窟”里的明星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怎么做到的?
清华大学地学系俞乐课题组提出基于遥感和社会调查的贫民窟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