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到来,浅谈中西方“老父亲”的差异
父亲节如约而至,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
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内地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作为父亲节;中国台湾父亲节是8月8日。中国台湾的父亲节订于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像一个 “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定于八月八日。
因此,借父亲节之际浅谈中西方“老父亲”的差异
中西方父亲的主导地位
从历史角度讲,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家庭定义和社会定义都是极具权威色彩的。在长达几千年的社会形成和运行过程之中,男性在发展中处于相对主导性的地位,正如我们所说的父系社会。即使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父亲的权威色彩在中西方家庭文化有很深刻的影响。
在著名电影教父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一个男性、一个父亲在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家中的妻子儿子们都会听取老教父维托·柯里昂的意见和决定,这个初代教父也同样对于妻子和家庭有着绝对的忠诚。正如老教父曾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女人和孩子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对于家庭来说维托·柯里昂绝对是合格的,对于儿子来说维托·柯里昂同样也是他们的依靠和寄托。
在东方文化中,父亲的主导地位更是不容置疑的,在东方的家庭中的父亲形象是依靠是底气。在儒家经典中,孔子曾对齐景公提出的八字治国方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后来汉儒董仲舒借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又提出“三纲五常”,这促使汉武独尊儒术,并成为沿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家庭以及社会的伦理道德依旧影响深远,忠孝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对于现代来讲,父亲的形象代表着沉默寡言,代表着责任和担当。
在父亲的定位上,中西方文化中是有这异曲同工之妙的。在长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父亲代表的都是一个妻子的依靠,还有孩子们的脊柱。
中西方父亲表达责任和爱的方式
在绝大多数中国父亲的心中,是不愿去将责任表现出来的,正如小时候写作文常用的比喻一样,父亲是一座大山,他很沉重,但很可靠。中国式的父爱是严格的,是充满威严色彩,这和中国千年的封建文明的影响密不可分,但同样这种影响诞生了更加感人的父子情怀。
在现代作家朱自清著名散文背影一篇中通过平白无奇的小事将中文化的父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篇散文叙述的是朱自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时,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每当人们提及父爱的话题时总会想到这篇散文,除却文笔手法不淡,其最能动人心弦的正是朴素中的平常,那是很多人眼中的父亲的形象。
言语很少,但情真意切,一生可能平凡无奇,但对家庭和孩子能够付出自己的所有,为了供养孩子上大学而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明明知道即使孩子大学毕业了也未必能改变命运,却依然倾尽所有全力培养子女,这就是中文化中父亲,是严肃但动人的。
对于西方文化而言,父亲对于爱的表达相比中文化就更加的直接和随意,这其中多了份沟通,但少了份凝重,凝重从来都不是错,那是情感的堆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父亲对于子女的爱一定是无私的。相比中文化中的父爱,西方文化中所追求的可能更多地不是“望子成龙”的付出,而是一种对孩子们的激励和鼓舞。一个爱于言表,一个爱与深沉,两者皆为爱。在著名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加德纳作为父亲,对他的儿子说过这么一句话,“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行,不要让任何人否定你的梦想,即使是我也不行。”西方文化中的父亲在孩子面前对于爱的表达是主动的,那是一种文化积累的产物,于中国而言,我们无法去论述什么叫优劣,因为爱从来就没有优劣之分。始终要明白,亲情是纯洁的,父爱是无私的,爱永远都不是可以去刻意营造的。
中西方父亲对于教育方式的差别
对于西方父亲的教育方式,小编其实并不是十分的懂,只从一些书籍和电影中有过一些自己的认知。西方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与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是类似的,他们更加注重言语的表达和日常行为的教育。西方父亲在教育孩子时表现更多的是鼓励。譬如,当孩子遇到什么挫折时西方父亲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给他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在一定的鼓舞和指导下让他自己去解决。西方父亲的教育理念是,子女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子女的尊重。
对于中文化中的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影响更多地是自身性质的教育,中国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总会建立在自身的阅历之上的,而且父亲在子女教育环节中起到的是示范性的作用,一般很少会在言语上教导子女应该如何如何,当然,老父亲喝完酒之后除外。中文化中父亲的教育,相较于西方而言更多地是一种期望和寄托,这也使得很多中国孩子在长大后总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父亲曾经的影子,这也是一种父子传承。
无论是中文化的父亲,还是西方文化中的父亲,我始终确信的是,父亲对子女的爱是纯洁并且无价的。我们可能永远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情,直到我们成为父母才会明白。正如老话所说的,养儿方知父母恩。
(以上是小编个人的一些见解,如有不当之处万望见谅)
网址:父亲节到来,浅谈中西方“老父亲”的差异 https://mxgxt.com/news/view/518580
相关内容
【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周柯宇爸爸真的做传销,但是父子不熟?节目中才提到过父亲
高晓松和父亲高立人父子关系差,他父母关系不和真的假的
看大牌明星说父亲 大声送出你的父亲节祝福
成龙同父异母的大哥,7岁时被父亲抛弃,73岁第一次见到明星弟弟
父亲节要来了,送给老爸的温馨祝福语大全
焦恩俊女儿做客台湾访谈节目,谈及父亲当年二婚时与父亲关系情况
梁晓声解读《父亲》:我笔下的父亲和多数父亲形象重合
张博宇父亲节发文 首谈父母张丰毅吕丽萍孙海英
《远方的爸爸》登江苏卫视 明星寻找异乡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