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综合报道)眼下,由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正在热映,因为影片说的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城发生的事,所以猛吊北京人的怀 旧胃口,当然,也引起一些老北京人的热议。撇开影片的内容不聊,单就片名儿和影片对片名儿的解释,有人认为“老炮儿”这个词儿有商榷之处。未看过影片的观 众单从字面上琢磨,估计很多人都不理解究竟什么是“老炮儿”吧。今天,就让多彩贵州网的小编带你一起去认识“老炮儿”,已经藏在他背后的那段京城古老文化:
老炮儿什么意思
有人的地方都有江湖,这是江湖上的一种称谓,归纳起 来无外乎就是有情有义有血性,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同时又是不合时宜的。这种人是不会消失的,时代在往前走,但总有些人不愿意跟着时代走,愿意固守他的那 一套,今天十八九岁的孩子说的过去的那一批人,到现在就是我们这岁数的,当今天的孩子们五六十岁时,会不会和那个时代的孩子也有一些隔阂冲突呢,这个还会 产生,老炮儿的精神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只是,也许那会儿不叫“老炮儿”了。——冯小刚
学者称“老炮儿”一词是误解:应为“老泡儿”
很多人认为“老炮儿”是北京土话。影片简介也是这么告诉观众的:“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其实这是误解。根据影片塑造的六爷形象来看,“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在北京土话里,压根儿就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
什么叫“老泡儿”呢?笔者手头有一本徐世荣先生编的《北京土语词典》,还有一本陈刚先生编的《北京方言词典》,前者没有“老泡儿”这个词儿,当然也没有 “老炮儿”。后者,有“老泡儿”这个词儿,但它的注释有二:一、年轻时调皮过的老人;二、男妓。显然第一种解释,跟北京人说的“老泡儿”有些相近。
我认为,至少现在是50岁以上的北京人,才听说过“老泡儿”这个词儿。严格说,它属于上世纪70年代北京的流行语,所以徐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没把它列入其中。
笔者是在北京的胡同长大的,而且已经年过花甲,所以小的时候,就知道胡同里那些进过“局子”(公安局)的“大哥”样儿的人物叫“老泡儿”。记忆犹新的是 我的一个发小儿的二哥就是“老泡儿”。他比我们大五六岁,平时并不显山露水,但孩子们都怕他。那会儿,胡同的孩子常常碴架(打群架)。我们这条胡同的孩子 遇到横主儿,只要一提我发小儿的二哥,对方就会退避三舍。由此可知“老泡儿”的厉害。这一点,您在电影《老炮儿》里的六爷身上能体会到。
“老泡儿”的意思是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自然它也就熟悉水性了。换句话说,他什么都不在乎了。什么是“老泡儿”?说白了就是老流氓。
其实,“老泡儿”本来就是一句隐语,也就是说它是一句黑话。笔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俚语隐语行话词典》里,找到了“老泡儿”的词条。它的解释是 “北京流氓团伙的老流氓”。这跟我小时候在胡同里听到的“老泡儿”意思是相吻合的。显然电影《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
有人解释 “老炮儿”这个词儿,是从炮局胡同这儿来的,因为炮局胡同在老北京设有监狱。这种说法有些牵强。老北京城里的监狱不止炮局胡同一处。笔者以前压根儿也没听 说过,蹲过炮局胡同监狱的人叫“老炮儿”,而且词意上也对不上茬儿。在北京话中,炮属于大的事物,一般不带儿化韵,所以很少说“老炮儿”。(刘一达)
从“老炮儿”的江湖规矩看谁是“流氓”
浮生偷闲,看了一部名叫“老炮儿”的准文艺片。不曾想,这部叫好也叫座的国片竟然引发了舆论的大量议论。不少大牌学者对此片给出了“流氓的挽歌”“混混 的没落”等定位。也有公知质疑片中难以计数的吸烟和京骂镜头究竟想表达什么?总体来看,坊间的评价是偏负面的。那么,这些被“雅称”为“老炮儿”的曾经的 混混们的身上真的一无是处吗?
整部影片中,除了吸烟和京骂外,更令笔者映像深刻的是六爷的三句口头禅:“规矩”、“成”和“一码归一 码”。何谓六爷所谓的“规矩”?首先是盗亦有道。偷人钱包者的底线是不弃毁他人证件。其次是长幼有序。在六爷看来,年轻人在长辈勉强就应该恭敬有礼,决不 能粗鄙无礼,就像作为晚辈的六爷既每天都亲自在风中为老爷子(片中由管宗祥老师扮演的鹤发老人)点烟,体现出晚辈照顾长辈的无微不至,但也出“重手”教训 了两个对其无礼的晚辈。再次是敢作敢当。既然是自己儿子做错了事,六爷爽快地向小飞保证,即使在茬架中赢了他们,自己也会尽量凑钱赔偿法拉利的刮损。最后 是言而有信。既然约定在颐和园后野湖茬架,既然不限制对方的参加人数,那么即使己方仅有一人也毅然赴约,慷而慨之。六爷们所谓的“成”就是遇事不急着快意 恩仇,首先好商量。而六爷们所谓的“一码归一码”则是应对已经发生的数起事件,按部就班,为确保每件事得到公平圆满地解决,不将两件或以上的事情混为一 谈。
有人说,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培养公民的契约精神之路任重道远,原因是大部分公民远未具备此等觉悟。实则不然,老炮们的规矩虽大都发 轫于江湖义理,也难以彻底去除如影相随的暴戾和市侩之气,但这些江湖规矩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强调底线思维,重视青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格养成,认为造成 他人损害即应赔偿,承诺了就应践行,提倡一事一议,保持权利义务的相对性,遇到纠纷时应先予以协商,力求事件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所有这些正是培养公民意 识和契约精神所需要的。在那些如此动荡的岁月里,在那些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中,在被咒骂为流氓的、成员中罕有受过充分教育的、位于社会底层的群体中尚且洋 溢出了如此闪耀着人性及理性光辉的规矩意识和规矩思维,这本身就说明在我们这个国家,一直存在着深厚的讲理的文化土壤。既如此,在国泰民安、经济社会的发 展处于黄金期的今天,我们又有何理由以这个民族普遍缺乏信仰、不知敬畏等来作为放纵自己损人肥私、见利忘义、愿赌不服输、无视弱势,毫无规则意识呢?于此 意义而言,甚至可以说,上述自我放纵者才是真正的规则的“流氓”。老炮们的所思所言所行或更令部分以各行业精英身份示人的道貌岸然者们汗颜。
如何评价《老炮儿》的“三观”?
跟那些纯粹娱乐的贺岁片不同,对于《老炮儿》的评价有赞有弹。赞扬者认为,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社会的文化生态,生动刻画了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 人物“老炮儿”形象,通过表达他的规矩、血性和尊严,体现了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浪潮中,某种可贵的价值和文化坚守。批评者没有那么绕,直截了当指出这部电影 “三观不正”,它所谓的规矩、血性和情怀,其实是传统社会文化生态中的糟粕部分。无论“顽主”还是“老炮儿”,他们秉持的那些价值观和文化趣味都不符合现 代文明,甚至他们所代表的社会角色本身,都是一种应该被时代潮流淘汰的社会存在。那样一个时代的远去不应该令人惋惜,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不应该向“老炮 儿”所代表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表达缅怀和致敬。
艺术创作从来就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呈现。哪怕是完全标榜客观中立的纪录片,主创团队的 价值立场仍然无处不在。选择什么样的人物、故事进入镜头,这本身就体现了导演的立场和态度。从这个角度去衡量评价,《老炮儿》绝非一部价值中立的电影,也 不仅仅停留于对老北京市井文化生态的简单呈现。影片对于主人公“六爷”不厌其烦的铺垫和烘托,甚至不惜将周遭人等进行生硬的脸谱化,来“绿叶反衬红花”, 都表现出主创人员对于那种市井文化生态,对于那种价值观和文化趣味的缅怀甚至赞美。甚至,我们根本就不必像那些熟悉老北京文化的人那样,去深究“老炮儿” 身上那些所谓血性、尊严和情怀的真伪,去揭穿其中有多少是对逝去年代的乔饰和轻妄——哪怕他身上那些品格都是真实的,但一个向小偷收取保护费的“顽主”, 或者一个以进出拘留所、看守所为生活常态的“老炮儿”,真配得上电影工作者为其谱写一曲挽歌,甚至赞歌吗?
古今中外,勾勒社会底层生 活、暴露社会和人性阴暗面的文艺作品很多,比如外国的《雾都孤儿》、《悲惨世界》。国内作品中,去年大热的《平凡的世界》,也大面积描绘了贫穷、愚昧、落 后等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优秀的作品,大抵都是面向阴暗、指向拯救,很难想象,一部单纯沉湎于生活中负面碎片的作品,能够称得上优秀。
(本网综合北京日报、东方网、新浪、解放日报)
作者: 编辑:郭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