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源:每块金牌都是我拼命换来的
一切过往,似乎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不只是用年、月、日去计量,那些特殊的事件和事件背后的故事,或许会成为人生最好的日历。
当下,中国跳水队男选手中,谁的势头最猛?答案恐怕要算是王宗源。
进队3年多,就成为了一线主力。东京奥运会夺冠后,用了15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双人项目的大满贯,并手握6块奥运项目的金牌。加上2019年世锦赛1米板的金牌,以及刚刚在福冈世锦赛上拿到的双人三米板金牌,未满23岁的年纪,已经坐拥8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他近期出色的战绩,更是改写了多项中国、乃至世界跳水的历史。于是,了解他的故事便成为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事。
采访约在了某个周日的下午,这是一周中,唯一属于王宗源自己的时间。
偏巧这一天王宗源格外的忙。上午,他要和队友进录影棚,一起为中国跳水队的赞助商拍平面广告。然后转场,和另外两名女队员录制视频ID。接受采访,成为了当天的第三个通告。休息日被各种各样的行程表糊满——这是每位成绩卓著的梦之队明星级别的选手,都会有的经历,或许这是成名的副产品。
下午3点,按照和王宗源的约定,准时来到视频录制现场接他。刚刚抵达,微信便密集地响了几声,手机的屏幕上出现一行提示,“哥,要轻一点哦,在录口播。”随后是具体的楼层和拍摄位置。既是婉转告知,行程有所延误,又在明确位置的同时,申明探班“纪律”。这种做法,非常“王宗源”——温暖而有原则。尽管只是个年轻人,但是为别人着想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电梯门徐徐打开,王宗源略显急切的面庞,一下子跳到眼前,“怕你找不到,我过来接你!”
“耽误拍摄,不怕别人说你耍大牌吗?”我故意逗他。
“没有,没有……还没轮到我呢,前面的行程一直都在往后拖,咱们的采访肯定要晚点儿了。”不知道是那句“耍大牌”戳到了他,还是对于时间的不确定性有所歉疚,他的脸开始微微泛红。
这的确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儿。虽然成名很早,但是他的身上没有令人捉摸不定的个性,更不会让人感受到丝毫的年少轻狂。正像他的主管教练聂玉弟形容的那样:“王宗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孩子”。“好孩子”的标签也许少了些味道,但是却因为温润,让人如沐春风。
录制的过程算不上顺利,王宗源的鄂普n和l不分,前后鼻音也会经常混淆,再加上需要配合表情和动作,不得不一遍遍NG。他的脸上时而会浮现出略显尴尬的笑容,不过只要灯光亮起,导演一喊“开始”,他又格外投入。大概执着和认真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另外一些东西。
大约过了2个小时,录制终于结束。
王宗源不喜欢身穿领奖用的国服,在公众场合招摇,于是让我陪着他回了趟运动员公寓。在楼下等了没有5分钟,一身便服的精神小伙子便蹿到我面前。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在他的催促中,我们还是果断出发了。直到在咖啡馆的角落里坐定,才发现——他没有卸妆。厚厚的脂粉,将他棱角分明的面庞包裹得严严实实。他看我盯着他的脸笑而不语,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面颊,然后,不好意思地说:“怕你等得时间太长,一着急,给忘了。”随后,他又俏皮地问,“你看我美吗?”
咖啡馆的角落里,爆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在笑声里,我们一起回到那些值得纪念,并且属于他的日子……
北京时间2017年9月16日
王宗源至今对于这个日子还能脱口而出:“那是个周六,我第一次到北京,也是我第一次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可是回忆当时的心情,他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不情不愿”。
2017年天津全运会后,王宗源迎来了难得的悠长假期。那届全运会,16岁的小伙子半决赛后便被淘汰了。父母带着心情沮丧的儿子,去三亚散心。对于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对于7岁就离开家的王宗源来说,这是全家第一次外出旅游。于是,他格外珍惜。
不过,到三亚的第二天,他便收到了去国家集训队试训的通知。
“玩儿肯定是没玩儿痛快,只在三亚待了三天,我就回湖北队了。恢复了一周,便去国家队报道了。”至今回忆起那次有始无终的全家旅游,王宗源口气里,依旧充满了遗憾。
其实,倒不是国家队的名头对他没有吸引力,只是他清楚地知道,那个时候,他的水平完全不上路。在当期集训的7位男子跳板选手中,他自我评价——综合实力排名倒数第一。
有着30多年执教经验的聂玉弟,从王宗源进入国家队开始,就一直是他的主管教练。这个将吴敏霞、谢思埸和王涵等运动员送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知名教头,可谓阅人无数。他对王宗源的第一印象,只能用模糊来形容:“我在天津全运会看过他的陆上训练,感觉就是特别有劲儿,好像那次进了半决赛,就发烧了,决赛也没进去。他的力量非常好,但是基本功也真的是差,对他的印象还真不深。”
一个几乎没有在教练心里留下任何印记的运动员,在国家队的命运可想而知。试训5个月后,会有一次淘汰,王宗源的真实想法是“反正也会被退回去,就当感受一下吧!”
教练布置的计划,他拿到手就是一顿猛练。累了,便出工不出力。反正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力们的身上,作为一个小透明,他只想着5个月后,麻利地打道回府。
聂玉弟回忆那个时候的弟子,像是一头不得要领的猛兽,“有的时候我顾不过来看每个人的动作,但是一旦身后传出那种 ‘pia pia’拍进水里的声音,不用看,就知道是王宗源!”
那是王宗源在北京,最无忧无虑的几个月。身上没什么伤病,到了休息日便约上小伙伴,逛三里屯、去欢乐谷,手游王者荣耀一直升级到了王者段位。
只是5个月后,他并没有“如愿”被国家队退回。唯一离开的却是他的同屋,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伤病。由于男子跳板后备力量匮乏,为了更好地备战巴黎奥运会,选调上来试训的年轻人,几乎都留了下来。作为力量型的代表,王宗源自然也位列其中。2018年2月,他成为了国家集训队的正式成员。
命运就是这么玄妙,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我们。 正像某位哲人说的那样:命运会成为机会的影子。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1日
这一天,王宗源在武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搭档谢思埸在男子双人3米板的奥运选拔中跳出了504.24分,创造了双人跳板正式比赛的得分纪录。他飞跃式的提升,颠覆了跳水圈很多人对他的认知。一向低调的小伙子,也毫不吝惜地给自己的表现打出了9.5的高分。而这场比赛也成为了他跳水生涯的里程碑。王宗源仅仅用了3年零4个月,就完成了一次逆袭。
其实即便成为了正式队员,2018年的王宗源依然没有什么目标感。
男子跳板有奥运冠军曹缘坐阵,如日中天;谢思埸尽管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但是日臻成熟的技术,也让他的位置稳如磐石。两位世界超一流选手,犹如两座大山横在面前,翻也翻不过去。别说拿奥运冠军,就连到奥运会亮相,他都没敢想过。在国家队刚刚蹒跚起步,就想着超越和冲刺,也确实不切实际。
好在16岁的王宗源并不叛逆,乖巧、听话的性格底色无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然没被淘汰,年轻又有使不完的劲儿,于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该加量就加量,让上难度就上难度,“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放眼巴黎奥运会,领队周继红和主管教练聂玉弟,结合他力量型的特点,开始给王宗源提升动作难度。那个时候,还没有几个人能完成207C。而这个动作,比常规的205B的难度系数多了0.6,是难度提升效率最高的。
只是,2组动作需要原地起跳,无法借助走板的惯性,再加上向后的组别,定位比较困难,对于所有人都是很大的挑战,更何况王宗源还只是“菜鸟”。
“我刚开始练207C,摔得可惨了,经常身上青一块儿紫一块儿。”至今回忆当时训练207C时的场景,他依然是一副不堪回首的表情。“但是谢哥和缘哥学这个动作都挺快的,跳得又那么好,我觉得练成并非不可能。”
“跳成和掌握是两个概念。成功率达不到70%-80%,不能算掌握,也不会在比赛中用。他完成这个动作总是靠甩上身翻过来,缺乏定位感,抛物线一直比较差。”作为教练,聂玉弟解释得非常技术流,但是能感受到攻克207C的难度,“在这个动作上,我们花费了太多功夫,前前后后差不多2年,王宗源才算是基本掌握,过程确实挺艰难的。”
呕心沥血,师徒俩最终征服了这块难啃的骨头,这也成为日后王宗源实现弯道超车重要的技术保障。
在国家队埋头苦练一年多后,小伙子逐渐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2019年光州世锦赛,他获得了1米板的参赛机会。尽管出现失误,一度位列第7,并且落后接近20分。不过,他一路追赶,超越了同场竞技的3位世界冠军,最终反败为胜,初出茅庐便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临危不乱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一战成名。
同年在武汉举行的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王宗源被遴选进比赛阵容。他与谢思埸临时组合,仅仅磨合了1个多月,便出现在赛场。两个人以472.20的高分夺得双人3米板的冠军。这样的表现,即便放在奥运会上,也具备十足的竞争力。而他与谢思埸短时间内打磨出的高水平,也给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0年3月,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奥运会延期,随即中国跳水协会决定将已经完成的奥运选拔结果全部清零,并重启全新的奥运选拔。原本已经名落孙山,无缘东京的王宗源因为百年不遇的奥运延期,一下子和所有人一起重回起跑线。
而2个月后,曹缘因为违反队规,被调整回地方队。为了不影响奥运备战,中国跳水队队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将王宗源推到谢思埸的身边,进行另外一种组合的尝试。
这些如同流水账一般的记录,实则是王宗源奥运之路的关键节点。他们看似偶然的发生,但实则环环相扣,相互作用。所有事件的结果都无法人为设计,但是这一切的偶然都像是化了妆的必然,为最终的华彩做好了铺垫。
成为谢思埸的搭档,在跳水圈内其实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个是因为王宗源的稚嫩,毕竟在中国跳板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十几岁的男选手,能够征战奥运会,更何况还是需要配合的双人项目。另外,即便王宗源已经成为世界冠军,但是在很多圈内人的印象中,他依旧是那个比赛中跳出过0分,技术粗糙的“菜鸟”。这些声音传到王宗源的耳朵里,刺痛了他,同时也激起了他的斗志,“他们越是说我不成,我越要做出样子给他们看。”
领队周继红理解他的处境,送给了他一句话“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王宗源特意打印出来,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然后,便不管不顾地投入到冲击奥运的备战中。
他和教练聂玉弟,每天几乎都是最晚结束训练的几个队员之一,日复一日,不敢懈怠。师徒俩从2020年9月开始,用了2个多月,又将跳板上难度最高的5156B攻坚成功。这样,王宗源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世界跳板名副其实的“难度·王”。
2021年1月21日,在重启的奥运选拔中,王宗源和谢思埸完成了他们组合的首秀,不仅207C得到了100.44的破百分数,总分更是达到惊人的504.24分。在两天后进行的单人选拔中,王宗源击败了曾经认为难以逾越的谢思埸和曹缘,以609.55分再次创造了得分纪录,震惊跳水界。
一切质疑灰飞烟灭,东京奥运会为这个年轻人大门洞开。
命运看上去始终是个变数,但是这个变数或许掌握在命运主人的手中。
东京时间2021年8月3日
东京水上运动中心尽管看台上少了观众,但是现场体育展示团队营造出的氛围,再加上各国运动员和教练员制造出的动静,依然让人感受着奥运的激情。男子3米板的决赛大幕落下,谢思埸哭得情难自已,而王宗源则抬头望向现场巨型大屏幕上定格的结果,眼神清澈,笑颜如花。仅看这样的画面,几乎无法判断究竟谁赢得了最终的比赛。
534.90分,王宗源落后师兄谢思埸23.85分获得亚军,一金一银结束了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进入国家队第1417天,他抵达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目的地。
作为主管教练聂玉弟清晰地感受着王宗源在冲刺备战奥运会阶段的变化,“他的确比之前更努力了。倒不是说训练量增加了多少,而是他不再一味地傻练,学会花心思琢磨了。似乎心智成熟了不少。”
看上去,他依然是那个闷头苦练,不知疲倦的王宗源,听教练的话,跟在谢思埸的身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凭实力拿到了单人和双人两个项目的奥运参赛资格,会让年轻人心里滋生出“想法”。
“你想过奥运会拿2块金牌吗?”
“想过!”王宗源回答得斩钉截铁。
“谢思埸能看出来你这种想法吗?
“肯定能看出来,训练和测验的状态都在那儿摆着呢。我就是追赶者的角色,他是我的榜样,也是我超越的目标。那个时候就是冲,这场没跳过他,下场继续。谢哥想要不被我超越,就要时刻保持状态。”
他们双人需要合作,单人存在竞争,关系虽然微妙,但是长幼有序,两个人的心态倒也容易端正。谢思埸就像是他的另外一个教练,聂玉弟照顾不过来的细节,谢思埸会提醒。亦师亦友的关系,让王宗源在那段日子过得挺踏实。
跟着师兄的脚步,很自然地就到了东京的赛场。按他的说法,双人比赛“甚至没有感受到特别的紧张,全程都没懵过”。
聂玉弟也佐证了他的说法:“确实挺出乎我的预料,完全感受不到他有什么异样。该吃吃,该睡睡。你说大赛前的适度紧张,肯定是有的,但全都在正常范围内。看他天天和别人说说笑笑,不知道的以为是在参加全国赛。”
2021年7月28日那场双人决赛的细节,王宗源已经记不起什么了。他能回忆起的就是:所有事都跟在谢思埸的后面,怎么入场、怎么准备、怎么上板,全部如影随形。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金牌已经挂在脖子上了。
他只记得自己比赛结束后,一直在笑,发自内心的笑。
不过福兮祸兮,仅仅过了一天,王宗源的幸福感便荡然无存。
就在第二天进行陆上训练,开始准备接下来的单人比赛时,他在靠墙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拉伸动作时,突然间腰就动不了了。从来没有预设过的情节,发生在了奥运会上。检查的结果是: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又麻又涨又疼辐射着下半身,像是无数只蚂蚁啃噬着身体。不识愁滋味的王宗源这次心慌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单人比赛资格,他无法确定还能不能比。
在奥运村简陋的房间里,待了整整两天,他眼看着队友们出发去赛场,然后有说有笑的回来,而自己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不停地按摩、针灸、吃药……连饭都要别人给自己从餐厅带回来。
领队周继红不知道是有先见之明,还是在给他吃定心丸,轻描淡写地安慰他,“反正已经是奥运冠军了,咱也不亏。你这种情况,我见多了,2天准好。”
王宗源虽然将信将疑,不过到了第三天真的已经可以下地活动了。
受伤后的第五天,他便贴着厚厚的肌贴,出现在3米板的预赛中。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击败了所有人,包括师兄谢思埸,排在了首位,他形容自己“有种劫后余生的侥幸”。
这种侥幸的副作用就是在决赛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难以控制的紧张,那是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他需要不停地调整呼吸,甚至动用了心理辅导老师教授的冥想法,用意念去平复自己。结果可想而知,拿手的动作并没有跳出最高水平,而难点动作确实又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他对双人夺冠时的细节几乎已经淡忘,但是对那场单人决赛的每个动作,都能回忆得清清楚楚。比赛结束,他望向远处的记分牌,心里反倒有几分释然,“赢是肯定想赢,但是输给谢哥很正常。差的那些分,就是在经验上吧。东京显然还不是我的主场,只是我的开始。”
“决赛之后,你笑得很灿烂。那是在用笑容掩饰自己的失落,还是发自内心的?”
“是发自内心的,上天已经对我很好了!”
布达佩斯时间2022年7月1日
王宗源高举着一根手指,在空中挥舞着,绕场一周,享受着全场观众的欢呼。那个夜晚的多瑙河水上中心是属于他的。随着1米板高分夺冠,他在一届世锦赛上连夺三金,创造了世界跳水的历史。回到宾馆的房间,他整整齐齐地将三个装着金牌的盒子码放好,然后与父母视频,让他们一起享受儿子带来的荣耀。
其实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纪念日,无非是那些琐碎的日常堆积起来的。平淡如水、怅然自失、甚至是心神不宁过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等到刹那的花火,也许是灿烂的绽放,或者仅仅激起内心的涟漪。
王宗源在奥运会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没有方向感的,用他的话描述是“提不起劲儿”。奥运冠军的终极梦想实现了,老大哥谢思埸却转身离开了。似乎一瞬间,所有他瞄着的目标都消失殆尽。他能看到的生活无非就是以奥运会作为纪元,一个四年,接着又一个四年。
奥运会时给他找过麻烦的腰椎,也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时不时就跟他闹闹情绪。犯了病,差不多一个星期什么事都干不了。就连布达佩斯世锦赛也是带着腰伤出发的。三十多个小时的行程,让他苦不堪言,如果不是队友们一路帮衬着,他连行李都提不动。
尽管才21岁,但是队伍里已经很多人喊他“老王”,虽然不免有着和“隔壁”这个辞藻勾连在一起的戏谑,但更多是对他江湖地位的肯定。老王心情不好的时候,偶尔也会在技术层面顶撞教练老聂,但是每次又会主动跟师傅表达歉意。
王宗源还是那个听话、懂事、讲原则的“好孩子”,但王宗源也已经成长为中国跳水队的“老王”。
真正触动他的是郑九源他们这拨小队员的出现,这像极了某种轮回。他既要起到表率作用,扛起男子跳板的大旗,又要直面比他更年轻、能力更突出的“小孩儿”,向他发起的冲击。某个时刻,他突然就理解了当年谢思埸的处境。
“会担心被别人超越吗?”
“怎么不担心?所以只能把那口气儿重新提起来,加油干呗!好在我们这个项目是自己跟自己比的项目,只要不被外界干扰,能够做到系统训练,就能保持强大。”
找到属于自己的训练节奏,也逐渐养成了自己的比赛习惯和风格,2022年的王宗源势如破竹。他在一年之内连续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上豪夺5项世界冠军,这个纪录未来恐怕很难被打破。
“奥运冠军拿过了,世界大赛的冠军又拿到手软,现在还会有第一次拿冠军时的那种激情吗?”
“会!每一块金牌意义不一样,我都喜欢,也都激动,都是我拼命换来的。”
采访结束,开车送王宗源回公寓。
刚坐上车,他突然问我,“哥,开车好学吗?”
我下意识地随口说到,“你有时间吗?”
他沉默了。
为了缓解尴尬,我赶紧转移了话题,“你还有什么心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他看向车窗外,然后说“希望巴黎奥运会能比好,然后带爸妈再去一次三亚……”
当那一天到来,或许会成为王宗源生命中的又一个纪念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