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丽国、宋朝和辽国外交关系,浅析小国的生存法则

发布时间:2024-12-26 04:30

前言:

在古代朝鲜半岛上有一个小国高丽,地缘位置上与辽、金接壤,与宋朝隔海相望,从国家实力上,高丽远不如宋辽金,然而从政权存在的时间上来看,高丽历经宋辽金政权而延续下来。高丽是如何周旋于大国之间?有如何同时与互为敌人的宋、辽两国国同时结盟?小国如何在大国争斗中生存?让我们一起去解读这段历史,探寻小国的生存法则。

(图一:高丽与宋辽地图)

一、高丽与宋辽关系的发展

公元918年,朝鲜半岛上,后高句丽权知国事王建取代弓裔泰封政权,建立高丽王朝。随着中原汉族王朝宋朝的建立和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的崛起,东亚国际秩序日趋复杂。一方面,宋力图"联夷以制夷',优待和联合高丽,辽金则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高丽或直接以武力迫使其称臣纳贡,或以武力为后盾以外交手段迫使高丽称臣纳贡。另一方面,高丽亦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与宋的外交关系,藉以平衡辽金势力以自保。

(图二:影视剧中的辽国军队)

宋辽战争期间,高丽并未放弃与宋的友好关系。宋也没有对高丽未能履行"发兵西会"(丽宋合围辽国的战略部署)的允诺而加以指责,反而密切与高丽的关系。两国来往一如从前,高丽仍不断遣使如宋朝贡,北宋也多次对高丽国王加封。《高丽史》载:成宗八年(989年)九月,"遣侍郎韩蔺卿、兵部郎中魏德柔入宋,帝授光禄大夫"。

到989年宋辽停战后,辽便将目标转向高丽,对其发动进攻,高丽请求宋出兵,但是宋朝不愿主动撕毁宋辽盟约,站到高丽一边,高丽逐于宋断交。虽然丽宋政治关系中断,但民间的贸易交流频繁,为后来两国的复交打下了基础。

(图三:绘画辽宋战争场景)

辽对高丽三次规模征伐的失败,辽圣宗不得不放弃对高丽的武力压服政策。高丽也由于契丹的连年加兵而疲于奔命。丽辽两国统治者均偃旗息鼓。1022年,高丽行契丹年号,奉表称臣。高丽与辽结盟后,依然崇尚宋王朝的文化礼仪,于是逐渐恢复与宋的关系。

二、高丽与宋、辽关系的不同之处

高丽与宋的外交关系具有阶段性的演变。高丽与宋的外交关系在高丽光宗时期开始密切,但由于辽朝的介入,导致丽宋关系时断时续;文宗、睿宗时期达到高潮;南宋时期两国关系渐趋疏淡,1173年后两国官方往来中断。高丽宋交往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得到宋朝的军事支援,宋朝与高丽交往的目的是以得到高丽的政治、军事支援为主。1071年后两国恢复交往,高丽以引进宋朝先进的文化为主。在丽宋两国政治外交诉求的背后,文化因素始终隐晦而持续地发挥着作用。

(图四:影视剧中的高丽人)

丽辽封贡关系的建立始于辽朝的武力征伐。高丽被迫臣服后,因高丽以辽朝为"禽兽之国"始终不愿与其交流。双方外交往来主要围绕着领土、边界问题。辽朝偏重丽辽封贡关系层面中的典制、礼仪,主要是欲通过典制、礼仪来加强对高丽的控制,凸显其宗主国地位,而高丽则在封贡关系下,更加注重现实利益的考量。

总之,高丽与宋辽关系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个建立在文化认同,一个建立在武力征伐。

三、高丽为什么要同时朝贡两个国家

高丽与宋朝的虽然分分合合,但是一直保持着对宋朝朝贡的关系,究其原因就是,高丽当权者对自身政权安全的考虑,而政权安全与其政权的正统性密切相关,高丽政权的正统性并不取决于自身,而是源于中原汉族王朝的确认。这主要是因为朝鲜半岛的国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认为只有汉族建立的政权才具有正统性。这种将中原汉族王朝视为正统的观念深刻影响了高丽的政治认同。

受这种汉民族正统观的影响,高丽在外交中总是表现出对少数民族政权极强的排斥性。总之,高丽在学习中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并内化了其汉族正统性的观念,将受到汉族政权的认可视为本国获得政权正统性的来源,并进而决定了对外政策上"亲汉排异"的主基调。

(图五:古代朝贡图)

而对于辽国的朝贡,主要是高丽慑于辽国的武力,处于对生存安全的考量。正是由于高丽对生存安全和政权安全的双重重视,且这两种安全又分别需要宋辽两国提供,所以高丽就只能选择同时宋辽结盟,以保证两种需求均得到满足。

当然小国要想同时臣服于两个敌对大国,并不容易,臣服一个大国必定会受到另一个大国的阻挠。中原汉族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势均力敌和战略僵持,在客观上为高丽的"两面结盟"提供了行动的自由。在这种势均力敌且互有顾忌的战略僵持中,作为小国的高丽和朝鲜与某个大国接近时,另一大国就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予以制止。

四.同时朝贡两个敌对国的历史条件

高丽同时朝贡两个敌对国,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能变为现实,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小国必须至少有两种必不可缺的需求,这些需求仅靠小国自己无法满足,必须依靠大国提供,而两个大国(主观或客观上)分别只能满足其中的一种需求。只有如此,小国才会有同时与两个大国结盟的动机。

其次,两个大国之间必须处于一种互有顾忌、彼此均无必胜对方把握的僵持状态。只有如此,"两面结盟"的状态才能真正出现并得以维持。从而小国通过同盟获得大国提供的某种好处,而大国则通过同盟实现对小国的控制和领导。

"两面结盟"这种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是很罕见,原因就在于各种条件很难同时具备。生存通常是小国最基本且经常无法得到保障的需求,而即使小国除了生存需求外还存在其他同样无法放弃的需求,对于那些发展平衡的大国来说,往往都能独立满足这些需求。

(图六:高丽人蜡像)

总而言之:

按常理来说,小国想要在强国中生存,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墙头草"的外交策略,哪个国家强大就依附哪个国家,这样外交成本低更划算,毕竟讨好一个总比讨好两个花钱少。而高丽国夹在两个敌对国之间,不仅两边不能得罪,还要两边讨好,能保持这种复杂的外交关系,需要小国的外交智慧,同时也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

网址:从高丽国、宋朝和辽国外交关系,浅析小国的生存法则 https://mxgxt.com/news/view/500723

相关内容

古代越南人的“中国心”——自认是“中国南朝”,宋朝为“北朝”
高句丽跟韩国有关系吗?它真的是韩国人的祖宗?
高句丽与韩国没有丝毫关系:高句丽是游牧民族 只是侵略过朝鲜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韩国人是中国的后裔?韩国人和中国人关系揭秘
朝鲜和韩国若真的开战,谁能赢?
朝鲜和韩国的历史关系:以前是兄弟,后来成了敌人
浅析日本商人和政府的关系.doc
韩国和朝鲜是啥关系 ,什么时候分开的?
[和少英]浅论藏文化与纳西文化之交汇 · 中国民俗学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