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中国第一“猪倌”炼成记

发布时间:2024-12-26 02:07

原创 王晓 棱镜

作者 | 王晓 编辑 | 张庆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养猪史,目前保有2600万左右的养猪场户。秦英林只有一个,他是当下国内第一“猪倌”。

秦是牧原股份(002714.SZ)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河南首富、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9名,望其项背者包括字节跳动张一鸣、顺丰控股王卫、吉利控股李书福、万达集团王健林等。

3月20日,牧原股份收盘价116.7元/股,总市值2573亿元。秦英林夫妇合计持有该公司58.53%的股份,账面价值1506亿元。

1989年,秦英林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分配至老家南阳的国营肉联厂工作。1992年,他与兽医专业的妻子钱瑛辞职创业。

养猪产业素有“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的“猪价周期”,此外还面临瘟疫、环保、土地、资金等诸多难题。

秦英林夫妇从22头生猪起步,创业28年,穿越一个又一个“猪价周期”,终将牧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2019年出栏量1025万头,公司净利润61亿元。

“一听说养猪利润高,很多老总找我说要养猪,怎么劝都劝不住。过了两三年,不说话了,咬着牙把猪场卖掉,多少钱都卖掉。”2019年12月14日,秦英林一场行业论坛上说,“他们根本养不好。”

他愿意去赌

不少人对养猪业趋之若鹜,但“猪价周期”却让他们胆寒。

当养猪有较好利润时,养殖户扩大规模、繁育母猪。经过半年繁育期和半年育肥期,生猪在一年后大量出栏,造成供给过多,猪价下跌。养殖户退出或缩减规模,又将造成供给短缺,猪价上涨,养猪利润增加。

如是循环往复,偶尔因瘟疫、洪水等特殊因素,“猪价周期”还会延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在当前2600万养猪场户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2019年,我国出栏量最大的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8家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8.27%。

“猪价周期”背后,是一个高度散户化、供求波动剧烈的完全竞争市场。秦英林自1995年开始规模化养殖,借此抵御周期性价格波动。

“他不是小富即安那种人,上世纪90年代,公司营收就突破千万元了,在南阳地区很不得了,但他不断扩大规模,一定要做龙头企业。”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柳河镇政府党建办主任姬大伟告诉《棱镜》。秦英林曾和他分享过自己的创业历程。

秦英林应对“猪价周期”的另一个办法是逆周期操作。

“他愿意去赌,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别人都绷不住了,他在逆周期扩大产能。”裴斐告诉《棱镜》,秦英林带领牧原从22头猪走到行业龙头,期间多次逆周期加码产能,“秦英林2010年定下的五年计划是500万-800万头,他坚信自己能做这么大。”

裴斐是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投资官,IFC是牧原上市之前唯一一家机构投资者。

《棱镜》梳理牧原财报发现,该公司生猪出栏量自2010年倍增式扩张,2010年出栏量为35.90万头,2014年达到185.90万头,2018年出栏量已达1101.1万头。

一头母猪的床位成本

万达差点进入养猪产业。

2014年12月,万达宣称计划养猪扶贫,在贵州丹寨建设3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和加工厂,贫困农户无偿入股获得分红。

在一段网络视频中,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对当地政府官员表示,“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我没想到,猪场怎么这么贵。”

万达最终放弃养猪,将旅游作为产业扶贫项目。

“以前农民养猪,以为自己赚钱了,其实算账时没有考虑土地、圈舍、人工、粪便处理等成本。把这些成本都算上,利润率其实很低。”吉林一家中型养殖场老板告诉《棱镜》,如果规模化养殖,投入成本更大。

“一头母猪需要两到三平方米的床位,成本高达三四千元,”重庆某农场总经理孙斌对《棱镜》表示,上规模的养殖户还要搭建完整的防疫系统,做保温,做产房,做床位铺漏粪板,做床下建设化粪池。

“以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为例,固定资本项目投入约10亿元,还要预留5亿元作为流动资金。”一位牧原员工告诉《棱镜》。

牧原股份招股书指出,大规模的生猪养殖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首先是资金壁垒,规模养殖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购买种猪、购建猪舍、购买设备等,前期投入大。同时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其次是在疫病防控、药品残留控制、育种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壁垒,以及技术人员壁垒。

不过,“银行借贷和公司自身利润难以及时满足公司发展所需资金,长期以来受限于融资渠道单一,公司规模扩大受到一定制约。”牧原在上市招股书中写道。

由于养殖行业行情波动过大,土地、厂房等资产不符合银行抵押要求,养殖企业极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多数靠民间借贷周转,额度很小。这同样是生猪行业共识。

“猪养得比牧原好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们能上市?为什么我们的成长过程那么快?上市后我反思许久才意识到,真正支撑我们发展的就是当年坚持还银行贷款。”秦英林曾在一次夜话访谈中自问自答。

《南阳日报》报道称,2006年农业银行上市股改,拟剥离部分资产并打包处置。牧原当时在农行存量贷款为2540万元,可以设法完善手续后免去。秦英林坚持制定还贷规划,到2007年底全部还清。

2010年,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主动上门提供信用贷款6亿元,这为牧原的上市前扩张奠定基础。

2014年,牧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拓宽融资渠道。

穿越“猪价周期”的能力

牧原上市后一度负面缠身。

适逢2014年猪价周期走弱,牧原业绩下滑严重,2014年净利润8019.81万元,同比下滑73.6%,公司接连收到河南证监局和深交所的问询函。

此后一年多时间,牧原持续被指“变脸王”,市场质疑其美化数据,有财务造假之嫌。

不过,2014年其他养猪企业大面积亏损,少有企业像牧原这般有着扣非后的正利润。例如新希望2014年半年报披露畜禽养殖板块亏损7286.68万元,并在年报中写道:“生猪养殖全行业经历了近五年来最为惨淡的一年,亏损程度最深,平均猪价最低,亏损时间最长。”

向前追溯。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当时一次全国性养猪行业大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问道:“猪价周期走弱,猪价下跌,饲料成本上升,各位同仁基本都没挣到钱吧?”

秦英林的妻子钱瑛回道:“我家挣到钱了。”

“别人亏钱时他还能挣钱,别人挣小钱时他能挣大钱。”裴斐告诉《棱镜》,秘诀在于牧原的成本控制,全行业养猪成本普遍在每百公斤1200元,牧原可以做到每百公斤比行业成本低上100-150元。

招商证券一份研报指出,在非洲猪瘟发生前,牧原相比同业的成本优势是150-200元/头;非洲猪瘟提高行业门槛,基于牧原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其与行业成本差距提高至350元/头。

裴斐说,在成本端,牧原是自育、自繁、自养模式,从育种、饲料配方、疫苗、猪舍建造等多个环节提升效率,成本差异慢慢显现;在销售端,秦英林坚决不用瘦肉精的口碑,使得牧原猪的售价高出市场均价0.1-0.2元/公斤。

牧原招股书还显示,其毛利率持续高于同业上市公司——2011年度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为22.14%,而牧原达到37.77%;2012年度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1.34%,而牧原为27.23%。

行业人士对《棱镜》透露,牧原穿越“猪价周期”的能力,曾引得养猪龙头新希望垂涎,“新希望提出入股牧原,但被秦英林婉拒,他坚信牧原会很值钱。”

秦英林还在扩张

2019年生猪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6.57%,猪肉成了“奢侈品”。

养猪上市公司业绩集体表现亮眼:2019年,牧原股份净利润达61.14亿元,同比暴增1075.37%;温氏股份(300498.SZ)净利润139.06亿元,同比增速251.38%;正邦科技(002157.SZ)净利润17.87亿元,同比暴增779.53%。

作为生猪养殖的龙头,牧原备受资本市场热捧,3月9日股价一度创下139.92元的历史新高,盘中市值突破3000亿。

养猪上市公司业绩暴涨背后,是环保新政、非洲猪瘟对猪肉供求关系的重构。

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染备受诟病。2014年和2015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与新《环境保护法》相继出台,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退出市场。

“小型养殖场每年收入只有数百万元,没有动力再耗费数百万安装排污设备。”上述吉林养殖场老板表示。

多家养殖上市公司当时提到,环保政策会导致养殖规模下降。但牧原股份甚少提及环保政策影响,仅称“公司实现农牧结合,零污染排放,不扰民”。

姬大伟告诉《棱镜》,2011年牧原前往南阳市方城县选址建厂,当地村民担心养猪场臭气熏天。政府组织30多名村民代表前往牧原内乡基地实地参观,打消了方城县村民的疑虑。

一位牧原资深员工对《棱镜》表示,环保政策对生猪供应有一定影响,“但本轮猪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突出特点是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目前没有有效疫苗。”

养殖户大规模提前宰杀生猪,削减规模。

农业农村部1月8日例行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从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全国共报告162起疫情,扑杀近120万头染疫生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亿头,同比下降27.5%;生猪出栏5.4亿头,同比下降21.6%。生猪出栏数比上年减少1.5亿头。此外,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2045万头,同比下降31.21%。

非洲猪瘟是对生猪养殖企业防疫管理和技术能力的突击测试。

“在公司生产经营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疫情。”牧原在2019年报中写道,针对非洲猪瘟,公司强化预警,严格做好车辆、人员、饲料管理,并通过销售区改造、增加新风系统等措施防范疫病的发生。

牧原员工告诉《棱镜》,公司持续在过滤猪舍内部空气,“养殖操作人员进入猪场前还需隔离14天,避免带入病原病菌。”

2019年7月播出央视《对话》节目中,秦英林称自己面对非洲猪瘟,经历了惊恐和硬仗,但还是跑赢了。牧原成为A股宠儿,秦英林2019年又一次坐稳河南首富。

“他一门心思养猪。如果说个人爱好,有了经济基础之后,他可能对豪车有些兴趣,曾经奖励过自己一辆400多万的劳斯莱斯。”熟悉秦英林的人士告诉《棱镜》。

牧原的业绩走势与生猪价格波动息息相关。

3月1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在国务院发布会上介绍,猪肉价格在相对高位保持平稳。预计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猪肉供应将得到改善,猪肉价格会随之回落。

“生猪养殖的盈利在当前还是相当丰厚。”彭绍宗介绍,猪粮比价(即生猪市场价格与饲料粮价格的比值)在6:1是养猪的盈亏平衡点,目前这一比值为18:1。

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牧原股份2019年出栏量1025.33万头。经营计划显示,2020年出栏量将达到1750万头-2000万头。

秦英林还在扩张。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文后留言并点击“在看”,留言点赞第一名且60以上,获得一个月腾讯视频会员哦~ (截止时间:下周一下午18:00)

聚焦中国科技创新,书写深度商业故事

欢迎关注深网公众号,阅读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扫码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编辑,文末附上棱镜二维码。

第602期

排版:陈诗雨 黄贺

原标题:《秦英林:中国第一“猪倌”炼成记 | 棱镜》

阅读原文

网址:秦英林:中国第一“猪倌”炼成记 https://mxgxt.com/news/view/498177

相关内容

秦英林:“千亿猪王”找到法门|年度25人系列
南阳秦英林家族千亿身家背后:专注、专业与顺势有为
中国“第一狗仔”炼成记
“河南首富”秦英林:从养猪小哥到千亿富豪,揭秘背后的逆袭人生
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未来确定性是什么|全国两会财经访谈
《中国体育英雄联盟》专访林丹:“超级丹”是如何炼成的
对话秦英林:斩断跨界的手,坚持长期主义|顶端访谈
牧原股份董秘回复:公司目前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经营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生猪养殖为主业,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生产、屠宰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
从《寻秦记》到《使徒行者》,林峰终于赢了师父古天乐一次
三国演义中,一个卖枣的,一个杀猪的,最后为什么都成了一代名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