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未来确定性是什么|全国两会财经访谈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3月2日,位于郑州的牧原大厦内,媒体记者们纷纷忙碌着做最后的准备。今天采访的主角是秦英林,见到他时,仍是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透露着严谨与庄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生猪行业企业中的佼佼者,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就2024年两会建议和媒体记者作了互动交流。
谈猪周期——正常规律
“今年的雪下得挺多的,不知道对农业影响大不大?”秦英林在现场轻松地开启了话题。身为畜牧领域的老将,他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天气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
然而,更让他深有感触的是近年来猪周期对生猪行业带来的冲击。在今年年初的央视对话栏目中,他感叹道:“猪周期给行业都压得抬不起头来。”
所谓猪周期,按照历史规律,通常是每四年循环一次。在这个周期中,生猪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应该是相互平衡的。在当前的这轮猪周期中,下跌周期已经明显“超时”,并且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艰难、最漫长”的一次。
2023年,对于生猪行业来说,无疑是亏损情况普遍严重的一年。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猪价徘徊在14—15元/公斤,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成本线。这使得全国绝大多数养殖户和养猪企业都遭受前所未有的亏损打击。一些大型猪企的资金链也岌岌可危,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甚至不得不进行重组以求自保。
1992年,秦英林投身于养猪事业,已亲身经历了多个猪周期的高峰与低谷,深知行业的艰辛与不易。
对于2023年行业整体亏损,秦英林认为符合经济规律,属于行业正常波动。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经济利润为零,我们需要关注其背后的动态变化。当行业某个阶段利润高涨时,就会吸引新资本的涌入,导致下一个阶段产能过剩,进而价格下跌,企业亏损,行业进入低谷阶段。”
在他看来,需要在2020年时就预见到即将到来的2023年低谷,这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思考。我们应该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行业利润的变化,既要看到高利润带来的机遇,更要警惕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挑战。要做到经营有结余,退出能善后。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7月央视对话节目中,秦英林预测非瘟虽有影响,但猪周期大趋势不变,2022年或为行业低谷。从目前看,此判断很准确,牧原也已做足准备。
“如果我们一开始对周期预料有充分准备的话,我觉得现在还算比较正常。2023年已经过去了,这个周期就像是过山车,感觉是冲到底了。真正到底的时候是不怕的,但下冲的过程中,那是害怕的。”秦英林坦言道,按照经济规律来说,2023年到了周期的低谷,2024年应该有一个自然的反弹效应。
越是利润高的时候越恐惧。
秦英林曾吐露道:“因为每一次当利润高的时候,我都担心下一个低谷跌到什么样,摔得头青脸肿我愿意,如果摔伤摔死那就摔坏了。”
事实上,他的这番话语充满了对猪周期的敬畏与尊重,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殷切期望。
谈未来确定性——科技驱动
“生猪行业未来发展究竟靠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秦英林的心头,他从未停止过对此的深入思考,并经常与高管团队共同探讨。
在他看来,纯粹依赖资本驱动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只依赖资本驱动,我们和任何一个行业的过剩一样,最后都是抬不起头来”。
“靠技术、靠创新、靠智能化,一定是与当代科技进步相结合。”这也是秦英林眼中的确定性之一。
秦英林特别提到科技突破对行业的改变,比如合成生物。
众所周知,饲料作为养猪业的上游,占据了成本的主要部分。豆粕作为饲料的基本原料,使用量巨大。目前中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高达上亿吨,其中近四成被用于养猪业。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养猪技术相对滞后,所使用的豆粕量却远高于欧美国家。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养猪成本,同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提升养猪技术,降低豆粕使用量,已成为中国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湖大学把这个技术突破了,我们要快速把这个技术落地到产业中来。”
秦英林感叹道:“没想到西湖大学能解决我们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更没想到是在合成生物方面,一下子能够支持生猪行业最卡脖子的小品种氨基酸的生产,这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一定要把产学研做好。”
据了解,牧原与西湖大学于2021年携手创建了联合研究院,该研究院专注于合成生物学的尖端技术研究。其研究项目致力于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氨基酸,以此作为大豆的替代品,旨在实现“无豆养猪”的创新目标。
目前,牧元安粮公司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的项目已在南阳市内乡县顺利启动建设,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我们现在3万吨异亮氨酸的生产,将来能带动上百万吨的其他氨基酸的应用,最少能减少2000万吨大豆的消耗。这样一来养猪能够摆脱对大豆的依赖,同时也解放了土地,能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大贡献。”秦英林说。
在今年的两会建议里,秦英林有3条建议与技术有关,以推动养猪产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要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技术创新,从技术元点寻求突破,提升养猪技术;二是加强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生产高品质猪肉;三是支持合成生物技术,减少豆粕使用,增强粮食安全。同时,他还建议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谈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讨论的热词。到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对于传统的生猪行业来说,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在秦英林看来,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创新上,包括工艺改进、技术升级,从而达成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产出的提高、价值的增加以及盈利能力的增强。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未来企业的发展必然依赖于创新层面的突破和进步。过去那种重复旧有模式和技术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
他举例说,就像手机和电脑行业不断迭代更新一样,曾经认为这种变化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我们惊讶地发现,工业的变化也来得如此迅猛,养猪行业同样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
“未来企业的发展,一定是在创新层面上求生存。如果没有创新支持发展,企业就成了落后生产力,成为行业退出者,大量资产将成为沉没成本。”秦英林认为,行业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就越大,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也就越强。
当然,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
在当前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它实际上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突破这一挑战,他认为,生猪行业需要从元点发力,持续不断做创新,而不仅仅是关注表面的经营业绩和利润。
“换句话说,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理念。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和努力,可能今年、明年甚至后年都不会立即看到明显的经济回报或利润。”他说。
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个观察指标:看领导的精力、企业的财力和人力分布是投在经营上,还是投在创新上。
秦英林认为,正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才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谈锅圈合作——优势互补
前不久,牧原股份与锅圈食汇宣布将深度合作,共同在南阳建立锅圈牧原猪肉食品园区,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对于此次合作,秦英林表示,和锅圈的合作并非出于追求资本回报的目的,而是看中了双方在产业层面合作的巨大潜力,能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牧原股份始终专注于自身擅长且能做得最好的领域,以此实现企业的真正成功。
“我们不是为了大而做大。我们坚决斩断跨界的手,在产业链上,只要不懂,就不伸手。”
秦英林还提到,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要坚决管住自己,宁帮不投。一个企业要长远、要做大,真正要做的一定是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欲望。
对于企业发展,他认为走在新路上是正常的,走在过去的老路上,倒是恐慌的。
“牧原股份最终要围绕一头猪600元的成本空间做文章,这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秦英林说。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网址: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未来确定性是什么|全国两会财经访谈 https://mxgxt.com/news/view/498170
相关内容
张元英是韩国财阀后代吗 张元英与韩国财阀大林集团的孙女有什么关系2021年全国两会日期确定,大家准备好了吗?
中国足球是全方位落后——崔大林谈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是全方位落后——崔大林谈中国足球
秦汉与林青霞虐恋20年 儿孙国豪曝父超悲惨:人财两失
韩国精英的眼中是如何看待未来中美两大国冲突?
英国国王查尔斯访问法国,希望改善两国关系
贾庆林在京会见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
2019全国两会今日开幕,明星委员们都说了什么?
人大西藏代表团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专家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