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4-12-25 16:05

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 篇一

孙家栋,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却因其伟大的善举和坚守不懈的精神,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孙家栋家境贫寒,但他却一直坚守着他的信念:不负众望,不辜负社会的期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出非凡贡献的力量。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孙家栋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但他并没有沉沦在悲痛之中,反而选择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其他受灾的家庭。他从自己的家中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帮助其他家庭重建家园。不仅如此,他还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成立了一个慈善组织,帮助更多的灾民重建家园。他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榜样。

孙家栋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他的无私奉献和坚韧精神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物质的积累,而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世界。孙家栋的事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英雄,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勇敢面对困难,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伟大。

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 篇二

孙家栋,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却因其伟大的善举和坚守不懈的精神,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让我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孙家栋的事迹不仅是一个个案例,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象征。他的善举和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进取精神。他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贡献,更是整个社会的力量。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奉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孙家栋的事迹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世界。孙家栋的事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英雄,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勇敢面对困难,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伟大。

总之,孙家栋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他的无私奉献和坚韧精神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物质的积累,而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世界。孙家栋的事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英雄,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勇敢面对困难,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伟大。

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 篇三

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

   中国人的航天梦,从腾飞的一天起,就注定永无止境。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46年之后的这一天,当中国迎来首个“航天日”的时候,孙家栋院士感慨万千。

  “心情高兴,设立航天日是国家对航天事业60年发展的充分肯定。”孙家栋说,更重要的是鼓舞,让年青一代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传承航天真正的精神。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

  中国人从不缺少飞天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蜗补天等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诉说着对奥秘太空的向往。

  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新的工程,这些工程反过来又进一步拉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孙家栋眼里,科学技术和工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孙家栋说。

  月球离地球最近,研究卫星和地球两者的关系,力学上叫“二体运动”。到了月球以后,研究对象变成三个,各种计算公式、力量考虑、规律都不一样。

  中国探月工程总体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一号”完成了一期“绕月”使命,“嫦娥三号”实现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的“嫦娥五号”任务,将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孙家栋认为,技术推动进步,需求拉动发展。“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改进,改进过程中不断思考,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循环。”

  这一循环,让中国航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次次让梦想成为现实。

  孙家栋笑言,地球和月球到底什么关系虽然还未有结论,但他相信世界各国发展深空探测的终极目的是研究宇宙的形成,以及探索人类起源问题。

  中国航天的原则是为地面家园服务

  “中国航天有个重要原则,就是解决当前地面家园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问题。”孙家栋说。

  与美国和俄罗斯从一开始着眼于空间物理探测活动不同,中国航天发展在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后,又陆续研制了一系列应用卫星,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各种需要。

  孙家栋认为,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在条件不成熟时,勉强开展深空探测是一种浪费。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曾经也有“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质疑。孙家栋表示,事实上,国家发展航天事业是量力而行的,“很好地掌握了分寸。”

  “刚开始科学家们出于好奇,想看看天上到底是怎么回事,上天之后才发现能与地面相结合。”孙家栋表示,像大多数科学研究一样,发展航天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航天事业的战略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中国从20世纪开始发展航天事业,除了为半导体、电子、原材料、仪器仪表工业等提供发展良机外,也陆续为气象学、地质学等研究带来了新的重大启发。

  “人类进入第四空间后,逐步掌握、研究和利用这个空间的规律,给各类科学技术带来启发和

研究条件。”孙家栋指出。

  “十三五”期间,我国一系列重大工程将全面推进,通过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科学与应用、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领域的重点推进,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让航天事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人类活动始终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既然离不开,我们就要在航天事业的空间里施展拳脚、大展宏图。”孙家栋说。

  “科普尽量往航天应用引导”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航天事业总是具有某种神秘感。

  “过去对航天的宣传报道保密的多,老百姓很少能接触了解。而且航天事业的成果要通过地面其他工程综合运用以后,才能被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孙家栋说。

  孙家栋回忆,在中国导弹研制刚刚起步之时,保密政策是“不上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孙家栋的妻子直到1985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国外卫星送上太空时,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如今,伴随航天事业的高歌猛进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航天开始走下“神坛”,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交集。

  不少航天技术应用已经融入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例如,普通人十分熟悉的方便面、“尿不湿”、手机定位导航、驾考探测红外线、纳米粒子烫等都与航天技术密切相关。

  通过互联网、科技展览等线上线下渠道开展航天科普,体现航天信息对各行各业的服务,体现航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航天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孙家栋说。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航天的热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就是小时候通过收听电台的预告,看见了夜空中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有了自己的梦想。

  “航天日的设立也是为了激励我们的下一代,”孙家栋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实现了航天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年青一代。”

  时至今日,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围绕地球飞行。而我国火星探测器也计划在2020年发射,一步实现对火星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

网址: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精选3篇】 https://mxgxt.com/news/view/490066

相关内容

袁隆平事迹的读后感(精选25篇)
加菲猫家族观后感(精选5篇)
《自闭历程》观后感(精选11篇)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作文素材(通用15篇)
《富国论》读后感(精选10篇)
袁隆平的事迹作文600字(精选14篇)
2019年感动中国刘传健简介及颁奖词
袁隆平的生平事迹200字(精选10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观后感(精选11篇)
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买购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