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红楼梦中人”|大道④ ·记者手记

发布时间:2024-12-25 09:13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张杰 荀超

雪,在《红楼梦》中独具意象,有风雅生活,有不二景致,有人名隐喻,也有气象万千……

2023年岁末,随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组在北京西山曹雪芹纪念馆,见到87版《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先生时,也是在京城的一场大雪之后。听他畅聊一段段创作往事,徘徊在曹雪芹纪念馆旁的皑皑白雪间,在“红楼梦精雅生活”搜罗各色文创,在“红楼梦邮局”给远方的友人寄一张红楼梦明信片,酣畅淋漓地做了一回“红楼梦中人”。

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组采访王立平老师 摄影 吴德玉

同事说我非常幸运,因为这是我第二次见到王立平老师。第一次是在二十多年前,王立平老师在成都举办“红楼梦音乐会”。

此次再见王老师,他依然是那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只有“发如雪”诉说着岁月更迭、栉风沐雨。我们甚至都记不起来那场“红楼梦音乐会”究竟是具体哪一年的哪一天,但当时的盛况,历历在目。

王立平老师抱着“封面新闻熊猫”快乐比心

这世间是有天才的。

莫言曾说,当他高高地举起了“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之后,“当我写着一篇小说的时候,新的小说就像急着回家产蛋的母鸡一样,在我的身后咕咕乱叫。过去是我写小说,现在是小说写我,我成了小说的奴隶。”

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中写到:“手头的小说与其说越写越顺,倒不如说是反客为主,拉着我前行。我很识相地跟着,就当搭顺风车。”

王立平老师亦如此,谈到《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秘诀,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谦称自己“才智中等”,“最重要的东西常常是说不清的,我自己很难说,也可能我生来就是这块料,怎么就是这块料?问爹问妈不如问我,问我不如问天。”他只知道,经历过很长的跋涉探索,有一天终于“悟”了,“像吃馒头一样,一个没饱,两个饱,突然有一天吃饱了。”

87版《红楼梦》,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似浑然天成,王立平老师的音乐创作更为其注入灵魂,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今,“林妹妹”陈晓旭已登仙境,“宝哥哥”欧阳奋强在世间平凡地老去,在我们采访王立平老师的时候,“宝哥哥”正化身“老厂长”,为电影《年会不能停》四处路演。

有人一朝入梦,终身不醒;有人梦里梦外,辗转腾挪。

王立平老师说与《红楼梦》结缘后,便没有结束,一生一世,都会与《红楼梦》为相伴。八十多岁的王老师,日常总爱来到曹雪芹纪念馆,与曹公相伴,“因为这是《红楼梦》诞生的地方”。接受我们采访时,他也特意选了背景,左边是寓意“石头记”的石头摆件,右边是曹雪芹的雕像,在曹雪芹先生的陪伴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话。

王立平老师为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组签名留念 摄影 吴德玉

曹雪芹在北京西山撰写传世绝作《红楼梦》时,常食不饱腹,赊酒度日。 2023年是曹雪芹逝世260周年,2023年12月14日,“曹雪芹《红楼梦》与人文精神”——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卧佛山庄开幕。那日,恰逢北京下雪,天地一片银装素裹。王蒙、王立群等全国近百位曹红学者济济一堂,谈红论曹,为京城的漫天飞雪增添了一抹人文暖色。白发长者大雪纷飞谈红楼,成就一桩胜景,更慰曹公之魂。

王立平老师的作品不止《红楼梦》,他还是《少林,少林》《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驼铃》的词曲作者,词与曲完美结合,传唱至今,这其中都体现了他的文学素养、他的艺术崇尚、艺术感觉与追求。

对他而言,创作高峰似乎永远是下一个。

临别,王老师提醒我们:“看我!”回头一看,他端坐在那里,抱着封面新闻赠送的熊猫玩偶,巧妙地用双手比了一个心,可爱至极。

当我们被生活的碎片化解构着,被庸常的俗事裹挟着,读读《红楼梦》,听听《枉凝眉》,重拾往昔,同为“红楼梦中人”。

愿着王立平老师蛰伏十几年创作的《红楼梦》音乐剧,早日登场。

红迷,期盼久矣。

网址:同为“红楼梦中人”|大道④ ·记者手记 https://mxgxt.com/news/view/483796

相关内容

“红楼醉高官”杨钰莹演出报道引发杭粤记者开战
《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 陈晓旭削发为尼
用小说描摹一部“岭南梦华录”,葛亮《燕食记》荣获“红楼梦奖”首奖
少年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梦中人
读《红楼梦》,《红楼梦》另读/紫竹滴水
红楼梦人物谱
因看《红楼梦》哀伤至死!江苏常州人爱《红楼梦》远不止于此
87版《红楼梦》为何让人念念不忘?
名家点评《红楼梦》: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原创曹雪芹跌下神坛,谁才是《红楼梦》真正作者?学者:胡适犯了大错

随便看看